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洋务运动蛤泊乡中学 冯起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及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洋务运动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本课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
【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认识水平不高,而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三、教学策略及学法(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自主探究法 ——学生实践,巩固 提高。
(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4)图示法——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5)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四、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
〖想一想〗 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大刀长矛难抵洋枪洋炮;清朝的军事力量太弱了等等。)导语:正是由于清朝军事力量太落后,19世纪60年代初,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股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的进步势力——洋务派,并因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历史。(一)导入:(二)讲授新课
结合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洋务派的基本主张、目的是什么?背景:
时间:
主张:
代表人物:
口号:
内容:
失败
评价
洋务运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原因:
标志:1、洋务派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呢?学生结合所看到的电影场面阅读P28第一段文字,然后思考。
指名学生回答,并用多媒体显示背景内容: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
外患——武器精良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逐渐扩大。 背景:
时间:
主张:
代表人物:
口号:
内容:
失败
评价:
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
原因:
标志: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背景:
时间:
主张:
代表人物:
口号:
内容:
失败
评价:
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洋务运动原因:
标志: 这部分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阅读教材P28——29思考以下表格,然后抢答。
2、洋务运动的内容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近 代 主 要 军 事 企 业 简 表1861年 安 庆 曾国藩1865年 上 海 李鸿章
1866年 福建马尾 左宗棠
轮船招商局1872年 上 海 李鸿章
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是本课重点,通过学生动眼看、动口议、动脑思的亲身体验,搜集有效信息,四个人物的贡献通过抢答的方式得以轻松的解决 。设计意图: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李鸿章福州船政局造船厂(1866年)左宗棠轮船招商局( 1872年)李鸿章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1862年 京师同文馆(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清政府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詹天佑背景:
时间:
主张:
代表人物:
口号:
内容:
失败
评价:
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洋务运动原因:
标志:三局一所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洋务运动的破产的原因,标志是什么?
原因:封建制度
标志: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洋务运动的破产背景:
时间:
主张:
代表人物:
口号:
内容:
失败
评价:
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洋务运动原因:
标志:三局一所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封建制度
甲午战争失败
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教材有详细的叙述,但理论性强,学生很难理解。为突破这一难点,列出以下几段材料:
4、洋务运动的评价材 料材料1? 洋务派在办洋务运动的的整个过程中机器主要靠进口,技术人员主要聘请洋工洋匠,他们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惟利是图,如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务,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了三四年,耗资不少,但进展不大。
材料2 1880年,洋务派刘铭传建议修铁路,遭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说:“自强之道,在于修道德、明政刑,非铁路火轮。火轮一开,震动龙脉,害我国体。”材料3 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各归节制,互不统辖。在中法战争中,北洋水师置身事外,眼看福建水师覆灭,南洋水师遭损失,为保实力,不肯援救。
材料4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设计意图:多媒体显示材料,便于学生的讨论、分析)正方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只是以失败告终。辩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辨证看待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把具体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设计意图:教师小结:洋务运动的评价(1)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积极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受到什么启发?假如要你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你有哪些建议?5、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设计意图:背景:
时间:
主张:
代表人物:
口号:
内容:
失败
评价:
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洋务运动原因:
标志:三局一所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封建制度
甲午战争失败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 。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学生通过简单明了,灵活实效的板书,能迅速明白历史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课文内容。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