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4 14:32:22

文档简介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广水模拟)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夏天的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盘花扣。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D.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2023六下·黄山期末)下列句子中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俗话说“打破砂锅问到底”,像东东这样急性子的人是不可能有耐心完成这个实验的。
B.“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非登上天都峰不可。
C.站在我面前的文学巨匠,我竟然没认出来,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我这样热爱读书的少年,读书的功用自是不言而喻。
3.(2024·广水模拟)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您的熏陶下,我的书写越来越漂亮。
B.中国是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经过此事,这家企业应当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提高市民的素质。
4.(2024·广水模拟)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凄凉(qī) 蒸发(zhēng) 刑法(xíng) 射击(shè)
B.眨眼(zhǎ) 板栗(lì) 原谅(liàng) 砖头(zhuān)
C.汤匙(shí) 迁移(qān) 搓洗(cuō) 控制(kóng)
D.疲乏(fá) 宴会(yàn) 栖息(qī) 腻歪(nì)
5.(2023·固始)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偏避 间断 隔壁 见微知著 B.鸿鹄 俱有 耽搁 司空见惯
C.惊惶 灵感 熏陶 万像更新 D.严峻 残暴 憧憬 追根求源
6.(2024·广水模拟)下列课文以主要人物为题的一项是(  )
A.《军神》《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
B.《有的人》《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
C.《竹节人》《三黑和土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7.(2024·广水模拟)以下关联词语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因此我们是学生,就要学好文化知识。
B.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怕。
C.只要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就要努力去实现。
D.如果我们做错了,就应该改正。
8.(2024·广水模拟)下列句子的描写在表达特点上有一项不同类,这项是(  )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B.路边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C.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D.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
9.(2024·广水模拟)下面词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精心设计 磨炼意志 B.遵守交通 储存白菜
C.克服困难 接受任务 D.解决问题 展开辩论
10.(2024·广水模拟)下面表示“看”的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去年暑假,我和爸妈去北京游玩。我们____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____了人民英雄纪念碑,____了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书画作品,____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A.观赏 瞻仰 欣赏 观看 B.观看 瞻仰 欣赏 观赏
C.观赏 观看 瞻仰 欣赏 D.观赏 欣赏 瞻仰 观看
11.(2023·禹会)“发芽”“出发”“蒸发”“发扬”这4个词中的“发”字属于一字多义现象,其意思依次是(  )
A.产生;起程;分散、散开;扩大
B.扩大;产生;分散、散开;起程
C.起程;产生;分散、散开;起程
D.产生;扩大;起程;分散、散开
12.(2024·广水模拟)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A.风筝 书籍 摆摊儿 B.泡沫 依喂 腊八粥
C.僻静 枇评 要不然 D.疑问 清脆 赤果果
13.(2024·广水模拟)下列与《竹石》表达方法相同的诗句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2023·靖远)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 B.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C.盈盈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D.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15.(2024·广水模拟)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被迫pò 晃动huǎng 花圃pǔ 头晕目眩xuán
B.山涧jiàn 惊惶huáng 不禁jīn 翻箱倒柜dǎo
C.苔藓xiǎn 染缸yǎn 埋头mái 摘得桂冠guān
二、积累运用。
16.(2024·广水模拟)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   ,西出阳关无故人。
(2)   ,要留清白在人间。
(3)补充下面文段并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
两小儿分别是从   的角度来说理的。两小儿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他们   的态度。
(4)文有主旨。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有   的李大钊。我们还领悟到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学弈》告诉我们   。
(5)我们经常借用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   ”来赞美老师对我们潜移默化的教育。
17.(2024·广水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
(1)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排列在黑板上。(改为比喻句)
(3)修改病句。
袁隆平爷爷曾勉励大家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就是这样一粒“好种子”,带给希望。
(4)下列语段中有四处错误,请修改。
马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他教我们耐心地写字的方法;下课后,他常常和我们一起开心地玩耍。昨天下午,他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非常感动马老师。
(5)假如班级晚会上要你上台说几句毕业感言,你会说些什么?请你写一写。(不得出现学校及真实姓名)
三、阅读理解。(20分)
(2024·广水模拟)课内阅读。
A寒食①
