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4.7做个保温杯 课时课件 +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4.7做个保温杯 课时课件 +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27 10:52:17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4.7做个保温杯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新知讲解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9
目录
03
核心素养目标
04
新知导入
01
02
单元主题概述
单元教学结构图
单元主题概述
在远古时代,人们发现热水可以驱寒,但热水总是很快变凉。有一天,一个聪明的工匠小明在河边看到孩子们玩耍,他们用叶子捧起水,阳光照射下,叶子里的水珠闪闪发光。小明灵机一动,他想:“如果能用一个东西把水包起来,不让热量跑掉,那热水不就能保持温度了吗?”于是,小明开始动手制作。他尝试用各种材料包裹水,最终发现用木头和兽皮制作的容器效果最好。这就是最早的保温杯的雏形。小明把这个发明带到了村庄,人们纷纷惊叹其神奇。时光流转,保温杯的制作工艺不断进步,材料也从木头和兽皮变成了更先进的材料。今天,小明的后代们继承了祖先的智慧,他们要在科学课上制作一个现代的保温杯,探究热传递的相关问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保温杯吧!

单元教学结构图
制作一个保温杯
观察温度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
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
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
了解水和温度的变化
学习水的蒸发和凝结
观察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热以不同方式传递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哪种方法保温效果好,能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
1.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2.关注他人的探究成果,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经验。
通过做个保温杯的活动,知道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认识到保温、散热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尝试自主设计产品,在研究后改进产品,并能通过创作科学小论文等方式呈现保温杯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新知导入
冬天里我们都喜欢喝热水,你知道热水盛在什么样的杯子中不容易变冷?
陶瓷杯
塑料杯
不锈钢杯
新知讲解
活动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不锈钢杯
陶瓷杯
塑料杯
哪个杯中的热水会凉得慢?
新知讲解
活动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实验材料
热水
量杯
新知讲解
活动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温馨提示
实验时要正确使用温度计,小心倒热水,防止烫伤。
新知讲解
活动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实验步骤
①把杯子平放在桌面上,与同伴合作,利用刻度杯,同时量取70℃的热水200毫升。
②分别将热水倒入三个杯子中。
③用手摸三个杯子的杯壁,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④5分钟后用温度计同时测量并记录这三个杯子中水的温度。
新知讲解
活动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实验记录
不同材料的杯子 开始时水的温度 初识手感 5分钟后水的温度
不锈钢杯 70℃
陶瓷杯 70℃
塑料杯 70℃
我的发现 最烫
最不烫
有点烫
46℃
54℃
51℃
相同时间内,不锈钢杯的水温降得最快,塑料杯次之,陶瓷杯的水温降得最慢。
新知讲解
活动1:比较哪杯水凉得慢
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水温降得快;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水温降得慢。
新知讲解
活动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
如何让不锈钢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一些?
①给杯子盖上盖子
②用毛巾把杯子包裹起来
③把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
新知讲解
活动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
测试、比较各种方法的保温效果
温馨提示:倒入各杯的水量和水温要相同;测量水温的时间要相同;
温度计的原始温度要相同。
新知讲解
活动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
观看实验视频
新知讲解
活动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
实验步骤
①分别将热水倒入各组杯子中。
②倒入热水后,用温度计测量开始温度。
③10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此时杯子中热水的温度。
新知讲解
活动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
分享实验数据与成果
杯子状况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的温度 降温多少
无盖的杯子 70℃
加盖的杯子 70℃
外包毛巾的杯子 70℃
加盖外包毛巾的杯子 70℃
嵌入泡沫塑料中的杯子 70℃
我的发现 51℃
19℃
59℃
11℃
53℃
17℃
61℃
9℃
66℃
4℃
盖盖子比不盖盖子保温效果好,利用热的不良导体泡沫塑料包裹的杯子保温效果最好。
新知讲解
生活中的保温杯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而成的,保温杯尽量阻隔热传递减慢水温的变化。它既可以保住杯内的热量,也可以阻隔杯外的热量。当保存热水时,能减慢杯内水温下降,当保存冰块时,减慢杯内水温上升。但保温杯并不能保持水原来的温度。
活动2:使杯中热水凉得更慢
新知讲解
活动3:制作一个保温杯
杯外的包裹物厚度不超过3厘米。制作保温杯时,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减慢热量的传递?
利用棉花、泡沫等热的不良导体作为材料,杯盖也包保温材料。多层材料包裹,尽量做好密封材料。保温杯底部利用铝箔纸等反热辐射材料反射热量。
新知讲解
活动3:制作一个保温杯
按要求设计保温杯
①杯外的包裹物厚度不超过3厘米。
②画出设计图,说明制作方法。
③在杯中存放冰块,测试比较自制保温的保温效果
④分析保温杯的优缺点。
新知讲解
活动3:制作一个保温杯
展示保温杯设计图
新知讲解
活动3:制作一个保温杯
小组合作制作保温杯
制作保温杯时,要小心使用工具,避免受伤。
新知讲解
活动3:制作一个保温杯
观看用相同冰块大小、数量、测量时间来测试保温杯的视频。
新知讲解
活动3:制作一个保温杯
分组分析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填写活动手册。
优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

1.保温效果好。
2.轻。
3.不易碎。
4.耐磨。
1.每层材料要均匀黏合,不要留有空隙。
2.做工粗糙,外观不美观。
3.不容易清洗,不耐高温,实用性不强。
事实上,任何一个产品的设计都不是完美的。
新知讲解
研讨活动
1.什么样的材料散热快?什么样的材料能减慢热量的传递?
2.制作保温杯时,我们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减慢热量的传递 实际效果如何 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
热的良导体散热快,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如塑料、泡沫,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保温杯就是要阻隔热量的相互传递。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的温度时,保温杯要减慢杯内热量的流失;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时,保温杯要阻隔外界的热量进入杯内。
新知讲解
拓展活动
1. 保温瓶的原理。
木塞:热的不良导体,隔绝内部物质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热传导与热对流。
真空:无热传导与热对流。
镀银内壁:减少热辐射。
新知讲解
拓展活动
2. 保温、散热技术的应用
保温袋和保温箱都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与外界隔绝,有效阻止热对流和热传导,阻止热量散失。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我们一般选择导热性能________的材料作为保温材料。
2.杯子外包毛巾并加盖比只加盖的保温效果_________(填“好”或“差”)。
二、判断题
1.水杯用金属做外壳要比木头保温效果好些。( )
2.质量好的保温杯能让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原来的温度。( )
3.保温瓶只能保存热的食物,不能保存冰块。( )





课堂练习
三、选择题
1.下列材料中,最适合做保温材料的是( )。
A.钢 B.铜 C.纸巾 D.泡沫塑料
2.保温杯能起到保温的作用,是因为保温杯( )。
A.能产生热或产生冷
B.是热的良导体,加快了杯子内外的热传递
C.是热的不良导体,减缓了杯子内外的热传递
D.是热的不良导体,不会产生任何热传递
D
C
课堂练习
三、选择题
3.在设计制作一个产品的过程中,你认为以下哪个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
A.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分工明确
B.设计一次到位,不用做任何改进
C.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效果,还要兼顾成本和外观
D.设计过程中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B
课堂总结
通过做个保温杯的活动,知道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认识到保温、散热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做个保温杯
热的不良导体 减慢热量散失 保温
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改进我们设计的保温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