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4 15: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0月14日是2023年的第二个“世界候鸟日”,该日候鸟日的主题是“水:维持鸟类生命”。我国每年都会在候鸟南飞的时节采取了多重措施,加强对候鸟迁徙栖息地保护。2019年7月5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该候鸟栖息地包含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五个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设立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保护区主要目的是( )
A.维护生物多样性 B.扩大养殖规模 C.增加耕地面积 D.开设游乐场所
2.以下做法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保护区的设立理念相符合的是( )
A.陡坡开荒 B.修复湿地 C.围湖造田 D.竭泽而渔
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人口和经济状况下,为了维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过程,水资源消费和消纳水污染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是将水资源相关消耗折算成水域面积的综合核算方法。下图示意2010一2021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高于北京和天津,主要是由于河北省( )
A.人均水资源量少 B.水资源短缺
C.农业生产耗水量大 D.水源水质差
4.京津冀三省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B.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C.降水量较平均值偏多 D.水源质量不断提升
POPs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简称,主要来自于防治农林害虫的农药,青藏高原周边现有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峰值的出现时间存在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亚是人口和农业的密集区 ②青藏高原面积广阔
③季风与西风带的多方向输入 ④低温多雪利于沉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大气中POPs的峰值,分别出现在( )
A.夏季 夏季 B.夏季 冬季 C.冬季 夏季 D.冬季 冬季
7.应对青藏高原地区POPs跨境转移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周边国家停止POPs的使用和排放 B.周边国家支付生态补偿和修复资金
C.通过工程措施切断POPs的输入路径 D.开展国际合作,推广POPs的替代物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噪声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城市的主要公害之一。城市噪声来源广泛,危害较大。噪声污染防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是普惠民生福祉的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8.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特点是( )
A.影响范围有限 B.会生成多种类型的污染物
C.噪声声源集中 D.对环境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9.城市噪声污染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降低空气质量 ②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③损伤人体听力 ④影响动物生长和繁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防治城市噪声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
A.居民全天佩戴耳塞
B.在不同功能区间设置隔离绿化带
C.工业区禁止汽车鸣笛
D.关停高噪声企业以减少噪声声源
2021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如图)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两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碳中和,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完成下面小题。
11.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是( )
A.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B.刺激低碳和零碳等技术创新
C.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 D.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
12.加快碳交易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碳交易的价格,也就是碳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制约“碳价”统一的主要障碍是( )
A.公众节能减排意识淡薄 B.“碳价”过高,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C.碳交易操作程序繁琐 D.各地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差异大
2023年8月10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考进一步证实北极地区升温超过全球平均2倍以上。下图为北极升温主要驱动因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甲、乙、丙分别对应是( )
A.海冰融化、底层大气吸收热量增加、全球变暖 B.底层大气吸收热量增加、海冰融化、全球变暖
C.云层反射、海冰融化、厄尔尼诺 D.太阳辐射增强、海冰融化、厄尔尼诺
14.图示可知,与北极增温无关的因子是( )
A.大气湿度与云量增加 B.海冰厚度与覆盖面积
C.大气环流、洋流的极向输送 D.太阳短波辐射量的变化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简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下图反映了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数量和结构变化,正确的有( )
①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