[唐]韩翃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③斜。
____,
____。
注释
①[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25天,过去在节日期闲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⑤[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⑥[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B《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程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辅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②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存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8.将阅读A的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
19.阅读A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呢?结合诗句和注释写一写。
20.请再写一句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21.读阅读B,请用文中的话概括“元宵节”的特点。
22.读阅读B画横线的部分,本段主要写的是元宵节,却先写“除夕”和“大年初一”的特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3.读阅读B画波浪线的句子,关注三个加点的词语,写出你的发现。
24.阅读B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
(2024·广水模拟)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王蓝田食鸡子①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③下地以屐④齿碾之,又不得,瞋甚⑤,复于地取内⑥口中,啮⑦破即吐之。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箸:筷子。③仍:同“乃”,于是。④履:木制的鞋,底大多有齿。⑤瞋甚:愤怒之极。⑥内:同“纳”,放入。⑦啮:咬。
25.【单选题】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跟之。
B.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跟之。
C.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跟之。
D.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跟之。
26.【填写题】请找出这篇小古文的中心句抄写下来。
27.【填写题】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
①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②以箸刺之 ③举以掷地 ④以履齿碾之
   →   →   →   
28.【填写题】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梳理信忽完成任务名片。
姓名:王蓝田
特点:   
典型事例:   
四、作文(30分)
29.(2024·广水模拟)题目:在中成长
我们在成长过理中有亲人的爱护,有师长的呵护,有朋友的陪伴……有欢声笑语,也有悲伤笑位……有勇敢,有胆怯,也有挑战……我们在经历与体验中慢慢成长。回忆你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种感受,结合相关事例,分享你的成长历程。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③写出对成长的感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比喻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句把“大沙漠”比作“雪”,把“燕山的月亮”比作“钩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句子把“花苞”比作“盘花扣”,这句同样运用了比喻;
C项把太阳比作人,运用了比喻;
D项“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2.【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
【解析】【分析】A项“打破砂锅问到底”意思是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这句中用来描述“东东这样急性子的人”,词语运用不当;
阅读其他三项,BCD三项中词语运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3.【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C三项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D项中句子前后表述不一致,应该把“能否”去掉,改成“要”;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D三项中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没有错误;
C项中“汤匙(shí)”应读chí;“迁移(qān)”应读qiān;“控制(kóng)”应读kòng;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偏避”应写作“偏僻”;
B项中“俱有”应写作“具有”;
C项中“万像更新”应写作“万象更新”;
D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6.【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A项《军神》《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都是以文中人物作为标题;
B项中《有的人》不是以文中人物作为标题,而是用了诗中一句话;
C项《竹节人》是用课文中的事物作为标题,《三黑和土地》用课文中人物和事物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关联词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我们是学生”与“要学好文化知识”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用“因为......所以......”进行连接作答;
BCD三项中关联词语运用正确,符合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对句子前后的意思进行精确分析,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选用符合相应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作答。
8.【答案】C
【知识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把“花生仁”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中把“花儿”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中把太阳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三句中运用的表达特点相同;
C项中“大山都抖了三抖”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9.【答案】B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CD三项中词语搭配正确,符合词语的意思;
