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2.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4 14:5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近年,甲国发生数次严重雾霾事件。有研究认为该事件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乙国。下图为甲国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可作为推测甲国大气污染源来自乙国的证据是该事件多发生于( )
A.工作日早晚高峰期 B.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
C.盛行夏季风的时期 D.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
2.该类事件可能对国家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甲国政府应对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强国家间协商与合作 B.立法禁止污染源入境
C.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 D.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
“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长达数月的林火所引发的烟霾严重影响本国和邻国的空气质量。下图为某日烟霾浓度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烟霾最可能出现在( )
A.12月-次年2月 B.4-5月 C.6-7月 D.10-11月
4.为减少新加坡所遭受的烟霾危害,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 B.加强对苏门答腊岛植被的管理和保护
C.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治理 D.禁止苏门答腊岛上的一切农事活动
德黑兰为伊朗首都,总人口1200多万,被誉为世界上最依赖汽车的城市之一。该市约有400万辆汽车和200多万辆摩托车,且众多的老旧车辆仍在使用。德黑兰空气质量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进入冬季以来,市内空气污染不断加剧。据此并结合德黑兰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入冬以来,德黑兰市内空气污染不断加剧的直接原因是( )
A.汽车尾气排放量大 B.冬季气流下冷上热
C.冬天雨水相对较少 D.地形闭塞污染物难扩散
6.德黑兰市内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带来的影响是( )
A.感染哮喘病和肺炎 B.破坏基础设施
C.影响社会经济秩序 D.引发外交危机
7.解决德黑兰空气污染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以天然气代煤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③成立监管部门④优先发展私家车和自行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同时也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经过不断的排放—传输—沉降过程,可以输入到偏远山区。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条件主要包括( )
①邻近的印度次大陆等地,工农业活动密集②高原面积广,可沉降面积大
③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④气温低且降雪多,利于沉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分别出现在( )
A.夏季夏季 B.夏季冬季 C.冬季夏季 D.冬季冬季
10.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印度等污染物输出国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
B.中亚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C.我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输入
D.多国开展合作,研发POPs的替代物
2023年1月13日,日本政府宣布今年春夏间向海洋排放福岛核废水,预计到2023年3月前后,核废水总量将会达到137万吨的水箱容量极限,日本计划用30年时间将福岛核电站积累的一百多万吨核废水处理和稀释后倒入太平洋,该决定遭到了本国民众和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完成下面小题。
11.若科研机构利用GIS模拟核废水扩散路径,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有( )
A.表层洋流分布 B.海水温度分布 C.板块运动趋势 D.生物迁徙路径
12.日本核废水排海的危害有( )
①毒害海洋生物,继而威胁人类健康
②会改变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
③排海后,其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和环境风险都将不可控
④会以长久、复杂的方式影响海洋环境,使海洋渔业受损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我国科考队发现青藏高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通过研究慕士塔格冰芯、珠峰东绒布冰芯、纳木错湖芯三个监测点黑炭(简称BC)浓度和通量数据,发现三地样本中的黑炭与西风带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南亚)、青藏高原内陆区密切相关。下图示意三地黑炭浓度(通量)变化。(黑碳: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生成的含碳颗粒物,多呈黑色)。

13.如果BC浓度保持上升,推测纳木错水位和水质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纳木错水量增加,水位升高 ②纳木错水量减少,水位降低
③纳木错水质变差 ④纳木错水质变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为避免上述跨境污染物引发的国际矛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污染物输出国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B.污染物输出国给予适度经济赔偿或生态修复技术
C.中国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工程措施切断污染物来源
D.中国及时控制污染影响,做好生态恢复工作
