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四、五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关系。庄子的《养生主》不
仅牵涉与知识领域、现实实践等相关的思考,还寄寓了庄子对宇宙流行及生命价值的理解,内容
丰富,意蕴深远。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天人观念的生成是宇宙论乃至于人生论的基础,天人关系理论构成了
道家学派哲学思辨中的重要部分。《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已经体现出相当清晰的天人逻辑关系。郭象注《庄子》时提出“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这就是
说,庄子对“天”这一概念的使用首先是自然意义上的,表明天与客观物质世界紧密相关,是自然
事物的总称。在《养生主》中,庄子充分肯定了天人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应当给予区别:“天与?
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可见,庄子在此对天与人做出了明确划分,天人相分于是构
成了庄子养生学说的逻辑起,点。在庄子看来,天人之分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不仅如此,天
是人的存在根据,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人的因素。此处,天与人之别集中体现为自然天成与
人事造作之别。“天与”“人与”一句的关键逻辑在于,无论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将天与人并
列而谈,认为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因素。回答者则进一步在天与人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认为
人事与天道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反映于人身的结采其实仍然是天之作用,展现出庄子天人相
分的基本观,点。概言之,庄子对天人之间差异性的强调,既是想以此确立起天人相分的基本逻
辑,也是为论证天相对于人的优先性做理论上的说明与奠基。
庄子在延续并发展老子生成论的基础之上,在养生思想中进一步确立了“依乎天理”、以人
顺天的实践准则。在《养生主》中,这套实践准则集中体现在“庖丁解牛”的著名寓言中。“庖丁
解牛”表面上是庄子对解牛技艺的阐述,实则意在触及身处复杂万象中的人调适自身、安身立命
的根本。经由“解牛”意象的隐喻,可以清晰看到庄子将作为实践活动的“技”与“道”联系起来,寻
求二者的相通之处,“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的根本特征是自然无为,在运行中表现出合规律
而又合目的,因此带有主观创造性的“技”也必须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唯此实践活动才能成为自
由的创造性活动,这就是庄子的理论落脚,点所在。这便是寓言结尾处文惠君由此所悟之道的实
质:正是通过庖丁之“技”,悟得“养生”之“道”,“依乎天理”是其中的线索和关健。故此可以认为,
庖丁解牛乃是庄子对养生之法的形象喻示,养生的根本方法是顺应自然。反之,若不尊重客观规
律,就无法进入自由的境地。人的自由的获得在于主观精神与客观规律相一致。就养生问题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