B项中“遵守交通”应该是“遵守规则”,这项词语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认真读完全部题目,结合词语的意思确定怎样搭配合适。作答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仔细检查有没有更合适的搭配,即可顺利作答。
10.【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我们____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这句应该用“观赏”,指观看欣赏的意思;“____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应该用“瞻仰”,指怀着敬仰的心情看;“___了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书画作品”这句应该用“欣赏”指带着喜欢的心情观看;“___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这句描述“电影”应该用“观看”;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11.【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结合词语的意思,“发芽”的“发”是产生的意思,“出发”指启程的意思;“蒸发”指蒸腾分散的意思;“发扬”指扩大、张扬的意思。结合词语的意思,做出正确选择。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表达的意思,根据词义体会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词语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12.【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B项中“依喂 ”应写作“依偎”;
C项中“枇评”应写作“批评”;
D项中“赤果果”应写作“赤裸裸”;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13.【答案】B
【知识点】表现手法;古诗词运用;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竹石》结合对竹子的描写,赞美了坚贞不屈的品格,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阅读各项中句子,
ACD三项句子分别描写了梅花、红杏以及菊花的特点,没有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B项“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助对石灰的描写,赞美了坚贞不屈和清洁高雅的气节;与题目中句子表述的表达方法相同。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表现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14.【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中的“为”应该是因为的意思,不正确;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字词的理解,首先要理解整句话的意思,然后提炼出字词的意思,平时注意多识记。
15.【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项中“晃动huǎng”应读作huàng;“头晕目眩xuán”应读xuàn;
B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C项中“染缸yǎn”应读rǎn;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16.【答案】(1)劝君更尽一杯酒
(2)粉骨碎身浑不怕
(3)孰为汝多知乎;形状、温度;形对事物认真探索研究
(4)忠于革命;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5)润物细无声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结合课文《两小儿辩日》文中句子,“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课文中两小儿分别从形状和温度的角度,说明自己对太阳离地球距离的认识,体现了他们对事物认真探究的态度。
(4)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描写了“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李大钊;《学弈》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劝君更尽一杯酒(2)粉骨碎身浑不怕(3)孰为汝多知乎;形状、温度;对事物认真探索研究(4)忠于革命;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5)润物细无声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17.【答案】(1)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亭亭玉立的树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3)袁隆平爷爷曾勉励大家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就是这样一粒“好种子”,带给我们希望。
(4)马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他耐心地教我们写字的方法;下课后,他常常和我们一起开心地玩耍。昨天,他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非常感谢马老师。
(5)马上就要毕业了,难忘这匆匆六年的时光。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我是多么舍不得跟你们说再见,我是多么难以忘记六年来的点点滴滴,这段时光将会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比喻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时,应该把“怎么会”改成“不会”,去掉“呢”,把问号改成句号,进行作答;
(2)结合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抓住“方块字排列在黑板上”的特点,进行运用作答。
(3)这句中“带给希望”表述的意思不明确,应该在“带给”的后面加上“我们”,进行表述作答。
(4)“马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这句中逗号运用错误,应该改成感叹号;“上课时,他教我们耐心地写字的方法;”这句句子语序错误,应该把“耐心地”放在“教我们”的前面;“昨天下午,他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这句中“昨天下午”与“补了一天的课”意思矛盾,应该把“下午”去掉;“小林非常感动马老师。”这句中“感动”词语运用不当,应该改成“感激”。
(5)结合题目要求,结合毕业季自己的所思所感,进行表述作答,写出自己的感受;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2)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亭亭玉立的树一样排列在黑板上。(3)袁隆平爷爷曾勉励大家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就是这样一粒“好种子”,带给我们希望。(4)马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他耐心地教我们写字的方法;下课后,他常常和我们一起开心地玩耍。昨天,他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非常感谢马老师。(5)马上就要毕业了,难忘这匆匆六年的时光。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我是多么舍不得跟你们说再见,我是多么难以忘记六年来的点点滴滴,这段时光将会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1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语段A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最大的风俗是当天不动炉火,只吃冷食。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20.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