据数据统计,中国进口的洋垃圾占世界垃圾总出口量约50%。此前长达20多年,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废弃物进口国。2018年1月,中国洋垃圾禁令正式生效后,世界固体垃圾的进出口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5.进口“洋垃圾”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不包括( )
A.增加国内环境和健康风险
B.增加回收成本
C.运输和储存时期可能会霉变以及重金属泄漏
D.焚烧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16.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下列哪个国家或地区可能成为新的垃圾倾销地( )
A.美国 B.新西兰 C.泰国 D.南极地区
二、综合题
17.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跨境转移的电子废弃物又被称为“电子洋垃圾”,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进口成本仅为10~100元/吨。相关研究表明,每1吨废弃电子板中,能分离出0.5kg黄金、143kg铜、29.5kg铅、40.8kg铁。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属于内涝区,干旱、洪涝多发。改革开放以来,贵屿镇“家家拆解,户户冒烟,酸液排河,黑云蔽天。”来自国际和国内的电子废弃物既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财富,同时又让当地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洋垃圾”禁令发布后,当地政府建设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代替不合规的私人作坊,目前该园区已成为我国电子产品拆解特色产业集聚地。
分析贵屿镇接受电子废弃物跨境转移的原因及对周边环境安全的影响。
18.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位于下游的俄罗斯对此表示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中俄两国政府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
中方的应对措施:
11.22外交部向俄方知会松花江污染事故
11.26外交部长向方通报松花江水质污染状况及中国政府应对措施
11.29-12.16向俄方无偿提供水质监测仪器及大量活性炭
12.7-12.9 国家领导人表明中方对此次污染事故负责任的态度
12.16-12.21 中国在黑龙江抚远修筑控制坝,成功拦截污染带外移
俄方的应对措施:
11.22俄塔社媒体关注松花江污染事故
1.23俄自然资源部成立专门小组
11.25哈巴罗夫斯克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11.26俄驻华大使对污染事故造成的影响表示关注
12.5俄方在阿穆尔河及其三角洲地区实行禁渔令,并限制鱼类产品流通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时段对松花江的自净和处理的不利因素。
(2)分析此次事件中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的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19.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位于下游的俄罗斯对此表示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中俄两国政府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
(1)归纳中俄双方应对此次跨境污染事件的互动过程。
(2)分析此次事件中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的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边界层(图左)是大气污染物易于累积、混合的区域,其高度与气温、下垫面和水汽凝结等因素密切相关。大气层结(大气温度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稳定,越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每年1~5月,与云南西南部接壤的缅甸、老挝春耕烧荒现象严重,产生了大量大气污染物。在对流层的中、低层偏西气流引导下,云南省西南部地区大气边界层的大气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图右示意1980~2020年云南省春、夏季逐时次(每小时一次)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
(1)云南夏季白天平均大气边界层高度普遍较低,请从降水角度分析原因。
(2)分析云南西南部地区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内,外来大气污染物多的原因。
(3)针对云南西南部的跨境大气污染,有专家建议制定跨境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框架,请设计合作框架的内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1.当东部海域出现气旋时,甲、乙在气旋的西侧,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在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北风,乙国在甲的上风向,产生的大气污染物随西北风扩散到甲国,D正确;工作日早晚高峰期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为本地污染源,A错误;晴朗且风力小的夜晚,夜晚降温快,有利于水汽液化形成雾,与大气污染物扩散没有关系,B错误;由经纬网可知,甲乙在南亚,夏季盛行西南风,不会将甲国污染物扩散至乙国,C错误。故选D。
2.该类事件随大气运动而扩散,甲国政府应加强国家间的协商与合作,减少异地污染源的产生才能减少本国类似事件发生,A正确;立法不能阻断大气的运动,因此禁止不了大气污染物入境,B错误;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只能减少本地污染源,异地产生的污染物仍可能随风扩散过来,C错误;沿海岸线建造防护林可以削减近地面风浪,可部分吸烟滞尘,但仍不能阻断风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A。
【点睛】跨国污染转移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直接或间接的对该区域外的环境造成污染损害或将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责任推给他人而使自己不承担或少承担污染损害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它破坏受让方环境,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危害人民健康,从长远看将削弱受让方经济发展潜力,但对转移方而言不仅可以借此逃避国内环境压力,还能从交易中获取丰厚利润。
3.C 4.B
