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标要求:
通过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材分析:
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 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社会的稳定和统治者的重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本课有丰富的文字和图片史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开展的史实。
2.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开展的根本史实。
3.理解清朝人口的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学习重点:清朝经济开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学习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让学生先根据课本内容总结,然后分小组讨论,学会用辩证的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清朝不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有效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样就营造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经济领域,看一看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开展(板书)
师:多媒体出示问题和让学生思考: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根本态度和认识怎样的?
生:略
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根本态度和认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师:开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采取了什么措施?
生:略
师补充说明:大力推行开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进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师:同学们,清朝开展农业生产开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有什么影响?
生:略
师:清朝开展农业生产表现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开展。影响:农业生产的开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开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板书)
〔一)手工业(板书)
师:多媒体展示清代纺织图,并让学生思考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生:1.清朝前期手工业生产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1)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咨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 人。
师:补充说明:(1)鼓励商人开矿。顺治时,政府严禁民间开矿,后来不断放宽开矿政策。乾隆时政府鼓励商人开矿,矿冶业迅速发展。云南的铜矿数量多,规模大乾隆年间有500余处。(2)南京、广州等地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了苏州。广州的丝织业发展也很迅速,到乾隆时有织工数万人,所产纱绸之精良已远胜于南京及苏州,博得了“广纱甲天下”的盛誉。(3)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扩大。景德镇的制瓷业在明末清初曾遇到严重破坏,后来逐步恢复,到雍乾时期该镇已“广袤数十里,业陶数千户”,重新恢复了全国制瓷业中心的地位。(4)边疆少数民略族的手工业也发展起来。
〔二)商业(板书)
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的表现:
(1)商业网(板书)
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工商业市镇(板书)
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镇,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3)商帮(板书)
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与晋商相匹敌的是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师: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到清朝前期,两个世纪之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在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之所以如此缓慢,是因为它遇到了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目标导学三、人口的增长(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P99-100,找出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带来的问题。
生:略
师:补充说明,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原是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康熙四十八年,康熙说:“本朝自统一区域以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 ”
材料二乾隆四十六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师:分小组讨论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3)从上述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生:略
师:补充说明
(1)材料一反映了人口增长速度超过耕地的增长速度,粮食问题突出。材料二反映了人地相争的现象。
(2)清初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后又实行摊丁人亩;人口增长过快。
(3)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多,能促进经济发展,但要注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清朝前期,随着大量高产农作物的推广、手工业技艺的进步、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封建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商业也因此而空前繁荣,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和商帮。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口快速增长,这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一方面又会带来如人地矛盾、环境破坏等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四、板书
(
手工业
) (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开展
)
(
第
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 (
商业网
) (
手工业和商业的
发展
)
(
商帮
) (
危害
) (
原因
) (
人口的增长
) (
工商业市镇
) (
商业的
)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重点的处理稍微过于简单。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加强他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课堂练习
1.(下面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
A.业产的复和发展 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人口的显著增长D.城镇商经济发展
2.清朝前期为了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的高产作物是(A)
A.玉米、甘薯 B.玉米、水稻
C.小麦、水稻 D.棉花、茶叶
3.清朝前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其主要原因是(B)
A.手工工场的出现 B.耕地面积的扩大
C.回族的形成 D.越南占城稻的传入
4.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A)
A.晋商与徽商 B.徽商与浙商
C.商与鲁商 D.鲁商与晋商
七、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课的知识点
2.做同步练习册p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