21.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热闹喜庆。
22.“除夕”和“大年初一”与元宵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元宵节的明亮、火炽而美丽。
23.加点词都表示“全部”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
24.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初六开张的情形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为古诗和课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8.结合唐诗《寒食》,后面两句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结合对诗句的背诵,进行作答,把每个字写正确。
故答案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寒食》描写的是传统节日“寒食节”,有吃冷食,插柳树,结合诗中描写,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结合相关知识以及诗句的含义,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语段A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最大的风俗是当天不动炉火,只吃冷食。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20.结合对传统节日诗句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1.结合B项《北京的春节》节选,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元宵节张灯结彩,热闹喜庆的特点,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热闹喜庆。
22.结合短文内容,文中把除夕与“初一”跟“元宵节”进行对比,表现了元宵节的明亮、火炽和喜庆,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除夕”和“大年初一”与元宵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元宵节的明亮、火炽而美丽。
23.“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存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中“一律 清一色 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表现了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喜庆祥和的景象;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加点词都表示“全部”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
24.结合B项材料,这段详写了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的景象,对于初六开张的情景写的比较简略;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初六开张的情形
【答案】25.A
26.王蓝田性急。
27.②;③;④;①
28.性子急;食鸡子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5.“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③下地以屐④齿碾之”意思是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于是王蓝田站在地上用木底鞋辗鸡蛋;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A项朗读停顿划分正确;
故答案为:A
26.结合短文内容,这段是围绕“王蓝田性急。”这句来写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
故答案为:王蓝田性急。
27.结合文中描写,王蓝田先是以箸刺之,然后举以掷地,又以履齿碾之,最后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②③④①
28.结合文中对王蓝田的描写,他的特点是性子急,主要通过他尝试很多方法食鸡子而不得进行描写,结合短文,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性子急;食鸡子
29.【答案】在挫折中成长
看着那一张张浸透了努力,勤奋的获奖证书,考级证书,欣慰自豪的微笑在我脸上荡漾开来。别人看见,或许会羡慕,或许会称赞,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张张证书都是那么来之不易,它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成长中的喜悦与无数的挫折。
我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到处都有坎儿,磕磕碰碰,在失败中跌倒,又无数次的在挫折中爬起来,向前走,又跌倒,又爬起,继续向前……
我清楚的记得,我考钢琴十级时,曾无数次希望时间停住,因为太苦了!无休止的练琴,让我厌倦。但音乐的美妙,让我不得不重新将双手放在琴键上,练!每天六个小时的魔鬼式训练,将热爱自由的我困在了狭小的琴房里。手指练得发烫,泡下冷水,继续练;手上弹得起了水泡,涂下药油,继续弹;双手又酸又痛,休息一下,再继续。刻苦、努力的练习,原本让我觉得没什么关系,只要能考级过关就行。但是,当我完整地将所有曲子弹给老师听时,一句冷冷的“不行!”彻底打击了我,那一刻,我伤心、无奈、迷茫。
老师的打击让我倍感失落,从未如此受到挫折的我,非常沮丧。挫折像一座高山,挡住了我前进的路,我知道,只有努力向上爬,翻越挫折这座高山,我才能成功。我喘息着向上爬,跌到了站起来,继续爬。在挫折中,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寻找方法。当我最终爬过“挫折山”时,我知道,我成功了。十级的考级证书被我握在手中。
成长是跟自己赛跑,被挫折绊倒并不可怕,只要坚强点,跨过成长路途中的挫折,胜利就会在成长的路上等着你!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在中成长”的故事。作答时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在挫折中成长”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在钢琴考试中遇到打击,然后学会坚强的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广水模拟)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夏天的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
B.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盘花扣。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D.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答案】B
【知识点】比喻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句把“大沙漠”比作“雪”,把“燕山的月亮”比作“钩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句子把“花苞”比作“盘花扣”,这句同样运用了比喻;