②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③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省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向外省购买碳排放权④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银川市地处中国西部,位于黄河上游地区,西依贺兰山与腾格里沙漠,东与毛乌素沙地毗邻。黄河穿城而过,河道总长83.8km;湖泊湿地众多,享有“塞上湖城”之誉。20世纪80年代,宁夏开启了生态移民工程,南部山区近百万移民的迁入,引起了灌区范围的扩张。国家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于2003年开启全面建设,工矿用地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剧了“三生”用地冲突。图1示意银川市地理位置,图2示意1990—2020年银川市“三生”用地数量动态变化。
(1)据图描述1990—2020年银川市“三生”用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推测银川市当前生态用地主要的分布地带,并说出理由。
(3)从粮食安全的角度为提高银川市生产用地的生产水平提出合理的措施。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寒植物主要分布于高山林线以上、永久雪线以下,是高山隆升后植物适应极端生存环境的产物。研究表明,横断山区高寒植物多样性的积累始于3000万年前,之后横断山区经历了新近纪(距今约2300万年—258万年)降温、隆起、季风加强等事件,通过扩散过程、高寒生物区的扩张以及物种就地演化,逐渐形成丰富多样的高寒植物种群。约2300万年前,地壳强烈隆起,喜马拉雅山脉逐渐形成。约250万年前,地球进入第四纪冰期,高寒植物种群从横断山高寒地区扩散到喜马拉雅山地区的速率加快。目前,喜马拉雅山地区约42%的高寒植物种群来源于横断山区。下图示意横断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位置。
(1)指出高寒植物需要适应的极端生存环境。
(2)分析新近纪降温、山脉隆起、季风加强对横断山区高寒植物的影响。
(3)为“横断山区是喜马拉雅山高寒植物种群的主要来源地”这一说法,提出地理证据。
(4)从物种迁移角度,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横断山区现有高寒植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19.[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绵刺是古老单种蒸线遗种植物,即某科植物中只有一种的属,在我国分布于西北荒漠区。在自然条件下,绵刺很少结实,主要用分株与扦插繁殖,但可分株的量少,而扦插受季节限制。绯刺是一种饲料植物,青鲜时骆驼最喜食,羊、牛、驴也喜食。绵刺抗旱,故又被称为固沙植物,现今自然种群面临灭绝。下图示意绵刺的地理分布范围。
分析绵刺面临灭绝的自然原因,并指出我国保护该物种宜采取的措施。
2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山岛地处闽东南沿海,该岛自然海岸类型主要有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岛上多河流,露出地层主要有第四纪地层上三叠统一侏罗系变质岩、上侏罗统南园组第三段火山岩及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侵入岩。
(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东山岛自然海岸的形成原因。
东山岛北部海湾水深流急,1961年竣工的八尺门海堤阻断海水,方便岛民出入和在海湾进行海产养殖;2021年八尺门海堤被拆除,随后腾退滩涂养殖、恢复红树林。下图为东山岛及附近区域简图和八尺门海堤景观照片。
(2)就八尺门海堤的修建与拆除,选择其一,说明其对东山岛及周边海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东山县现有三大产业:“一条鱼”即海洋水产业;“两粒沙”即利用品质高且储量大的硅砂发展工业、依托优良的沙滩及岸线发展旅游业。下图为硅砂主要利用领域示意图。
(3)列举东山县依托海洋实现三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东山岛拥有一个省级珊瑚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正式列入南中国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区,为全球环境基金援助的重点项目。
(4)在该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修复,应采取哪些措施?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1.设立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保护区主要目的是保护候鸟迁徙,维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耕地面积、开设游乐场所会对湿地产生破坏,不是设立保护区的主要目的,BCD错误。故选A。
2.修复湿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保护区的设立理念相符合,B正确;陡坡开荒、围湖造田、竭泽而渔都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理念不符,ACD错误。故选B。
【点睛】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有:①展示生态系统的原貌。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保护天然的“物种基因库”。④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⑤进行公众教育的“博物馆”。⑥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⑦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3.C 4.B
【解析】3.依据图文材料可知,水资源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人口和经济状况下,为了维持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过程源消费和消纳水污染所必需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高于北京和天津,主要可以从经济结构和用水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人均水资源量少不一定导致水资源生态足迹高,这取决于用水效率和用水方式,A项错误;水资源短缺是导致水资源生态足迹高的一个因素,但根据题干,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是随着年份变化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水资源短缺作为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高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河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耗水量大,因此可能导致水资源生态足迹较高,C项正确;水源水质差可能会导致水资源利用受到限制,但不一定直接导致水资源生态足迹高,D项错误。故选C。