【解析】3.由图可知,高浓度区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低浓度区在外围,并且向加里曼丹岛方向延伸,所以此时大致吹西南风。东南亚夏季吹西南风,C正确。12月一次年2月该地盛行东北风,A错。4-5月、10-11月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风力较弱,B、D错。故本题选C。
4.结合材料,为减少新加坡所遭受的烟霾危害,加强对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的管理和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B正确;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治理与减少新加坡所遭受的烟霾危害关系不大,A、C错误;禁止苏门答腊岛上的一切农事活动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南半岛的风向随季节出现变化,夏季为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
5.A 6.C 7.B
【解析】5.德黑兰人口1200多万,有着400万辆汽车和200多万辆摩托车,且众多的老旧车辆仍在使用。汽车和摩托车的尾气排放量大是此次空气污染不断加剧的直接原因,A正确;冬季气流下冷上热、冬天雨水相对较少、地形闭塞污染物难扩散属于自然原因,本身并没有增加当地污染物的数量,只是会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大气污染,所以不是直接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
6.德黑兰市内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可使人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A错误;短期内可能影响基础设施安全,但不会破坏基础设施,B错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大批航班取消,公路交通受到影响,人们的室外活动基本停止,C正确;德黑兰空气污染主要发生在市里,未发生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不会引发外交危机,D错误。所以选C。
7.解决德黑兰空气污染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分析。伊朗靠近石油产区,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①错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监管部门能有效防治空气污染,②③正确;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能够减少污染物排放,④错误。所以选B。
【点睛】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的现象,就是空气污染。
8.C 9.B 10.D
【解析】8.材料提及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青藏高原气候受西风环流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使得POPs数量较多,③正确;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青藏南部地区临近印度,其人口众多,工农业活动多,POPs数量多,①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POPs进入高原后流动性变差,并伴随降雪逐步沉降,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与高原面积广并无关联,主要是位置特殊性影响,④正确,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C。
9.青藏高原气候受西风环流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而夏季风(西南风)可以把印度地区的POPs吹往青藏地区,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夏季;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西风带主要影响青藏地区主要在冬季,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B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10.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过于绝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渐续性,A错误;中亚国家经济能力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排放的POPs较少,让中亚国家负担不太可行,B错误;POPs污染主要借助风力,通过工程措施难以阻止,C错误;青藏地区主要是跨境转移污染,故应多国开展合作,并积极研发POPs的替代物,才是有效手段,D正确。故选D。
【点睛】青藏高原虽然自身的污染排放非常有限,但其周边是人口聚集、污染物使用量大及使用时间长的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排放的污染物随着大气环流而被输送到青藏高原。因此,从区域尺度来看青藏高原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索不同气候环境要素与污染分布之间的关系,是解释污染物传输机制的重要基础。
11.A 12.B
【解析】11.利用GIS模拟核废水扩散路径,需要输入的主要信息源应该是对核废水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核废水主要是随着洋流的流动扩散的,A对;海水温度分布、板块运动趋势、生物迁徙路径不是影响核废水扩散的主要因素,B、C、D错。故选A。
12.核废水排海主要危害海洋环境,不会改变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②错;影响生物、人类健康,使海洋渔业受损,产生不可控风险都是核废水排海的危害,①③④对,B对;A、C、D错。故选B。
【点睛】核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1. 水质污染。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和重金属,会严重污染水质,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受损。这将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同时也会对相关产业造成影响, 如渔业和旅游业。
2. 大气污染。排出核废水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随着气流传播到附近地区甚至全球。这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危害。
