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分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83—84例1、例2及相关习题
【设计理念】:
遵循以学预设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预 设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以学预设感兴趣的预设生活事例,如旋转的芭蕾 女孩、风车荷兰、车轮、小风车、摩天轮、齿轮、摆锤、钟表指针、风 扇、海盗船、荡秋千、旋转木马等动图。利用丰富多样的生活素材动图 作为建立抽象概念的直观基础,充分调动学预设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 预设观察、想象抽象、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比较辨析,来帮助学预设建 立概念,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和层次分明的问题引领来帮助学生巩固概 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其特征及性质。会运用数学 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 °后 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感受数
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含义,初步感悟旋转的 性质,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
解决措施:通过生活中的旋转动图等直观感受感悟旋转的性质。
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 旋转90 °后的图形。
解决措施:准备层次感强的教学环节,由基础引导到提高练习,逐步让 学生学会运用三要素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 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了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 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 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见到过 旋转的现象,如电风扇、车轮、摩天轮等,这些都是他们学习本单元的 基础。对于旋转的含义,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但是也会有部分学生 停留在转“一整圈 ”的层面,而对于秋千、钟摆只是转一个角度的运动, 他们就认为不是旋转。对于画出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对于他们来说,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时要关注到每个学生,从线段到图形的旋转 教学,这样分散难点,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画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时将进 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 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 生活中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 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 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时要切实把握好“ 图形旋转 ”的具体目标及其 要求的“度”。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以活动为主线,设计大量的 活动,如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还要设计需要学生进行 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做到“能识别 ”和“会画图 ”。“能识别 ”是指认 识和分辨典型的旋转现象,“会画图 ”是指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 转 90 °后的图形。
【学法】: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旋转现象,欣赏生活中 的图案。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素材,比如风车、道闸、秋 千等实例,丰富学生的认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通过观察钟表、 旋转指针,明确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多 媒 体 资 源 的 选 择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 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媒体来源
认识 , 芭 孩 旋 图 转 女 种 动 旋 蕾 各 转 旋转三要 素 激趣和 提供直 观感受 学生浏 览观察 旋转中心:点或轴 旋转方向:顺时针 逆时针 旋转角度 课件 动图 动画
感受 视频 体育界舞 蹈界等的 旋转的艺 术美 欣赏旋 转的美 视频配 乐滚动 播放 旋转的美在生活 中无处不在 视频剪辑 合成
【教学过程】:
一、欣赏芭蕾,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旋转的芭蕾女孩 ”,引出旋转。
问题引领:你看到了什么?(旋转的芭蕾女孩)
2、联系生活,初步感受旋转。
问题引领: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口答,相机点击触发器,播放动图,如风车荷 兰、车轮、小风车、摩天轮、齿轮、摆锤、钟表指针、风扇等动图。
【学情预设】: 如果学生说得较少,我就说: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 实例,大家一起来看看。
问题引领: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
【学情预设】: 学生只能够说出绕着一个地方转动360度的运动是旋转, 甚至只能够说出一个词语“转动”
3、揭示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我播放了一个“旋转的芭蕾女 孩 ”的视频,引出旋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接着运用风车、车 轮、风车、摩天轮、齿轮、摆锤等动图的直观感受,唤醒学生头脑中有 关旋转的表象,为后面探索旋转的认知和特征奠定了基础。以上具体实 例多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整圆周运动,所以部分学生形成了认 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问题入手, 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 引导学生探讨:“摆动的钟摆是旋转? ”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 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探究,发现新知
1.借助实例,认识旋转三要素。
师:考眼力:指出课件出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上面两个风车旋转的方向不同,下面两个钟表旋转的角
度不同,他们都是绕着一个点旋转的。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
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相同点。课件出示:钟表指针绕点 O 旋转
师:这个点就是旋转中心。(板书:旋转中心)
及时练习:它们的旋转中心在哪里?请在学习单中“描一描 ”
师:是不是所有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中心点?(中心点或者中心轴)
【设计意图】学生不容易观察到点 O 或者轴,教师要引导,根据学生口 答相机动画演示,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中 心点或者中心轴旋转,旋转中心可以是一个不动的点,也可以是一个不 动的轴。同时打破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所以选取 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荡秋千 ”研究旋转中心是一根轴,旋转木马 的旋转中心也是一根轴,这两个旋转中心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 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①认识顺时针旋转。
课件动态演示顺时针旋转的钟表。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个钟表的指针是怎样旋转的?用手势比 画一下。用箭头怎么表示?师生一起比画。(课件出示箭头)
师:像这样,钟表指针转动的方向,规定为“顺时针 ”,与钟表方 向相反的方向规定为“逆时针 ”。(教师板书:旋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旋转)
②考眼力,判断旋转方向 ?课件动态演示顺时针旋转的风车房和 逆时针旋转的风车。
师:这个风车房旋转的方向跟刚才钟表指针的相同吗?(相同,顺
时针)
师:继续观察,这个小风车房旋转的方向跟刚才钟表指针的相同 吗?(不同)这个小风车是向哪个方向旋转的?用手势比画一下。用箭 头怎么表示?(课件出示箭头)
【设计意图】教师以钟表指针为例,让学生明确钟表指针转动的方 向,规定为“顺时针 ”,与钟表方向相反的方向规定为“逆时针 ”。通过 让学生观察对比两个风车叶片旋转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 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学生很容易 将顺时针旋转方向与逆时针旋转方向混淆,要以钟表指针的方向为基 准,在比画时要与钟表的方向对应起来。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动态旋转现 象。
(3)认识旋转要素——旋转角度。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周角多少度?根据这个知识点完成一道练习 题。
指名口答:指针旋转 1 周是(360 度),适中平均分成了(12)大格,
每个大格是(30 度)师:为什么是 30 度?
