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曾经有一个女儿问她的父亲:“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思考一切”
导入
这位以“思考一切”为座右铭的父亲就是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被誉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的马克思。
他的一生,一直在思考他遇到的一切问题,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到他逝世,才停止思考。在向这位伟人告别时,他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学习目标】
(一)育人目标:向伟人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为祖国、为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
(二)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乐于奉献的品德。
(三)知识目标:揣摩重要的语句,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预习反馈
一、层次结构
按照“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三部分来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述其哀。
第二部分:(2-7)叙述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赞其功。
第三部分:(8-9)论述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颂其德。
5
二、每段中心句
第一段:永远地睡着了。
第二段: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三段: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四段:剩余价值的发现。
第五段: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第六段: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第七段: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八段: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6
三、字词
繁芜丛杂(wú) 浅尝辄止(zhé) 卓有成效(zhuò)
嫉 恨(jí) 诬 蔑(wū) 诽谤(fěi bàng)
诅咒(zǔ zhòu) 悼念(dào) 不可估量(liáng )
豁(huò)然
繁芜丛杂:原指(草木)茂盛繁密,杂乱而没有条理,文中是错综复杂的意思。
豁然开朗:形容由昏暗窄小一变而为明亮宽敞。也比喻经过别人提醒或自己的学习思索,突然明白一个道理。豁然,开敞的样子。
浅尝辄止:刚入门就不再钻研,辄,就。
坚韧不拔: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不动摇,有韧性。
卓有成效:办事有成绩,效果显著。卓,杰出而不平常。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第2段用了哪些词语说明他的逝世所带来的损失之大?
一是从受损失的对象(无产阶级、历史科学),一是从受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空白)。
强调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所起的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不可估量”、“空白”
---马克思的逝世带来的巨大损失。
2.第2段从哪些角度来评说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任务一 走近马克思:赞其功
默读3-7段,思考:
3.马克思有哪些伟大的贡献?请梳理归类。
注意提示思路的标志性语言--总括性、过渡性、承递性语句
任务一 走近马克思:赞其功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3段: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4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
第5段: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
第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所以……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3段: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第4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
第5段: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
第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第7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所以……
贡献之巨大,无可企及
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领导作用而言
指马克思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和推动作用而言
第二个对于
第一个对于
(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
过渡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还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在众多的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思考:马克思从事科学理论的目的何在?
指导革命实践,推动历史前进
实践贡献
理论贡献
宣传(编报著书)
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组织(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革命家
→科学家
(思想家)
归类:两个“对于”
任务一 走近马克思:赞其功
2024/4/24
任务二 走近作者:感其情
尊敬、爱戴和悼念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恩格斯的哀痛之情的?
“讳饰” 将不便于直接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事情,改用别的话来回避掩饰。此处通过讳饰,用平静的口吻把沉痛的心情表达出来,委婉含蓄。
两点三刻:
最伟大的思想家:
停止思想:
①悼词的要求,在葬仪上讲话,需要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②体现了内心的悲痛。作者对这个时刻刻骨铭心,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高度评价,可见崇敬,由崇敬而见哀伤。
“最” 突出了马克思在哲学界无与伦比的地位
不说去世,是不忍,可见悲痛之深。用了“讳饰”的手法,也切合马克思的身份,暗含了对战友生命不息、思想不止的崇敬。
任务二 走近作者:感其情
还不到两分钟:
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是永远的睡着了:
(1)停顿作用,表示不想说出又不得不说出的矛盾。(2)解释作用,说明“永远地睡着了”。二者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复杂的感情,加强了悲痛情感的表达。
“在安乐椅上”—床?
“还”,流露出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两分钟”,强调时间短暂,可见去世之突然,饱含了作者对战友溘然辞世未能见最后一面的深深遗憾。
“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遗容的安详)
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任务二 走近作者:感其情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随即便陪同恩格斯一道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的长眠了。
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
2024/4/24
1.如何理解第八小节 “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人格精神和他追求自己理想的执着。
2.第八小节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
“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革命品格。
任务三 走近读者: 颂其德
3.在这篇悼词的结尾,恩格斯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为什么在“永垂不朽”前加了一个“将”字呢?
当时的社会对马克思的理论还没有认可,共产主义运动刚刚兴起,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主义必将广为传播,共产主义运动必将风起云涌。“将”,是一种预见,更是一种必胜的信念,是恩格斯和广大革命战友共勉的誓言!
任务三 走近读者: 颂其德
理论贡献
两个“对于”
(总纲)
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逝世
实践贡献
两个发现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剩余价值的规律
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
(用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连接上下段)
宣传(编报著书)
组织(创立工人协会)
思想家
革命家
深远的影响
敌人
人民
驱逐
诽谤
诅咒
尊敬
爱戴
悼念
(二)
(三)
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一)
课堂总结
1.内容高度凝练、概括。
2.语言准确严密,处处关照呼应。
3.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
4.精心选用词句,感彩浓厚。
课堂总结
19
感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