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基本文体知识。 2.细读、精读文本,积累文言知识,明确文本内容。 3.对史论文体深入剖析,掌握史论特点及说理艺术。
教学重点 1、细读、精读文本,积累文言知识,明确文本内容。 2、对史论文体深入剖析,掌握史论特点及说理艺术。
教学难点 对史论文体深入剖析,掌握史论特点及说理艺术。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代史伶官传序》。有网友说,如果有一天真的能够选择朝代进行穿越的话,唐末的五代是绝对要在“穿越者避雷名单”上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究竟为何如此,这是否又是欧阳修为此作史的缘由呢?
二、课前资料 1、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词、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yǐnɡ)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解题 (1)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2)《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 (3)《新五代史》是欧阳修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欧阳修认为旧史不宜“垂劝诫,示后世”,重新编写了五代史。文采更是引人入胜,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4)伶,旧时指戏曲演员。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伶官也是乐官,既掌管乐队,又负责乐器和演出安排,自己更是精通音乐之人。伶官比其他伶人的地位高。 (5)《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皇宫,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 (6)《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7)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3、历史背景 在五代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 4、庄宗李存勖 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善于骑射,文武双全。骁勇善战,长于謀略,唐朝末年,随父李克用征战四方,颇有功勋,后袭封晋王。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日益强盛。 公元923年,于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建立后唐。带兵灭亡后梁,定都于洛阳。在位期间,吞并岐国灭亡前蜀,取得凤翔、汉中及两川,震动南方割据诸国。 后期沉湎声色,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猜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 李存勖自幼便喜欢唱戏,“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早在称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而贻误战事。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 伶人周匝za在胡柳陂之战中被梁军俘虏,因伶人陈俊、储德源的保护而免死。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授陈俊二人为刺史,以报答二人对周匝的救命之恩,结果被郭崇韬劝阻。他承认郭崇韬所言乃是公正之论,但最终还是任命陈俊二人为刺史,原因竟然是言而无信,愧见周匝。而当时,亲军中很多百战将士都没得到刺史之职,对此无不愤慨。 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 公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李存勖决定亲征反击却告败北。 这时担任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火烧兴教门,庄宗被乱箭射死,一名伶人拣丢弃的乐器放在李存勖尸体上,点火焚尸。 李嗣源入溶阳杀尽叛臣,葬李存勖尸骨于雍陵,在西宫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5、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讽谏当时君王。
疏通文意 1、理清脉络: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提出论点: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论证部分(本论):正面:后唐庄宗得天下 反面:后唐庄宗失天下 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2、算一算:李存勖在公元908年、912年、923年、926年分别多少岁?想一想:这几年里,在他身上又分别发生了什么事?(见PPT) 李存勖之盛衰兴亡 过程表现时间年龄事件盛(兴)908年24岁继父志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912年28岁灭燕923年39岁灭梁,建立后唐衰(亡)926年42岁身死国灭数十伶人困之,仓皇东出,不知所归,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我们再来回顾《过秦论》:秦之盛衰兴亡(见教师用书p151) 过程人物表现盛(兴)崛起秦孝公山河险固,信臣精卒,威振四海,百有余年发展惠文、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极盛秦始皇衰(亡)灭亡秦二世一夫作难,天下响应,很快灭亡