4.依据图文材料可知,京津冀三省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虽然增加了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供应量,但并未直接解释为什么水资源生态足迹会随时间而下降,A项错误;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产值所需的水资源量减少,这直接导致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下降,B项正确;降水量较平均值偏多虽然可能会增加水资源量,但并不能直接解释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C项错误;水源质量不断提升虽然有利于水资源的利用,但并不能直接解释水资源生态足迹随时间的变化,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消纳水污染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水污染的吸收、转化和降解能力,消纳水污染是生态系统提供的一种生态服务功能,有助于维护水环境的健康和稳定。生态生产性面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和产品的能力,这里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是指为了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处理水污染所需的水域面积。
5.C 6.B 7.D
【解析】5.材料提及青藏高原大气中POPs主要来自于跨境传输,青藏高原气候受盛行西风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西风与季风共同影响,多方向输入使得POPs数量较多,③正确;POPs被大量用于防治农林害虫,青藏南部地区临近南亚的印度,其人口众多,工农业活动多,POPs数量多,①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POPs进入高原后流动性变差,并伴随降雪逐步沉降,青藏高原地区POPs富集与高原面积广并无关联,主要是位置特殊性影响,④正确,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C对,ABD错。故选C。
6. 青藏高原气候受盛行西风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印度季风影响着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而夏季风(西南风)可以把印度地区的POPs吹往青藏地区,故青藏高原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夏季;高原北部则受西风带影响,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西风带主要影响青藏地区主要在冬季,故青藏高原北部大气中POPs的含量峰值出现在冬季。B正确,ACD错。故选B。
7.禁止POPs等污染物的排放过于绝对,且周边国家也没有相关的协调机制,无法要求其停止使用和排放,A错误;周边南亚国家经济能力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让这些国家负担生态补偿和修复资金不太可行,B错误;POPs污染主要借助风力,通过工程措施难以阻止,C错误;青藏地区主要是跨境转移污染,故应多国开展合作,并积极研发POPs的替代物,才是有效手段,D正确。故选D。
【点睛】青藏高原虽然自身的污染排放非常有限,但其周边是人口聚集、污染物使用量大及使用时间长的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排放的污染物随着大气环流而被输送到青藏高原。因此,从区域尺度来看青藏高原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索不同气候环境要素与污染分布之间的关系,是解释污染物传输机制的重要基础。
8.A 9.D 10.B
【分析】8.城市噪声污染属于感觉性公害,没有污染物,B错误;其影响随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影响范围有限,A正确;城市噪声声源分散,声源停止发,噪声即消失,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不持久,CD错误;故选A。
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长期暴露于噪声中会损伤人体听力,影响人体健康,③正确;噪声会引发动物的应激反应,且许多动物依赖声音进行交流和繁殖活动,高强度的噪声会干扰它们的交流,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④正确;对于空气质量和热岛效应的影响较小,①②错误,故选D。。
10.在不同功能区间设置隔离绿化带,建立噪声缓冲区,可有效从源头上防止和减轻噪声污染,B正确;关停高噪声企业可能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D错误;全天佩戴耳塞会损伤居民健康,A错误;居民区应禁止或减少汽车鸣笛,C错误;故选B。
【点睛】噪声的主要控制方式是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者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夏侯。把噪声较大的工厂搬迁至郊区,在公路两旁种植树木或安装隔音板等。
11.B 12.D
【解析】11.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重点是促进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吸收,发展低碳经济,刺激低碳和零碳等技术的创新,B正确;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会影响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A错误;农业生产机械化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能耗,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C错误;外向型经济不一定是低碳经济,D错误。故选B。
12.由于各地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差异大,单位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影响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碳价”很难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设定,D正确;公众节能减排意识淡薄不是主要障碍,A错;碳价的高低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但这不是碳价难以统一的原因,B错;碳交易操作程序可以简化,因为其操作程序繁琐而导致碳价难以统一的可能性不大,C错。故选D。
【点睛】碳达峰与碳中和两者的目的与意义都是限制碳排放量。科学研究表明,过量的碳排放会导致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以及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其中温室效应是最为直接且严重的问题。
13.B 14.D
【解析】13.本题为地理逻辑推理题,驱动北极升温的根本原因在丙,丙为全球变暖,CD错误;甲过程导致近地表升温,甲应为底层大气吸收热量增加,使得近地面气温升高,而海冰融化会吸收热量,会导致近地面气温降低,A错误,B正确。近地面气温升高,海冰融化吸收热量,海冰融化会导致地表冰面减少,反射率降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乙为海冰融化。故选B。