3. 土壤污染。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有可能沉积到海底泥沙中,在长期的时间里影响海底和周围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相邻的陆地区域,加剧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13.A 14.C
【解析】1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黑碳:指石油、煤、柴草等不完全燃烧生成的含碳颗粒物,因此,当BC浓度上升时,使得冰雪表面,BC(黑炭)含量增加,降低冰川和积雪的反射率,会加快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纳木错水源补给量增加,水量增加,水位上升,①正确;但BC会随着冰雪融水进入纳木错湖,使得纳木错湖水质变差,③正确;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根据所学知识,对于跨境污染物的传播,应加强污染输出国的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A不符合题意;当污染物出现跨境转移时,污染输出国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或者是生态修复技术,B不符合题意;我国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污染输出国的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但是通过工程措施无法切断污染物的所有来源,C符合题意;同时我国也需要做好控制污染影响的工作,做好生态恢复工作,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跨国污染物转移的方式:污染物跨国传输、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15.B 16.C
【解析】15.进口“洋垃圾”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有增加国内环境和健康风险,A包括在内,不合题意;洋垃圾较难资源利用,会增加回收成本,但增加回收成本不属于环境安全隐患,B不包括在内,符合题意;进口固体废物运输和储存时期可能会产生霉变及重金属泄漏,C包括在内,不合题意;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D包括在内,不合题意。故选B。
16.美国、新西兰为发达国家,重视环境保护,不可能进口洋垃圾,AB错误。泰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廉价,沿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有可能进口洋垃圾,C正确。南极地区没有工业生产,且受国际保护,洋垃圾不可能运往南极地区,D错误。故选C。
【点睛】“洋垃圾”是一种俗称,广义上,“洋垃圾”泛指所有从国外进入中国的固体废物,狭义上,“洋垃圾特指以走私、夹带、瞒报等方式输入的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17.原因:贵屿镇干旱、洪涝灾害多发,农业基础薄弱,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足;位于我国沿海地区,进口便利,有利于接受海外“电子洋垃圾”;“电子洋垃圾”可作为国内制造业原材料的廉价来源,市场需求量大;电子废弃物回收利润率高,使其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影响:进口电子废弃物运输和储存时可能会产生重金属泄露,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酸浸、水洗废弃物会危害水体、导致土壤酸化;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从电子废弃物中提取和可用于加工生产的原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各种污染物会对周围的居民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威胁环境安全等。
【分析】本题以汕头市贵屿镇接受电子废弃物跨境转移为情境,涉及工业区位、工业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 原因:由材料可知,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属于内涝区,干旱、洪涝多发,导致农业生产收入低,农业基础薄弱,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不足,廉价劳动力多;广东省汕头市位于我国沿海地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进口便利,有利于接受海外“电子洋垃圾”;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进程加速,国内外电器电子产业更新换代速度快,产生的电子垃圾数量多、价格低,“电子洋垃圾”可作为国内制造业原材料的廉价来源,市场需求量大;电子垃圾拆解可获得稀有贵金属和元器件,因此电子废弃物回收利润率高,使其成为区域支柱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影响:进口电子废弃物含有多种重金属物质,在运输和储存时可能会产生重金属泄露,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贵屿镇处理电子垃圾的方法原始落后,酸浸、水洗废弃物的酸液排河,会危害水体、导致土壤酸化;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环境,导致黑云蔽天;同时从电子废弃物中提取和可用于加工生产的原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综上,各种污染物会对周围的居民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威胁环境安全等。
18.(1)该季节河流流量较小,自净能力弱;表层水有结冰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自净和处理;该时段室外温度变低,室外作业处理困难。
(2)作用:我国及时向俄方通报情况和动态,引起俄方关注,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损失;向俄方无偿提供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有利于俄方监测和净化水质;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领导人表态,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减轻水污染的危害程度。 意义:引起俄方关注,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损失;有利于俄方监测和净化水质,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减少污染物移出国境。
