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 —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 —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15:1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练习★★
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本试卷共4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1表是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由此可知(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 太阳历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 60进制 种姓制度 创造从0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题1表
A.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B.各国文字出现
C.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D.文化的多样性
2.亚里士多德强调健康的身体是城邦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参加战争和过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体育场馆是城邦公民的主要社交场所,在这里培养了古代雅典人的民族认同感、公民意识、公平竞争和自由精神等。材料表明,体育在古代雅典( )
A.推动民主体制建立 B.是城邦政治的基石
C.对城邦具有塑造力 D.是男性公民的特权
3.“经过十年的征战,一个从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大帝国将中亚以西各文明区域连成一片,由此开始了人类文明交往史上非常著名的希腊化时代。”这里描述的是( )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查理曼帝国强大
C.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
4.罗马共和国时期,将法律条文刻在12块青铜板上公布于众,即《十二铜表法》,这一形式( )
A.引发了帝国分裂.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导致了奴隶起义
D.有利于法律执行
5.1300年,英格兰埃尔顿庄园法庭接到诉讼,有农奴不服被控告没有完成为领主运草的任务。法庭查阅了有关惯例后确认“这些农奴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据此判定农奴胜诉。这反映出庄园法庭( )
A.审判依据成文法 B.主要维护农奴利益
C.限制领主的特权 D.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6.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这反映出西欧城市出现的现象是( )
A.自由贸易
B.殖民扩张
C.君权神授
D.城市自治
7.《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B.注重保护奴隶主的权益
C.留下了重证据的精神 D.初步具有了“契约”思想
8.今日大部分东欧国家国徽的双头鹰都是源自拜占庭帝国的国徽版本,如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的国徽图案与拜占庭帝国的徽章图案有共同的元素——双头鹰标识(如题8图所示)。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题8图
A.对东欧产生影响 B.孕育了伊斯兰教文化
C.起源于东欧文化 D.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9.日本大化改新时提出了“和魂汉才”的口号,例如中国的佛教、儒学进入日本后都毫无例外地受到了日本固有文化意志的融合和改造,变成了适合于日本民族心理素质和社会状况的意识形态,而对于那些与日本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如“科举制”,日本并未移植引入。材料强调了日本文化( )
A.具有盲目性 B.取长补短,兼顾民族特点
C.具有排他性 D.“我族中心主义”色彩较强
10.题10图按时空线索记录了阿拉伯人的相关活动,对阿拉伯人扮演角色解读正确的是( )
题10图
A.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 B.东西方商路的开辟者
C.世界连为一体的先行者 D.传播欧洲文明的东风
11.中世纪晚期,商人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工厂所有的产品都销往市场。这反映了(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庄园经济的衰落
C.手工工场的特点 D.租地农场的特点
12.“文艺复兴时期的精英们正是看到了这种发现的力量,激发他们解释自然界的热情和测量、体验自然界的愿望,于是欧洲涌现出了大批科技巨星并对中世纪的经验主义自然观发起了挑战。”这反映了( )
A.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思想 B.科学发展是社会发展力量
C.科学发展是文艺复兴目的 D.思想解放推动科学的发展
13.题13图最能反映的是( )
题13图
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D.新航路开辟的结果
14. 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了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是由于( )
A.海外贸易的危险性
B.殖民扩张的竞争性
C.资本积累的原始性
D.三角贸易的血腥性
15.“英国革命开始后,现实社会的封建君主专制土崩瓦解,那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信仰也就随之受到抨击。当政治斗争风起云涌之际,各色各样的思想流派和理论,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材料强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A.摧毁了君主专制的制度
B.推翻了“君权神授”理论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确立了“王在法下”原则
16.《独立宣言》是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但保留了奴隶制;1787年美国宪法也允许奴隶制存在。这些规定违背了( )
A.联邦制原则 B.自由平等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议会至上原则
17.法国人为儿童编写的《法国史》,用题17表的形式清晰地呈现了法国新旧制度的优劣对比,目的是( )
大革命前 1.国王是主权者。 2.社会平等不存在。 …… 6.劳动自由不存在。 7.司法平等不存在。 8.民众教育不存在。 大革命后 1.国民是主权者。 2.社会平等存在。 …… 6.劳动自由存在。 7.司法平等存在。 8.义务民众教育。
题17表
A.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讽刺英国的革命成果
C.宣传大革命的历史贡献 D.抨击法国的殖民掠夺
18.“他对法国的15年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一种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此材料( )
A.所作的评价有片面性 B.评价了拿破仑的功绩
C.客观地评价了拿破仑 D.强调拿破仑的局限性
19.约翰继承了其父亲的磨坊,成为英国19世纪的一个磨坊主。他准备将磨坊搬到远离河流的曼彻斯特城中心,扩大其生产规模,改建成一家面粉厂。你认为推动其迁移厂址的首要因素是( )
A.瓦特蒸汽机的应用 B.城市中心的劳动力充裕
C.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D.面粉厂能招募更多黑奴
20.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马克思主义诞生”这一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21.“5月10日(星期日)黄昏,当英军在教堂里祈祷时,米鲁特第三骑兵连的‘土兵’,在市民和郊区武装农民的配合下,发动了起义。起义者打开了牢房,释放了被捕者,封锁了交通要道……经过一夜行军战斗,起义者很快占领了古都德里城。”材料记录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2.阅读题22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 )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民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题22表
A.农奴制改革使农奴完全自由
B.两个文件都推动了近代化
C.两国都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
D.美国宪法取消了奴隶制度
23.《华盛顿的起床号》一书中记载,1860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20次使用“联邦”一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2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提到“国”。使用“联邦”与“国”频次的变化,表明林肯主要认识到( )
A.“国”与“联邦”的差异性 B.争取民族独立的迫切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D.解放黑人奴隶的必要性
24.1877年,东京大学初建时,39名教授中有外籍教授27名。当时东京大学的经费占文部省总经费的40.9%,而外籍教授的工资就占了1/3左右,日本这一做法旨在( )
A.削弱幕府势力 B.加强天皇权威
C.加速文明开化 D.助推义务教育
25.自动化流水线给福特汽车厂带来了奇迹般的飞跃。福特汽车公司由年产788辆,跃进到17万辆,第二年25万辆,第三年75万辆。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福特公司垄断世界市场
B.福特汽车的价格将大幅下跌