14.大气湿度与云量的多少,决定了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北极增温有关,A错误;海冰厚度与覆盖面积影响了地表的反射率,决定了地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北极增温有关,B错误;大气环流、洋流的极向输送,给极地地区带来热量,与北极增温有关,C错误;太阳目前处于壮年期,太阳短波辐射量没有明显变化,D正确。故选D。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表升温,使北极海和积雪大量融化,冰雪反射率下降;进而造成北极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增加,使北极地升温加快,导致更多海冰和积雪融化,对升温具有放大作用。
15.D 16.A
【解析】15.读图可知,第一产业碳排放量增加很少,但碳排放总量增加很多,因此第一产业的碳排放所占比重下降,①正确。第二产业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升,但因其他产业碳排放量也在上升,故其所占比重先升后降,②错误。第三产业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③错误。2010-2018年,江苏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④正确。故选D。
16.积极发展绿色交通可以减少碳排放总量,①正确。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火电比例,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例,可以减少碳排放总量,②正确。向外省购买碳排放权,并不能减少江苏的碳排放总量,③错误。第二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会影响经济的发展,④错误。故选A。
【点睛】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一词作为代表。虽然并不准确,但作为让民众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简单地将“碳排放”理解为“二氧化碳排放”。
17.(1)“三生”用地变化趋势:生产用地增加、生活用地增加、生态用地减少。原因: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宁夏南部生态移民向灌区的迁移,使得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以较快速度扩张,存在明显的挤占生态用地现象。
(2)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和灵盐台地上。理由:贺兰山西侧为腾格里沙漠,故贺兰山是防护沙尘的重要生态屏障,开发程度低,森林覆盖率较高;灵盐台地位于银川市南部山区,20世纪80年代开启了生态移民工程,开发利用程度小,是重点生态保护区。
(3)坚守耕地红线,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提升已有的土地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银川市的耕地以黄河灌溉区水田为主,加快对高耗水作物水稻的研究,减少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分析】本题以银川市“三生”用地数量动态变化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面积总体为增加的趋势,生态用地面积总体为减少的趋势。结合材料可知,宁夏开启了生态移民工程,南部山区近百万移民的迁入,引起了灌区范围的扩张;同时国家重要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于2003年开启全面建设,工矿用地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剧了“三生”用地冲突。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加之南部山区居民向灌区的迁移,导致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增加,进而占用生态用地,所以生态用地减少。
(2)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贺兰山西侧为腾格里沙漠,贺兰山可以阻止沙漠东移,是防护沙尘的重要生态屏障,由于贺兰山开发程度低,森林覆盖率较高,所以适合作为生态用地。20世纪80年代,宁夏开启了生态移民工程,南部山区近百万移民向灌区迁移,人类活动对该地的影响减少,灵盐台地开发利用程度小,成为重点生态保护区,适合作为生态用地,所以银川市当前生态用地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和灵盐台地上。
(3)保障粮食安全应首先保证耕地面积,所以应坚守耕地红线,保护永久基本农田,提升已有的土地质量;其次应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据图可知,银川市的生产用地(耕地)以黄河灌溉区水田为主,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需加快对高耗水作物水稻的研究,减少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8.(1)低温、强紫外线、昼夜温差大、大风
(2)降温使得高寒植物能够向较低海拔地区扩展,增加了其生存的空间;山脉隆起使得地势更加陡峭,高寒植物能够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形成不同的生存环境,促进了物种的分化;季风加强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降水,有利于高寒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3)横断山区高寒植物起源早;横断山区高寒植物种群丰富多样;横断山区与喜马拉雅山脉相距较近,有利于高寒植物种群的迁移和扩散。
(4)随着气温的升高,高寒植物适宜生存范围减小;大量植物向高海拔迁移,高寒植被面临生存威胁。
【分析】本题以高寒植物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植物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全球气候变暖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高寒植物主要分布于高山林线以上、永久雪线以下,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紫外线强;摩擦力小,风速大。
(2)新近纪降温、山脉隆起、季风加强对横断山区高寒植物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降温使得较低海拔地区温度下降,高寒植物能够向较低海拔地区扩展,增加了其生存的空间。其次,山脉隆起使得地势更加陡峭,垂直高差加大,高寒植物能够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形成不同的生存环境,促进了物种的分化。最后,季风加强从海洋携带更多的水汽,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降水,有利于高寒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对横断山区高寒植物的多样性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3)研究表明,横断山区高寒植物多样性的积累始于3000万年前,是目前世界上已知高寒植物起源最早的地区,说明横断山区高寒植物起源早;之后横断山区经历了新近纪(距今约2300万年—258万年)降温、隆起、季风加强等事件,通过扩散过程、高寒生物区的扩张以及物种就地演化,逐渐形成丰富多样的高寒植物种群,说明横断山区高寒植物种群丰富多样;读图可知,横断山区位于喜马拉雅山东面,与喜马拉雅山脉相距较近,有利于高寒植物种群的迁移和扩散。
