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安东诺夫卡苹果(新人教版)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安东诺夫卡苹果(新人教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3 16:0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安东诺夫卡苹果 一、蒲宁简介 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祖传的地主庄园里度过的。 1901年因诗集《落叶》获普希金奖。他的诗以祖国及其贫穷的村庄和辽阔的森林为题材,诗句优美。1899年与高尔基相识后,参加知识出版社工作,这对他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这一时期的优秀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的苹果》(1900)、《松树》(1901)《新路》(1901)、《黑土》(1904),反映了作者对俄罗斯命运的概括性思考,也流露出对已逝去的时代的留恋与惋惜,对现实生活的冷漠。 从中篇小说《乡村》(1910)起,蒲宁的创作开始转向广泛的社会题材,主题深刻,风格独特。著有短篇小说《古代人生》、《夜话》、《伊格纳特》、《苏霍多尔》、《扎哈尔·沃罗毕约夫》等。19O9年当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土。十月革命前的散文,《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兄弟们》(1914)充满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和殖民主义的仇恨。他的散文绘声绘影、简练生动。他是一位出色的修辞学家和翻译家。 1933年蒲宁因为“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获诺贝尔文学奖。 蒲宁对十月革命不理解, 1920年起侨居法国。在那里,他仍创作了近200篇中、短篇小说,主要创作有关青年时代的抒情回忆录,如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1930)、短篇小说集《暗径》(1943)、《大乌鸦》等。此外,还著有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哲理性文学论文《托尔斯泰的解放》(1937)。 二、整体研读
本文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俄罗斯风情画”,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图画内容。 果园丰收图(场景一)
庄园生活图(场景二)
深秋打猎图(场景三)
 小地主生活图(场景四) 三、线索分析
  这篇小说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组织、推进,那么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呢?或者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内容的?    以时间为线索,从八月写到十一月,将“初秋”苹果成熟的季节、农田丰收的季节、“九月杪起”以及“深秋”初冬时狩猎的季节连缀成四幅如诗如画的图景,描绘出精美的俄罗斯农村秋天的景致。 四、赏析第一部分——果园丰收图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切分场景:
果园清晨
果园入暮
果园深夜
(时间顺序)(一)细析场景—果园清晨图文章的哪句话把读者带入清晨的果园?“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作者在回忆过去的情景。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回忆这“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的?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知并且描述:
视觉—金黄、稀稀落落
嗅觉—落叶的幽香,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
听觉—叽叽嘎嘎的车轮声、果园主的语言
1、这幅苹果丰收图的背景是景物,那么它所要突出的前景就是人物。那么这幅图画中有哪些人物?在这么多的人物中,作者侧重描写的是哪一位? “小家碧玉”、“公子哥儿”、“村长年轻的妻子”、“男孩子们”“人们”。     村长年轻的妻子 (二) 细析场景—果园人物图2、这些人物的行为跟安东诺夫卡苹果有什么关系? 写人物欢快的活动其实是为了写果园丰收的图景
小结第一幅图景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是一种欢快明朗的感情基调 五、赏析第二部分——庄园生活图 感受作者贵族情结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作者以农谚和抒情性的语句引领,过渡到田野丰收的图画上去。作者极力描绘了农村当时的富庶,人们的长寿、富足、心态平和。在细腻的描写之后,又由实入虚,将自我纳入了那幅生活图景中,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庄户人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庄园生活图。 1、第21页“庄园并不大……是何等的舒适惬意呀!” 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姑母的庄园,这个庄园中实行的依然是农奴制,这个庄园的主人也就是“我”的姑母过的仍然是一种“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那么在作者的笔下,“我”的姑母的庄园具有什么特点呢?
古老、坚固,富有生命,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或许姑母的“宅第”就是作者心目中的贵族生活的理想形象。
2、在这样一座古老、坚固,富有生命,似乎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的庄园中,姑母的生活如何呢?一起来读一读描写姑母的“中等贵族的生活”的语段。(1)这屋里的摆设有什么样的特点?
有着贵族的华贵和气派。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2)怎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这个庄园这个宅第的主人姑母又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呢? 姑母是图画的主角,结实硬朗、傲岸而又和蔼——这正是贵族气度的典型。 难舍贵族情结:蒲宁是个对贵族生活颇为留恋和向往的人,在他的意识中,与世无争、相安无事的农庄生活,并没有什么激烈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他厌恶任何打破这种“理想化”社会平衡的革命。因而,在他的笔下,贵族农庄的生活是美好而惬意的。 六、赏析第三部分——深秋打猎图 1、农忙已经过去,狩猎季节开始。在这幅“深秋狩猎图”中,有没有让大家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
那就是“我”已故的内兄、地主兼猎人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找出描写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有关句子。p24
2、“打猎图”中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形象和性格怎样? 爽朗、野性、机敏有男子汉的阳刚气质。 七、赏析第四部分——小地主生活图 1、在作者的眼中,小地主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景物特点来感受。 阅读第27页“‘出发!’……现在要是有一两条灵 该多好! ”
问:同样是描写狩猎的场面,这里的景物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远没有前面三部分的美好。深秋光秃秃的果园,荒僻的小道、萧瑟的树林、寒冷的旷野,似乎就是破落小地主生活的象征。
2、最后,文章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将小说结束在一种悲剧气氛之中。1、在作者的笔下“安东诺夫卡苹果”仅仅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吗? 在这篇文章中,“安东诺夫卡苹果”成了一种象征,那它象征着什么呢? 八、 主题探究 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 2、文章通过这样一个象征表现了什么主题?全
文是以回忆的形式写出的,那过去的时光是多么
美好呀。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一种怎样
的感情呢?  整篇小说以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这一悲一喜,首尾照应地道出了今不如昔的感叹,表达出作者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和对贵族衰落现实的不满。这是一曲旧时代的挽歌,却又温柔敦厚,哀而不伤,将感情包裹于事易时移的几幅对比鲜明的图画中,以艺术的美来感染读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