C.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D.先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26.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大雾导致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1 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机器工业生产的影响
B.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C.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
D.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
27.从题27表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题27表 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表
A.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变 B.英国工业产量跃居首位
C.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D.世界贸易总额持续提高
28.1867年,英国资产阶级家庭人数仅占人口比例为25%,但家庭总收入却占国民收入比例的60%,反映了( )
A.贫富分化加剧
B.医疗水平提升
C.城市化进程快
D.人口素质提高
29.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聚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作品的历史价值是( )
A.塑造社会的典型人物 B.促使文学体例完善
C.帮助认识世界和人生 D.找到人类解放出路
30. 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他一方面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和地主的残酷,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在发表时,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他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这段话表明这些作品都( )
A.寄予了作者的主张
B.抨击了拿破仑战争
C.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D.冲击了神学的束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 分,第32小题12分,第33 小题14 分,共40 分。
31. 工业革命、无产阶级斗争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相伴相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劳作方式。工厂出现了,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以保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材料二 英国1801—1861年工农业就业结构(%)
年份 1801 1811 1821 1831 1841 1851 1861
农业 35.9 33 28.4 24.6 22.7 21.7 18.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43.6
——摘编自高德步《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
材料三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厂制度有哪些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4分)
32.城市是文明的载体,是文明的产物,城市的发展犹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发展的历程,城市化发展改变了世界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1世纪城市兴起以后,它的手工业有可能向工场手工业发展,最早在意大利城市里出现了手工工场的痕迹,资本主义初现苗头。农村的自然经济也受到城市兴起的影响,城乡间的联系加强,商品流入农村。同时城市政府基本上是由各阶层的代表来决定大事,西欧后来出现的那些自由民主的空气,应该说有城市的功劳。
——摘编自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题32表为“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年份 1800年 182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 912 3 437
伦敦 959 2 681 4 767 6 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 000
题32表
材料三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但也会出现城市人口增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工厂排放的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会到很多新的痛苦。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城市兴起对西欧历史的影响。(2分)
(2)概括材料二中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三,概括分析这里的欢欣和痛苦各指什么现象。针对这些痛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6分)
33.步入近代,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尊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
——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取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法国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个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材料三 题33图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
题33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4分)
(3)根据材料三及相关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阐述要有史实依据。)
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一、选择题
1.D 2.C 3.A 4.D 5.C 6.D 7.D 8.A 9.B 10.A 11.C 12.D 13.B 14.B 15.C 16.B 17.C 18.C 19.A 20.A 21.C 22.B 23.C 24.C 25.D 26.A 27.C 28.A 29.C 30.A
二、非选择题
31.(1)特点:①严格的规章制度;②强化纪律意识;③使用机器流水生产;④分工细致协作高效等。(任答三点即可,一点2分,共6分)
(2)历史现象:英国工业就业人数(比重)逐步增长(或英国工业就业比例超过农业就业比例)。(2分)原因:工业革命推进工业的发展。(2分)
(3)观点: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2分)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分)
32.(1)①产生手工工场;②冲击农村的自然经济;③产生自由民主的空气。(任答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2)趋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分)原因:①工业革命的推动;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政府的重视。(任答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3)欢欣:①人口增长;②疾病、饥荒、地方性战争减少;③人口素质提高;④城市化发展快;等等。(任答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痛苦: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破坏;③资源短缺;④贫富悬殊;等等。(任答两点即可,一点1分,共2分)建议: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②要合理利用资源;③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④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等等。(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一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33.(1)特点:①传统与变革相结合;②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一点2分,共4分)
(2)关系:①法国人民支援了美国独立战争;②美国的独立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一点2分,共4分)
(3)示例:
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分)
阐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①一方面,三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一些因素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后阻碍因素被清除,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②另一方面,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政权都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文献,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一点2分,共4分)
结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