C项把太阳比作人,运用了比喻;
D项“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2.(2023六下·黄山期末)下列句子中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俗话说“打破砂锅问到底”,像东东这样急性子的人是不可能有耐心完成这个实验的。
B.“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非登上天都峰不可。
C.站在我面前的文学巨匠,我竟然没认出来,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我这样热爱读书的少年,读书的功用自是不言而喻。
【答案】A
【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
【解析】【分析】A项“打破砂锅问到底”意思是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这句中用来描述“东东这样急性子的人”,词语运用不当;
阅读其他三项,BCD三项中词语运用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学习对成语的理解,根据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然后做出正确判断,做出选择。
3.(2024·广水模拟)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您的熏陶下,我的书写越来越漂亮。
B.中国是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经过此事,这家企业应当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D.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提高市民的素质。
【答案】D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BC三项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
D项中句子前后表述不一致,应该把“能否”去掉,改成“要”;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对题目中的句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句子的语病所在,然后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进行修改,以便正确作答。
4.(2024·广水模拟)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凄凉(qī) 蒸发(zhēng) 刑法(xíng) 射击(shè)
B.眨眼(zhǎ) 板栗(lì) 原谅(liàng) 砖头(zhuān)
C.汤匙(shí) 迁移(qān) 搓洗(cuō) 控制(kóng)
D.疲乏(fá) 宴会(yàn) 栖息(qī) 腻歪(nì)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BD三项中词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没有错误;
C项中“汤匙(shí)”应读chí;“迁移(qān)”应读qiān;“控制(kóng)”应读kòng;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5.(2023·固始)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偏避 间断 隔壁 见微知著 B.鸿鹄 俱有 耽搁 司空见惯
C.惊惶 灵感 熏陶 万像更新 D.严峻 残暴 憧憬 追根求源
【答案】D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偏避”应写作“偏僻”;
B项中“俱有”应写作“具有”;
C项中“万像更新”应写作“万象更新”;
D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6.(2024·广水模拟)下列课文以主要人物为题的一项是(  )
A.《军神》《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
B.《有的人》《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
C.《竹节人》《三黑和土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答案】A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结合课文内容,A项《军神》《少年闰土》《小英雄雨来》都是以文中人物作为标题;
B项中《有的人》不是以文中人物作为标题,而是用了诗中一句话;
C项《竹节人》是用课文中的事物作为标题,《三黑和土地》用课文中人物和事物作为标题;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
7.(2024·广水模拟)以下关联词语运用不当的一句是(  )
A.因此我们是学生,就要学好文化知识。
B.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怕。
C.只要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就要努力去实现。
D.如果我们做错了,就应该改正。
【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关联词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句子,A项“我们是学生”与“要学好文化知识”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用“因为......所以......”进行连接作答;
BCD三项中关联词语运用正确,符合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对句子前后的意思进行精确分析,理解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选用符合相应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进行作答。
8.(2024·广水模拟)下列句子的描写在表达特点上有一项不同类,这项是(  )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B.路边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C.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D.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
【答案】C
【知识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项中把“花生仁”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项中把“花儿”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中把太阳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三句中运用的表达特点相同;
C项中“大山都抖了三抖”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故答案为:C
【点评】题目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9.(2024·广水模拟)下面词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精心设计 磨炼意志 B.遵守交通 储存白菜
C.克服困难 接受任务 D.解决问题 展开辩论
【答案】B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CD三项中词语搭配正确,符合词语的意思;