(4)全球变暖使气温升高,随着气温的升高,高寒植物适宜生存范围减小;气候变暖使得大量植物向高海拔迁移,高寒植被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可能面临更大的生存威胁。
19.原因:绵刺结实少,繁殖方式较单一;分布地狭窄,对生境要求严苛;自然种群稀少,且呈点状分布;分布区生态环境恶劣:幼苗生长缓慢,易遭受风害和干旱,自然更新能力差。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设立绵刺自然保护区(保护点)采用现代化技术和新方法,探讨人工繁殖的途径。
【分析】本大题以绵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物种灭绝原因及保护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据材料“绵刺很少结实,主要用分株与扦插繁殖”可知绵刺结实少,繁殖方式以分株与扦插繁殖为主;据材料“在我国分布于西北荒漠区”可知分布地狭窄,对生境要求严苛;分布区自然环境恶劣,多风沙及干旱,不利于幼苗生长,幼苗生长缓慢,自然更新能力差。读图可知,绵刺的分布呈点状,分布分散,自然种群稀少。措施: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立法保护;设立绵刺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现代化技术和新方法,培育新品种,探讨人工繁殖的途径。
20.(1)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形成基岩海岸;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在潮汐和波浪顶托作用下不断沉积形成淤泥质海岸;海浪潮汐携带泥沙形成沙质海岸。
(2)修建八尺门海堤:输水入岛,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改善了海域水产养殖条件;改善交通条件,便于出岛;提高了环境承载力;降低了海水净化能力;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或拆除八尺门海堤:恢复东山岛北侧海湾海水交换能力,利于提高海水自净能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生物多样性;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
(3)第一产业(或渔业):发展生态渔业;引进先进的养殖等技术;加强设施建设发展海洋牧场。第二产业(或工业):转向以硅砂为原料的新兴产业发展;适度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控制硅砂资源开采规模;加强跨区域合作等;第三产业(或旅游业):加强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等。
(4)禁止过度开采珊瑚(禁止破坏性的开发活动);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加强污染防治)。
【分析】本题以福建漳州东山岛及附近区域简图及八尺门海堤景观照片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自然海岸类型成因、拆建海堤的原因、三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详解】(1)本小题考查自然海岸类型的成因分析。题干给出该岛自然海岸类型主要有基岩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所以分别解释这三种海岸类型的形成原因即可。基岩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海岸线曲折,水深流急。一般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沿海地区,多为基岩海岸。题干中岩石主要为火山岩和花岗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所以基岩海岸主要是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和侵入)冷却凝固形成;淤泥质海岸主要由河流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与波浪作用下输送、沉积而成。海岸线平直,地势平坦。一般平原地形为主的沿海地区,多为淤泥质海岸。所以淤泥质海岸主要是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在潮汐和波浪顶托作用下不断沉积形成;沙质海岸主要是海沙在海浪和海流的作用下按着一定规律运动,堆砌成各种秀丽多姿的堆积地貌体。最常见的有沙嘴、坝岛滩尖、连岛沙洲、沿岸沙堤等。
(2)修建主要是基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拆除更多的是因为生态效益。由材料”东山岛北部海湾水深流急,1961年竣工的八尺门海堤阻断海水,方便岛民出入和在海湾进行海产养殖“可知',修建八尺门海堤;改善了海域水产养殖条件;改善交通条件,便于出岛;提高了环境承载力;降低了海水净化能力;海岛一般都缺水,八尺门海堤还可以输水入岛,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由材料“2021年八尺门海堤被拆除,随后腾退滩涂养殖、恢复红树林”可知,拆除八尺门海堤;恢复东山岛北侧海湾海水交换能力,利于恢复海水自净;海洋生态改善;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岛民原有的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进出岛屿的交通阻断,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
(3)根据材料“东山县现有三大产业:“一条鱼”即海洋水产业;“两粒沙”即利用品质高且储量大的硅砂发展工业、依托优良的沙滩及岸线发展旅游业。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针对海洋水产业要发展生态渔业;加大技术投入,引进先进的养殖等技术;加强设施建设发展海洋牧场。第二产业(或工业):结合图表可知,要以硅砂为基础,加在科技投入,转向以硅砂为原料的新兴产业发展;适度延长产业链,发展如新能源、光学光纤、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等,提高附加值;硅砂属不可生资源,要控制硅砂资源开采规模;加强跨区域合作等。第三产业(或旅游业):有独特的海岛风光,为吸引游客,要加强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等。
(4)该自然保护区生长着珊瑚,珊瑚生长缓慢,且对水质的要求高,污染的水体影响珊瑚生长。因此珊瑚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主要采取的措施是:禁止过度开采珊瑚(禁止破坏性的开发活动);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加强污染防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