两篇史论文都是建立在盛衰兴亡的史实基础之上的。都共同阐述了一个道理:得天下不易,而失天下则是在顷刻之间。 因此,都是为了告诫统治者要以史为鉴,不要骄奢忘本。 文章中作者通过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说明了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 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上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 商纣王“好酒淫乐,嬖(壁音)于妇人妲已”,荒淫残暴,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 楚怀王贪婪成性,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言于不顾,最后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 南唐后主沉迷于诗画歌舞中,不理朝政,最后落得个亡国奴的悲惨命运。 夫差纵情于声色犬马,酒池肉林中,不思国事,最后只能是自刎而死的下场。 唐玄宗重色思倾国,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最后天宝危机,酿成安史之乱。 一个个王朝如四季般不断轮回,一幕幕悲剧如连续剧般不断不演,让人唏嘘!历史就像一位老者,时时警醒着我们!所以,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而唐太宗吸取前人教训,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迎来“贞观之治”,名垂青史。 齐威王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兴利除弊,换来了诸侯“皆朝于齐”的盛世局面。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复国,终于天不负苦心人,三千越甲竟吞吴,报仇雪恨。 所以,兴衰成败,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3、“岂独伶人也”,国家灭亡都是伶人惹的祸吗? 【补充——杀害功臣】 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军事家、战略家。历仕两代三主,奇袭灭梁以某议佐命之臣功居第一,赐铁券,恕十死。及平巴蜀,宣畅军威几至极尽。一旦被谗,首领莫保。 由于灭梁建立首功,郭崇韬被任命为镇州和冀州节度使,进封为赵国公,还获赐铁券,可以免除十死。郭崇韬因此在后唐朝廷上下威望大增,文臣武将对他都很佩服。灭梁初期,稍微收取了一些财物,亲友有的提醒他,郭崇韬则说:“我职务显要,俸禄和赏赐巨万,这点东西根本没放在眼里,但是后梁却是贿赂成风,现在后梁已亡,旧将刚刚投奔过来,如果坚决拒绝,那他们心里就会不安,我本无私心,东西放在我这里,就等于公库,用时我会献出来的。”果然,在李存勖举行郊礼的时候,郭崇韬把家产如数贡献出来,用以赏赐众将和大臣们。郭崇韬虽然心底无私,但这种做法却不太好,以后他就是吃了这个亏,遭李从袭、向延嗣、马彦珪和神闵敬皇后刘氏联手构陷贪污纳贿,蒙冤被杖毙而死,其五子全遇难,两孙子幸存。 反问,强调逸豫亡身不限于伶人。更重要的原因是君王一贯奉行的“兔死狗烹”的问题,李存勖对贤能无休止的猜忌、陷害。欧阳修把后唐灭亡的原因归结于宠幸令人,目的是为了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使文章阐述的道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应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借古讽今 国家盛衰兴亡,尚且与人事有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那么集体、个人的命运更该与人事紧密相连。忧劳可以使集体不断壮大,使个人事业蒸蒸日上;逸豫则同样可以亡身。 请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举例说明。 首先,要注重生活中的细节,防微杜渐,谨言慎行。 其次,要亲贤臣,远小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勤劳的精神。 最后,要有忧患意识,保持谦逊的生活态度。 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有口皆碑,政绩显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实权,因为有个人嗜好,贪图逸豫,被别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拢腐蚀,开始拿一点,后来多拿点,拿去了国家的财产,拿丢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 许多民营企业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汗水浇铸辉煌,以诚信树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缠万贯,便张开巨嘴大吃,吃果子狸,吃活蝎,吃河豚,吃黄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誉,吃掉了未来。 有些基层领导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卓绝,带领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建设小康村,亿元村。但是成就事业之后,独断专横,飞扬跋扈,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俨然一个土皇帝。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 有的知识分子,年轻时志存高远,埋头苦干,成就辉煌事业,成为知名教授。得志之时便猖狂,或迷恋女色,沉溺享乐,身败名裂;或贪图金钱,抛弃事业,专事“招研”培训,斯文扫地。 总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坚定信心和决心,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梳理课文(PPT) 永远牢记: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满招损,谦得益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理解性默写 (见PPT)
板书设计:
五代十国时期最牛的后唐,为何仅仅存在短短14年就灭亡了?
01
公元904年九月,唐昭宗李晔被宣武节度使朱温弑杀,他的第九个儿子、年仅十三岁的李柷继位,是为唐哀宗。
唐哀宗在位三年,没有尝过一天做皇帝的滋味,因为他无实权,一切政事都是朱温说了算。后来,朱温连这个傀儡皇帝也见不得了,干脆废了他,第二年就逼他喝了一杯毒酒,把他毒死。
毒死唐哀宗后,朱温于907年四月篡唐称帝,建立后梁。
后梁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的开始,这个大分裂时期,就是著名乱世“五代十国”。
从建立的那天起,朱温就开始与后唐的前身,也就是唐末割据军阀、晋王李克用建立的前晋展开了争霸战,史称“梁晋争霸”。
公元908年(一说909年),李克用怀着未能干掉朱温的巨大遗憾,病死于晋阳。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晋王位。
两年后,李存勖就得到一个干掉朱温的机会——那个机会,还是朱温自己给他的。
据《旧五代史》,公元910年,野心越来越大的朱温,企图彻底消灭义武军和成德军,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向李存勖求救,义武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更干脆,派使者直接表示愿归附后晋。
李存勖二话不说就派军去救,在河北一个叫柏乡的地方,把朱温的军队打得屁滚尿流。
“柏乡之战”虽然未能干掉朱温,但李存勖收获也不小,一是重创了朱温的有生力量,二是扩大了后晋的地盘,此战过后,义武军和成德军都归了后晋。
据《旧五代史》,得到义武军和成德军的第二年,李存勖就以平叛为名,灭了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建立的“桀燕”国,从此以后,河北也大多归了李存勖。
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邺都称帝,认为自己是唐朝合法继承人的他,仍以“唐”为国号,史称“后唐”。
而在称帝之前,李存勖已相继拿下河朔三镇——今北京及长城附近一带的幽州、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成德、渤海湾至黄河以北的魏博。
拿下河朔三镇,意味着梁、晋两国的实力,发现了根本性的逆转,后晋由弱变强,后梁则正好相反,并在之后位于河南胡柳陂的一场大战中,晋军再一次重创梁军。
拿下河朔三镇后,李存勖又趁赵国内乱派兵讨伐,于922年灭了赵国。
02
后唐建立后,李存勖更是加快了东征西讨的节奏,于同光元年十月初二亲率大军攻打后梁。
一天后,他的前锋李嗣源就渡过了山东境内的汶水,次日与后梁将军王彦章遭遇。
王彦章可是后梁名将,史书说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其兵器是一杆铁枪,“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人们叫他王铁枪。
王彦章猛,李嗣源比他更猛,竟然把他抓了活口,他拒不投降,被李嗣源斩首。
打败王彦章、占领中都(今山东汶上)后,李存勖又采纳李嗣源“兵贵神速”的建议,命令前军当夜出发,直扑后梁东都汴州,他自己则亲率主力,随后跟上,打算一举拿下汴州。
此次进军,有点势如破竹的感觉,先是山东曹州的梁将不战而降,后梁末帝朱友贞在汴州苦等援兵,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绝望的朱友贞只好自杀。
朱友贞自杀后,唐军很快开到汴州,开封府尹王瓒开门投降,接着,郑州刺史率军五万到封丘请降,后梁亡。
灭掉后梁,相当于啃掉了当时最硬的一块骨头,那以后需要对付的,基本上都是“软骨头”了。
据《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公元926年九月,李存勖命魏王李继岌为西川四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领兵六万,从陕西凤翔出发,经大散关入四川,攻打前蜀。
在长驱直入的后唐军面前,前蜀军队一触即溃,梓、绵、剑、龙、普等州纷纷投降,武定节度使、山南节度使、阶州刺史纷纷献城投降,接着投降的,是夔州忠州万州……
92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存勖长子李继岌率军抵达成都,第二天,蜀主王衍出降,前蜀亡。
搞定前蜀后,后唐跻身NO1,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广的朝代,“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控制了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南、重庆,以及陕西、四川、湖北大部,和宁夏、甘肃、贵州各一部分,以及江苏、安徽淮北等广大地区。
03
后唐建立后,开国皇帝李存勖就变了,变成了一个荒怠政务,纵容宦官、伶人乱政的糊涂虫。
尤其糊涂的是,他还无罪诛杀郭崇韬、朱友谦等功臣,无端猜忌替他打下江山的最大功臣李嗣源。
实际上,他和李嗣源的关系非同一般:他是李克用的儿子,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
这种猜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强烈,以至于当李嗣源自镇州入朝,李存勖居然令都虞侯朱守殷监视他。
朱守殷非常反感兔死狗烹那一套,不但把李存勖要他监视他的事告诉了李嗣源,还提醒他说,他已到了“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的地步,希望他早做打算,以免大祸临头。
李嗣源的回答是“吾心不负天地,祸福之来,吾无所避”——我的心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让它们来吧,我不怕,也没有什么好逃避的!
他的无动于衷,被人误以为好欺负,关于他的流言蜚语愈来愈多,对他的诽谤愈来愈过分,若不是枢密使李绍宏极力为他开脱,恐怕早就被杀头了。
926年二月,魏州军卒皇甫晖煽动魏州军发动叛乱,推赵在礼为头头,攻占了邺都。
李存勖先是命邺都行营招抚使元行钦平叛,姓元的却连打败仗,李存勖不得不改用李嗣源,命他平叛。
那时,由于李存勖嫉贤害能,对宿将功臣不是冷遇就是猜忌,搞得上下离心,同床异梦,尤其是李嗣源女婿石敬瑭,对李存勖的所作所为极其不满,劝老丈人趁机反了他娘的。
劝李嗣源造反的,除了他的女婿石敬瑭,还有他的部下安重诲和霍彦威。
可以说,李嗣源是李存勖“逼”反的,他对他的严重猜忌,最终使李嗣源意识到,不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条!