B项中“遵守交通”应该是“遵守规则”,这项词语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认真读完全部题目,结合词语的意思确定怎样搭配合适。作答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仔细检查有没有更合适的搭配,即可顺利作答。
10.(2024·广水模拟)下面表示“看”的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正确的一项是(  )
去年暑假,我和爸妈去北京游玩。我们____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____了人民英雄纪念碑,____了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书画作品,____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A.观赏 瞻仰 欣赏 观看 B.观看 瞻仰 欣赏 观赏
C.观赏 观看 瞻仰 欣赏 D.观赏 欣赏 瞻仰 观看
【答案】A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我们____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这句应该用“观赏”,指观看欣赏的意思;“____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应该用“瞻仰”,指怀着敬仰的心情看;“___了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书画作品”这句应该用“欣赏”指带着喜欢的心情观看;“___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这句描述“电影”应该用“观看”;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11.(2023·禹会)“发芽”“出发”“蒸发”“发扬”这4个词中的“发”字属于一字多义现象,其意思依次是(  )
A.产生;起程;分散、散开;扩大
B.扩大;产生;分散、散开;起程
C.起程;产生;分散、散开;起程
D.产生;扩大;起程;分散、散开
【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结合词语的意思,“发芽”的“发”是产生的意思,“出发”指启程的意思;“蒸发”指蒸腾分散的意思;“发扬”指扩大、张扬的意思。结合词语的意思,做出正确选择。
故答案为: A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表达的意思,根据词义体会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词语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12.(2024·广水模拟)下列选项中,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A.风筝 书籍 摆摊儿 B.泡沫 依喂 腊八粥
C.僻静 枇评 要不然 D.疑问 清脆 赤果果
【答案】A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A项中词语书写全部正确;
B项中“依喂 ”应写作“依偎”;
C项中“枇评”应写作“批评”;
D项中“赤果果”应写作“赤裸裸”;
故答案为:A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是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13.(2024·广水模拟)下列与《竹石》表达方法相同的诗句是(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答案】B
【知识点】表现手法;古诗词运用;古诗词翻译
【解析】【分析】《竹石》结合对竹子的描写,赞美了坚贞不屈的品格,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阅读各项中句子,
ACD三项句子分别描写了梅花、红杏以及菊花的特点,没有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B项“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助对石灰的描写,赞美了坚贞不屈和清洁高雅的气节;与题目中句子表述的表达方法相同。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对表现手法的辨析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根据每一选项中句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做出正确选择。
14.(2023·靖远)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 B.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C.盈盈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D.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答案】A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中的“为”应该是因为的意思,不正确;
B、C、D正确。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字词的理解,首先要理解整句话的意思,然后提炼出字词的意思,平时注意多识记。
15.(2024·广水模拟)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被迫pò 晃动huǎng 花圃pǔ 头晕目眩xuán
B.山涧jiàn 惊惶huáng 不禁jīn 翻箱倒柜dǎo
C.苔藓xiǎn 染缸yǎn 埋头mái 摘得桂冠guān
【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项中“晃动huǎng”应读作huàng;“头晕目眩xuán”应读xuàn;
B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
C项中“染缸yǎn”应读rǎn;
故答案为:B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二、积累运用。
16.(2024·广水模拟)根据所学的知识填空
(1)   ,西出阳关无故人。
(2)   ,要留清白在人间。
(3)补充下面文段并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
两小儿分别是从   的角度来说理的。两小儿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他们   的态度。
(4)文有主旨。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有   的李大钊。我们还领悟到了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学弈》告诉我们   。
(5)我们经常借用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   ”来赞美老师对我们潜移默化的教育。
【答案】(1)劝君更尽一杯酒
(2)粉骨碎身浑不怕
(3)孰为汝多知乎;形状、温度;形对事物认真探索研究
(4)忠于革命;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5)润物细无声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石灰吟》,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结合课文《两小儿辩日》文中句子,“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课文中两小儿分别从形状和温度的角度,说明自己对太阳离地球距离的认识,体现了他们对事物认真探究的态度。
(4)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描写了“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的李大钊;《学弈》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劝君更尽一杯酒(2)粉骨碎身浑不怕(3)孰为汝多知乎;形状、温度;对事物认真探索研究(4)忠于革命;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5)润物细无声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课文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17.(2024·广水模拟)按要求完成句子。
