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 2(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 2(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7-04 13: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4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1~4题。 课型 新授
本单元教时数: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在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例题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旧知 什么叫做比例?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指名学生回答。
二、新授 1.出示例4。你能根据题中三角形缩小前后底和高的数据,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吗?师根据学生回答,写出几组不同的比例。2.介绍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师介绍比例的“项”以及“前项”“后项”的含义。提问:你能说出其他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3.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体会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6和2(或3和4)可以同时做内项,也可以同时做外项;体会到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积相等。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些比例有什么规律?问: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再写出一些比例,验证一下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在这些比例中也同样存在。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这一规律。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板书: ),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4.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并说出所组成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分别是几,再分别计算外项的积和内项的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各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所写出的不同比例,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再指名学生说说。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指名学生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指名学生回答。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判断并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再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判断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可以用这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以把这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2.做练习十第1题。让学生独立判断,再选择一两题指名说说理由。做练习十第2题。第(1)题可以让学生先按要求分别写出两个比,再用求比值或化简比的方法判断它们能否组成比例。第(2)题让学生口答。做练习十第3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让学生试着先写出一个比例,再通过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在写比例时,要把握好相关边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尽量多地写出些比例。做练习十第4题。先引导学生讨论括号里的数应该怎样求,再让学生算一算,填一填,为接下来学生解比例打下基础。 学生尝试解答,再交流。学生独立判断,并说说理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口答。学生先交流,再写出比例。学生算一算,填一填。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指名学生说说。
板书 比例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后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