李嗣源被迫造反后,李存勖不得不亲自率兵平叛,中流矢而死。
李存勖死后两天,李嗣源就进了洛阳,于李存勖柩前即位,成为后唐第二位皇帝。
04
据《旧五代史·明宗纪十》,李嗣源即位之时虽然年已六旬,但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具体做了整饬吏治、减免赋税、铲除伶宦、节省财政、削弱藩镇、整顿禁军、严惩贪腐等一系统利国利民的事情,所以他统治时间虽短,但国势有所起色,国家太平,出现了中兴气象,百姓生活有所提高,竟然达到了小康水平——比岁丰登,中原无事,言于五代,粗为小康。
公元930年十一月,武安节度使马希声上表请求归附朝廷,契丹国东丹王耶律倍归附。
他们的归附,使后唐的疆域达到顶峰。
不料,在位仅七年,李嗣源就因次子李从荣起兵叛乱,受到惊吓而死,第三子李从厚柩前即位。
李嗣源虽然是五代时期少有的开明君主,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疑心过重,擅杀大臣,连续杀掉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之后,他和大臣们的关系,和儿子的关系,不可避免地搞成了相互猜忌模式,次子李从荣起兵造反,与此有很大关系。
李从厚继位后,开始犯爷爷和他爹的老毛病。
遭到李从厚无端猜忌的,是他的弟弟、潞王李从珂和姐夫石敬瑭。
李从厚决定先拿弟弟李从珂开刀,先是罢了他儿子李重吉控鹤指挥使的职务,赶到亳州去当团练使,然后令李从珂改镇河东。
李从厚把李从珂的节度使职务“夺”过来,给了他自己的堂弟李从璋。
李从珂虽然是他爹李嗣源的养子,不是李从厚的亲弟弟,但对他们李家也算忠心耿耿,从无二心,但李从厚这样一搞,他无二心也不行了,何况他的部下得知情况,纷纷鼓动他造反。
李从珂“只好造反”,率军连续攻下长安、华州、陕州,李从厚慌忙逃往魏州,途中遇到姐夫石敬瑭。
在这之前,同样被李从厚当成眼中钉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已被李从厚改镇成德,如今冤家路窄,石敬瑭就把这个小舅子的亲随杀光,把他软禁在卫州。
后来,李从珂派人杀了李从厚。
934年四月三日,李从珂率军进入洛阳,第二天,李从厚被太后下诏废黜,两天后,太后立李从珂为帝。
05
历史会重演,但谁也没想到,重演会来得这么快。
李从珂登基后,虽然委石敬瑭以重任,任命他为太原节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国、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但并不信任他,反而把他当作最大的威胁。
在李从珂看来,既然石敬瑭“成”了他的最大威胁,就不能让他继续呆在河东,因为河东一直是他的根据地,他在那里可谓树大根深,若有不轨之心,搞起事来相对容易。
对于李从珂的心思,石敬瑭心知肚明,所以在京城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后,他都不敢提出回去,不然李从珂定会起疑心。
回不敢回,总在京城呆下去也不是办法,说不定哪一天就会丢了脑袋,肿么办?
石敬瑭整天愁眉苦脸,茶饭不思,竟然生起病来,瘦得像个鬼。
再这样下去,即使大老板不杀他,病也会把他病死,妻子李氏急了,只好向太后求情,请大老板放他回去。
尽管李从珂和太后不是亲母子,但太后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李从珂不得不让石敬瑭回到河东。
放是放回去了,李从珂对他的警惕,一点也未放松,派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代州,既是对石敬瑭的牵制,又是对他的监视。
李从珂觉得还不够,又于第二年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目的是削弱他的兵权。
被大老板接二连三苦苦相逼,使石敬瑭觉得再也不能退让,否则就是等死。
决定造反后,石敬瑭上表指责李从珂的即位是非法的,应该马上把位子让给许王。
936年五月,李从珂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率军讨伐,很快包围了太原,在太原周围筑起长围,打算把石敬瑭困死在城里。
起兵之前,石敬瑭就已有打算:如果干不过政府军,就以割让燕云十六州等为条件,请契丹人帮忙。
正愁没机会进军中原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顿时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既是帮石敬瑭打江山,又是给自己创造问鼎中原的条件。
后唐军队猝不及防,一战而被杀死一万多人!
当年十一月,石敬瑭被耶律德光册封为皇帝,国号晋,史称后晋。
随着后晋的建立,后唐,这个五代十国时期最大,也可以说是最牛的国家,短暂的“辉煌”过后,大浪淘沙一般退出了历史舞台。
事成之后,石敬瑭按照承诺,除了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人,使中原失去了最重要的一块北方屏障,还答应每年给契丹人布帛三十万匹。
石敬瑭自己,也以历史罪人的形象,受千夫所指,万世唾骂。
可以说,后唐是“物极必反”最好的例子,从爬到山顶的那天起,还没来得及体验一把“登高望远”的豪迈,没来得及看看四周的风景,就开始不停地从山顶往下跌,没多久就跌入了深渊,仅存在了短短的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