(1)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呢?(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排列在黑板上。(改为比喻句)
(3)修改病句。
袁隆平爷爷曾勉励大家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就是这样一粒“好种子”,带给希望。
(4)下列语段中有四处错误,请修改。
马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他教我们耐心地写字的方法;下课后,他常常和我们一起开心地玩耍。昨天下午,他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非常感动马老师。
(5)假如班级晚会上要你上台说几句毕业感言,你会说些什么?请你写一写。(不得出现学校及真实姓名)
【答案】(1)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2)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亭亭玉立的树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3)袁隆平爷爷曾勉励大家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就是这样一粒“好种子”,带给我们希望。
(4)马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他耐心地教我们写字的方法;下课后,他常常和我们一起开心地玩耍。昨天,他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非常感谢马老师。
(5)马上就要毕业了,难忘这匆匆六年的时光。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我是多么舍不得跟你们说再见,我是多么难以忘记六年来的点点滴滴,这段时光将会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比喻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时,应该把“怎么会”改成“不会”,去掉“呢”,把问号改成句号,进行作答;
(2)结合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抓住“方块字排列在黑板上”的特点,进行运用作答。
(3)这句中“带给希望”表述的意思不明确,应该在“带给”的后面加上“我们”,进行表述作答。
(4)“马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这句中逗号运用错误,应该改成感叹号;“上课时,他教我们耐心地写字的方法;”这句句子语序错误,应该把“耐心地”放在“教我们”的前面;“昨天下午,他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这句中“昨天下午”与“补了一天的课”意思矛盾,应该把“下午”去掉;“小林非常感动马老师。”这句中“感动”词语运用不当,应该改成“感激”。
(5)结合题目要求,结合毕业季自己的所思所感,进行表述作答,写出自己的感受;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2)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亭亭玉立的树一样排列在黑板上。(3)袁隆平爷爷曾勉励大家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就是这样一粒“好种子”,带给我们希望。(4)马老师多么和蔼可亲呀!上课时,他耐心地教我们写字的方法;下课后,他常常和我们一起开心地玩耍。昨天,他给小林补了一天的课,小林非常感谢马老师。(5)马上就要毕业了,难忘这匆匆六年的时光。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我是多么舍不得跟你们说再见,我是多么难以忘记六年来的点点滴滴,这段时光将会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阅读理解。(20分)
(2024·广水模拟)课内阅读。
A寒食①
[唐]韩翃
春城②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③斜。
____,
____。
注释
①[寒食]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25天,过去在节日期闲不能生火做饭。
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③[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④[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⑤[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⑥[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B《北京的春节》节选
①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程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辅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②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存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8.将阅读A的诗句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上。
19.阅读A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呢?结合诗句和注释写一写。
20.请再写一句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21.读阅读B,请用文中的话概括“元宵节”的特点。
22.读阅读B画横线的部分,本段主要写的是元宵节,却先写“除夕”和“大年初一”的特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23.读阅读B画波浪线的句子,关注三个加点的词语,写出你的发现。
24.阅读B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
【答案】1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语段A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最大的风俗是当天不动炉火,只吃冷食。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20.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
21.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热闹喜庆。
22.“除夕”和“大年初一”与元宵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元宵节的明亮、火炽而美丽。
23.加点词都表示“全部”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
24.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初六开张的情形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为古诗和课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8.结合唐诗《寒食》,后面两句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结合对诗句的背诵,进行作答,把每个字写正确。
