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慈溪市西部教研共同体期中联测七年级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慈溪市西部教研共同体期中联测七年级科学试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24 14:2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慈溪市西部教研共同体期中联测七年级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主要来自(  )
A.流水和风 B.太阳辐射能 C.绿色植物的能量 D.深埋在地下的煤和石油
2.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如图所示为“3D打印机”,打印时,固态原料棒会先在打印喷头处变为液态,该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固 C.熔化 D.汽化
4每年雨季,“城市看海”的新闻会不时地出现在网上。为治理城市内涝,上海正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其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 )
A.丁 B.丙 C.乙 D.甲
5.2022年有出现日偏食现象,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6.假如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则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
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 B.做操时更容易排直队伍
C.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 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
7.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溶质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B.溶剂质量增多 C.海水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多
8.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科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实验能帮助小科改变这种想法的是(  )
A.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纸片都不掉落
B.图乙,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图丙,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图丁,抽出密闭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9.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10.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如图)由大写汉字“冬”、“北京”二字拼音、数字2022、及奥运五环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奥运五环的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为蓝色、黄色、黑色、绿色、红色。在无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用红光照射会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运五环全部呈红色 B.奥运五环有4个呈黑色、1个呈红色
C.奥运五环有1个呈黑色、4个呈红色 D.奥运五环呈现的颜色和原来一样
11.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即可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这里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细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B.制冰时水在平面上凝固吸热形成冰面
C.二氧化碳气体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D.制冰时场地周围有很多霜,是二氧化碳凝华而成的
12.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⑤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13.25℃时,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KNO3)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14.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三种情况下,外界温度最高的是丙图的环境 B.从图乙到图丙,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图丙中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
15.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应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厨房燃气泄漏,不要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16.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时止水夹打开 B.实验开始时,气压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C.a~c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 D.c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瓶内
17.小乐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将等量的30℃的温水和80℃的热水分别倒入3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并塞紧瓶塞,接着将3张相同的含水湿巾(其中一张对折)贴在3个锥形瓶的外壁上,最后将它们分别放在电子秤上一段时间(外界环境相同);电子秤开始时示数相等,结束时示数如图所示。若要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可比较实验结束时(  )
A.①②电子秤的示数 B.①③电子秤的示数 C.②③电子秤的示数D.①②③电子秤的示数
18.如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质量相等
B.t2℃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最少的为a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a
19.某实验小组设计了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如图所示),取三通U型管连接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导气管上,并点燃高低错落的小蜡烛,做实验①,然后拔下三通U型管,并夹紧上端,做实验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①和②都是低处蜡烛先熄灭
B.实验①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C.实验②中U型管内壁可能会变黑
D.实验②中得到启示是: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20.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B.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21.新冠疫情时期,防疫和学习同行。有一种测温仪,只要在额头前照一下就可知一个人的体温是否正常。它是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温仪,这种光是一种    (填“可见”或“不可见”)光。
22.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目前进行常规大气监测的主要指标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可吸入固体颗粒等三项。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的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I II Ⅲ IV V
(1)我市今年某日电台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6~8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我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和空气质量级别分别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
(2)大气中_____________等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_______含量过高造成;
(3)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物,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填序号)__________。
①开发新能源 ②使用电动车 ③植树造林 ④带呼吸面具
23 “金星凌日”是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表面上移过的现象。如图所示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的位置应该在图中__________处;
(2)古代时,人们由于无法解释类似这种现象的成因,会迷信地认为这是一种凶兆。现在我们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此类现象的成因。
24.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上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____________,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______,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此装置内水的总量_____________(改变/保持不变)。
25.(1)如图1所示的一种创可贴,使用时小囊区内的水和硝酸铵被挤破混合,利用固体溶解时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2)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2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固体溶于水伴随热量的释放
B.a、c两点NaOH的溶解度相等,b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26.(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白屏上的ab范围内可观察到不同质色的光,则b处色光应是    色。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
(2)如图乙所示,用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蜡烛的烛焰时,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个    (填“正立”或“倒立”)烛焰的像,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分析硫、碳、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问题。
(1)从操作角度,三种物质都要自上而下____________(填“快速”或“缓慢”)伸入氧气瓶中:铁丝燃烧实验中,需要在火柴快要燃尽时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现象角度;在空气中点燃硫时,观察到淡黄色固体熔化后,燃烧发出________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碳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的固体,此黑色的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3)从装置角度: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是否放入水及放入水的原因各不相同,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放入少许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20℃时,将10g固体甲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①;再加入xg固体甲,现象如图②;继续升高温度至t2℃,现象如图③。请据图回答。
(1)图①、②、③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2)图④中表示固体甲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或“B”)
(3)x的值可能是    克。
A.1 B.5 C.10 D.20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3分)
29.小宇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他做了如下的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小宇得到的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日照时间/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纸瓶水温/℃ 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纸瓶水温/℃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1)小宇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结论,则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应涂成_____________色的。
(3)一般人们夏天穿浅色的衣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小科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步骤4:打开K1和K2,通过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V1毫升时,瓶中液
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毫升。
(1)请补充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充足的氧气;
(3)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V1、V2来表示)
(4)小科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吸)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放)的水合过程。(2)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实验结论】(1)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2)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
【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氢氧化钠,则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    (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
【反思交流】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吸   Q放(填“>”或“<”或“=”),则溶液温度下降;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上升。
四、分析计算题(第32题6分,33题9分,总计15分)
32.某兴趣小组用硝酸钾进行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
(1)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__________克。
(2)②中硝酸钾溶液为____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计算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3. 有100g 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有三种方法,按要求填空:
(1)继续加入食盐,其质量为多少g;
(2)蒸发水分,其质量为多少g;
(3)与质量分数大于20%的浓食盐溶液混合,若混入25%的食盐溶液,其溶液质量为多少g.
2023学年第二学期慈溪市西部教研共同体期中联测七年级科学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空3分,总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B B A A D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A A C C C A A
二 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52分)
21 红外线;不可见
22 (1)良;Ⅱ;(2)二氧化硫;二氧化碳;(3)①②③。
23 (1)丁;(2)直线传播。
24 (1)蒸发(或者汽化);(2)液化;(3)保持不变
25 (1)降低;(2)AB。
26 (1)紫;色散;(2)倒立;变大。
27 (1)缓慢;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使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
(2)淡蓝;四氧化三铁;
(3)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28 (1)②;(2)A;(3)BC。
三 探究题(每空3分,总计33分)
29 (1)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本领强;(2)黑;(3)浅色吸热本领弱,身体吸热少,人感到凉快。
30 (1)检查装置气密性;(2)3、4;(3);(4)没有控制温度恢复到80℃来测量体积。
31 (1)降低;(2)升高;【拓展实验】低于;【反思交流】>。
四 分析计算题(32题6分,33题9分,总计15分)
32 解:(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含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①中未溶解的硝酸钾质量为40g﹣31.6g=8.4g。 (2分)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含义是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升温至60℃,蒸发60g水,则最多能溶解的质量为×110g=44g,则②中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40g,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分)
(3)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 (2分)
答: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故答案为:(1)8.4;(2)不饱和;(3)50%。
33 解:(1)设继续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x,
则100g×10%+x=(100g+x)×20% 解得x=12.5g (3分)
(2)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根据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
100g×10%=(100g﹣y)×20% 解得y=50g (3分)
(3)设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为z,则10%的溶液中的溶质与25%的溶液中的溶质之和等于20%溶液中的溶质,100g×10%+z×25%=(100g+z)×20% 解得z=200g (3分)
故答案为:(1)12.5;(2)50;(3)200.
2 /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