六上17《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学生能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通过仔细品读,学生能感受课文是如何把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并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运用内心独白、环境烘托和动作暗示描写的方法,补白“拆盲盒”。
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品读,学生能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内心独白”“环境烘托”“动作暗示”的方法,将自己“盼”的心理写生动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交流导入,引发期待
1.学生交流自己盼望的事
你们有没有盼望过什么事?(一说起“盼”,你们眼睛放光芒,真是美好又快乐的事。)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进入课堂,准备好了吗?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3.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铁凝,我先来了解一下她。
铁凝,1957年出生于河北赵县,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哦,香雪》,中篇小说《麦秸垛》,长篇小说《玫瑰门》等。本文选自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夜路》。
4.你们知道她在文中写了盼什么吗?
(是的,盼着下雨可以穿雨衣。)
板块二:明确立意,梳理事件
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呢?我们先进入第一个学习任务,谁来读读活动的要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用关键词记录在学习单上。
2.指名交流汇报。(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3.小结:同学们,“盼”既是这篇文章的题目,也是文章的中心。作者围绕“盼”,写了“盼变天”“盼出门”“盼雨停”和“盼雨再下”。她又是如何将自己盼的心理表达出来呢?
板块三:聚焦表达,体会好处
1.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任务。
2.指名读活动二的要求。( 聚焦“盼变天”,想想作者是如何将“盼”的心理写具体生动的?默读3-4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语,进行批注。)
3.学生自由圈画,写批注
4.交流汇报
预设1:两个“安安静静”:盒子和雨衣是安安静静的,而内心是充满期盼的,通过对比将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你为什么觉得从两个“安安静静”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期盼呢?)
预设2: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通过两个问句,写出了对天气的埋怨。
预设3:环境描写:把小杨树当作人来写,喧闹、嘻嘻笑烘托“我”兴奋、激动的心情。(板贴:环境烘托)
预设4:路上行人加快了走路的速度:一般人遇到下雨,都加快脚步、捂住头快步走,“我”为什么这么做呢?她此时在想什么?(读好心理活动的句子。(板贴:内心独白)
预设5: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这是对我的动作描写,感受到了作者此时的兴奋、激动。(指导读)(板贴:动作暗示)
1.教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写“盼下雨”这个事例时,就是通过“内心独白”“环境烘托”“动作暗示”将自己内心“盼”的心理写具体写生动的。
2.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通过这些方法把“盼”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
预设1: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这是环境描写,作者看到雨打在玻璃窗上,想象是鼓点在敲打。联系生活,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小伙伴在窗外叫你出去玩,而你很想出去却不能出去,你心里是什么滋味?(痒痒的,充满了各种期盼)
预设2:马路上铺上了玻璃,小杨树像挂满了珍珠玛瑙:环境描写,把雨点比作珍珠玛瑙,写出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提问:为什么普通的一场雨,在作者的眼里是如此的充满诗情画意呢?
是呀,她想的是下雨,更想的是穿上雨衣在雨中尽情玩耍的乐趣啊!
板块四:学以致用,补白心理活动之真
1.情境写话,得法用法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要表现心理活动,是有多种方法的:内心独白让我们感觉一个人和我们在对话;动作暗示如同一个个画面展开;环境烘托是间接描写,把心情寄托在景物上。
下面我们就学以致用,感受“拆盲盒”带来的不一样期盼。
出示要求:
(1)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写一写,空白处补充的语句请运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几种方法——一处内心独白、一处动作暗示、一处景物烘托。
2.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评价标准:
①似乎听到“我”和你诉说心声
②似乎看到一幅幅画面
③似乎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3.读原文感受人物心中之盼望。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梳理了文章的中心内容,知道作者围绕“盼”写了“盼变天”“盼下雨”“盼雨停”“盼雨再下”四个表现,通过“内心独白”“动作暗示”“环境烘托”将“盼”的心理写得非常细腻。
教学反思
《盼》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化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选取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并且让学生通过仔细品读,感受课文是如何通过心理活动、动作和环境的描写把自己“盼”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的。最后通过“拆盲盒”的片段欣赏,充分利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将自己“拆盲盒”时“盼”的心理写出来,真正实现读写共生。从课文作者的“盼”到实际生活中自己的“盼”,课堂的教学就更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