故答案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寒食》描写的是传统节日“寒食节”,有吃冷食,插柳树,结合诗中描写,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结合相关知识以及诗句的含义,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语段A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最大的风俗是当天不动炉火,只吃冷食。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
20.结合对传统节日诗句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1.结合B项《北京的春节》节选,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元宵节张灯结彩,热闹喜庆的特点,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元宵节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热闹喜庆。
22.结合短文内容,文中把除夕与“初一”跟“元宵节”进行对比,表现了元宵节的明亮、火炽和喜庆,结合对短文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除夕”和“大年初一”与元宵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元宵节的明亮、火炽而美丽。
23.“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存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中“一律 清一色 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表现了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喜庆祥和的景象;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加点词都表示“全部”的意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
24.结合B项材料,这段详写了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的景象,对于初六开张的情景写的比较简略;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初六开张的情形
(2024·广水模拟)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王蓝田食鸡子①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③下地以屐④齿碾之,又不得,瞋甚⑤,复于地取内⑥口中,啮⑦破即吐之。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箸:筷子。③仍:同“乃”,于是。④履:木制的鞋,底大多有齿。⑤瞋甚:愤怒之极。⑥内:同“纳”,放入。⑦啮:咬。
25.【单选题】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跟之。
B.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跟之。
C.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跟之。
D.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跟之。
26.【填写题】请找出这篇小古文的中心句抄写下来。
27.【填写题】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列短语重新排序。
①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②以箸刺之 ③举以掷地 ④以履齿碾之
   →   →   →   
28.【填写题】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梳理信忽完成任务名片。
姓名:王蓝田
特点:   
典型事例:   
【答案】25.A
26.王蓝田性急。
27.②;③;④;①
28.性子急;食鸡子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25.“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③下地以屐④齿碾之”意思是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于是王蓝田站在地上用木底鞋辗鸡蛋;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A项朗读停顿划分正确;
故答案为:A
26.结合短文内容,这段是围绕“王蓝田性急。”这句来写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
故答案为:王蓝田性急。
27.结合文中描写,王蓝田先是以箸刺之,然后举以掷地,又以履齿碾之,最后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②③④①
28.结合文中对王蓝田的描写,他的特点是性子急,主要通过他尝试很多方法食鸡子而不得进行描写,结合短文,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性子急;食鸡子
四、作文(30分)
29.(2024·广水模拟)题目:在中成长
我们在成长过理中有亲人的爱护,有师长的呵护,有朋友的陪伴……有欢声笑语,也有悲伤笑位……有勇敢,有胆怯,也有挑战……我们在经历与体验中慢慢成长。回忆你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种感受,结合相关事例,分享你的成长历程。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③写出对成长的感悟。
【答案】在挫折中成长
看着那一张张浸透了努力,勤奋的获奖证书,考级证书,欣慰自豪的微笑在我脸上荡漾开来。别人看见,或许会羡慕,或许会称赞,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张张证书都是那么来之不易,它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成长中的喜悦与无数的挫折。
我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到处都有坎儿,磕磕碰碰,在失败中跌倒,又无数次的在挫折中爬起来,向前走,又跌倒,又爬起,继续向前……
我清楚的记得,我考钢琴十级时,曾无数次希望时间停住,因为太苦了!无休止的练琴,让我厌倦。但音乐的美妙,让我不得不重新将双手放在琴键上,练!每天六个小时的魔鬼式训练,将热爱自由的我困在了狭小的琴房里。手指练得发烫,泡下冷水,继续练;手上弹得起了水泡,涂下药油,继续弹;双手又酸又痛,休息一下,再继续。刻苦、努力的练习,原本让我觉得没什么关系,只要能考级过关就行。但是,当我完整地将所有曲子弹给老师听时,一句冷冷的“不行!”彻底打击了我,那一刻,我伤心、无奈、迷茫。
老师的打击让我倍感失落,从未如此受到挫折的我,非常沮丧。挫折像一座高山,挡住了我前进的路,我知道,只有努力向上爬,翻越挫折这座高山,我才能成功。我喘息着向上爬,跌到了站起来,继续爬。在挫折中,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寻找方法。当我最终爬过“挫折山”时,我知道,我成功了。十级的考级证书被我握在手中。
成长是跟自己赛跑,被挫折绊倒并不可怕,只要坚强点,跨过成长路途中的挫折,胜利就会在成长的路上等着你!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写一写“在中成长”的故事。作答时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在挫折中成长”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在钢琴考试中遇到打击,然后学会坚强的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