【分析】本题以松花江水污染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跨国环境问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冬季该地降水较少,河流流量较小,河流的自净能力弱;该地纬度较高,11月中旬表层河水会有结冰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自净和人工处理;该时间段室外温度变低,受气温的影响室外作业处理困难。
(2)作用:我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俄方通报情况,引起俄方关注,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损失;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不断的与俄方进行沟通,并向俄方无偿提供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有利于俄方监测和净化水质,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由国家领导人出面表态中方负责任的态度,保持沟通避免俄方误判,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
意义:我国果断采取措施,如控制污染带外移,及时向俄方通报情况和动态,引起俄方关注;并对俄方提供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等具体的帮助,有助于俄方对水质的动态监测,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有效地避免了两国间可能引发的环境冲突;减少污染物移出国境,降低了国际争端风险。
19.(1)中国外交部知会俄方→俄方媒体关注,成立应急组织,可能受影响区域进入紧急状态→中方向俄通报污染状况和应对措施→俄驻华大使关注→中国向俄提供仪器和物资→俄方在污染河段禁渔→中方领导人表态,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
(2)措施:及时向俄方通报情况和动态、向俄方提供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领导人表态、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意义:引起俄方关注,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损失;有利于俄方监测和净化水质,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减少污染物移出国境。
【分析】本题以“中俄两国政府通力合作化解松花江苯类物质污染。”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国际合作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中俄双方的互动过程,按照图中的时间线索逐一进行回答即可。11月13日中方化工企业产生的污染物流入松花江,11月22日,中方向俄方知会该事故,同一天,俄方媒体表示关注;11月23日俄方成立专门小组应对此事故,25日俄方宣布受影响区域进入紧急状态,26日,俄方驻华大使表示关注,同一天,中方向俄方通报松花江水质状况,以及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接下来,从11月29日至12月16日,中方履行承诺,向俄方无偿提供水质监测仪即活性炭用于对水污染的治理,期间,俄方宣布受影响地区实行禁渔令,并限制鱼类产品流通以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2月7日至9日中方国家领导人表明中方担负的责任,避免引起俄方的误判,此后,中方继续致力于水污染治理,在12月16日至21日期间,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拦截污染带外移。经过两国通力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环境危机。即中国外交部知会俄方→俄方媒体关注,成立应急组织,可能受影响区域进入紧急状态→中方向俄通报污染状况和应对措施→俄驻华大使关注→中国向俄提供仪器和物资→俄方在污染河段禁渔→中方领导人表态,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
(2)我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向俄方通报情况,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不断的与俄方进行沟通,并由国家领导人出面表态中方负责任的态度,保持沟通避免俄方误判。我国果断采取措施,如控制污染带外移,及时向俄方通报情况和动态,并对俄方提供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等具体的帮助,有助于引起俄方关注,俄方对水质的动态监测,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有效地避免了两国间可能引发的环境冲突,降低了国际争端风险。
20.(1)(夏季多降水,)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气温相对偏低;大气边界层内上层大气因水汽凝结放热,导致气温偏高;大气的层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
(2)缅甸、老挝春耕烧荒产生的大气污染源多;偏西气流为大气污染物进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提供了动力;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可进入的外来污染物多。
(3)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机制;共同探索大气环保技术交流与研发。
【分析】本题以云南的大气边界图文资料为背景,涉及大气受热过程、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原因、跨境合作治理大气污染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多降水,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气温相对偏低;大气边界层内上层大气因水汽凝结放热,导致气温偏高;近地面和高空的温差减小,对流运动较弱;且材料中提到大气层结(大气温度等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越稳定,越不利于大气边界层高度的抬升,此时,大气的层结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大气边界层高度较低。
(2)由材料可知,缅甸、老挝春耕烧荒产生的大气污染源多;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偏西气流为大气污染物进入云南省西南部地区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由图可知,春季白天大气边界层高度高,可进入的外来污染物多。
(3)针对云南西南部的跨境大气污染,周边国家进行跨国合作,制定共同防控大气污染的政策和制度;共同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机制,共同预防,携手监管;进行技术层面的合作,共同探索大气环保技术交流与研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