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尺 2(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尺 2(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7-04 13: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比例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例6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1,2题。 课型 新授
本单元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5教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一张中国地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人们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6,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我们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提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那么,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比例尺所表达的实际意义呢?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在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比例尺1: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也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还可以说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的1000厘米,即10米,等等。指出: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教师出示: 0 10 20 30米进一步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提问:从这个线段比例尺来看,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图上的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这与此同时:1000的含义相同吗?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指名学生说说。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交流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追问:同样长度的实际距离在哪幅图中要画得长?哪幅图中1厘米的图上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长?2.做“练一练”第2题。3.做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计算比例尺的基本思考方法。4.做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适当指导把数值比例尺转换成线段比例尺的方法。 先同桌讨论,再指名说一说。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学生说说。
板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课后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