生:360÷12=30 度。
师:我们继续来观察,前面两个钟表的指针从“ 12 ”位置是怎样变 化的?
课件演示左钟表指针从“ 12 ”旋转到“5 ”,右钟表指针从“ 12 ”旋 转到“3 ”。
及时练习:从“ 12 ”旋转到“5 ”,分针旋转了()度,从“ 12 ”旋 转到“3 ”,分针旋转了()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计算得到的?
【学情预设】:每个大格是 30 度,从“ 12 ”到“5 ”,指针绕点 O 按
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5 大格,30×5=150 度。从“ 12 ”到“3 ”,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3 大格,30×3=90 度。
师:从“ 12 ”到“5 ”,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150 ° 。从 “ 12 ”到“3 ”,指针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90 ° 。这里的 150 °和 90 °就是旋转角度。(板书: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学生知道指针按顺时针旋转,但是不知道旋转了多少 度,而且很容易忽略中心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表达。为后面描述旋 转现象做铺垫。我们不仅让学生知道旋转角度是多少,还要交给学生计 算指针旋转角度的方法。30 乘指针走过的大格数就是旋转角度的度数。
(4)归纳并巩固三要素的认识,掌握用三要素表述旋转过程。
①教师介绍:这里的“旋转方向 ”“旋转中心 ”“旋转角度 ”就是旋 转的三要素。(板书:旋转三要素)
描述物体的旋转情况要说清楚这三个要素。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这 4 个钟表上指针是怎么旋转的?
课件演示指针旋转的动画,再出示红色 O 点和红色夹角,最后让学 生说,表述前要求学生算旋转角度,再完整表述指针的旋转
②学生完成教科书 P83 例 1。
师:现在大家会描述物体的旋转了吧?将教科书 P83 例 1 的空填一 填。
【学情预设】如何利用旋转三要素叙述顺时针旋转的过程是学生学 习的难点。有的学生还不能达到完整简洁表述的程度,教师要注意当学 生说得比较零散时注意示范说注意指导描述。
【设计意图】想象与操作有机结合,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能够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初步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感受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开放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③小结,突破完整描述的重点
问题引领:在描述旋转现象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判断是旋转运动,那是一种感性认识,在此再次 让学生根据旋转的三要素来描述物体的旋转运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进一步落实重点。
(5)研究旋转特性
1.模拟操作,类比迁移。
课件出示教科书 P84 例 2。
师:三角形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 四次后,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呢?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在有方格的作业本上试试看。
师:(根据学生口答,相机课件动画演示)观察旋转前后的图形, 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旋转时点 O 的位置不变;每旋转一次,三 角尺的两条直角边都绕点 O 顺时针旋转了 90 ° ; 旋转时,三角尺的位置
变了,但大小和形状不变;三角尺继续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 四次后, 又回到原位置了。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图形旋转前后,位置变了,旋转中心 位置不变,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每个顶点到点 O 的距离不变。
【设计意图】将操作、演示和想象有机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 的特征,领会旋转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
(1)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AB绕A 点顺时针旋转90 °后的线段A ′B ′
学生学习单独立完成后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画的?观察旋转前后的线段,什么 变了?什么不变?
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师:这里还有几份画得不太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问题?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旋转中心错;旋转方向错; 线段长度错。
师:看来在画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旋转中心不变,旋转方向是顺时 针方向,旋转角度是 90 ° , 线段长度不变。
教师动画演示如何画。最后归纳总结画法
【设计意图】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 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这里通过增加线段的旋转,分散 难点,同时也为例 3 的学习作铺垫。
(2)在方格纸上画出直角三角形 ABC 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90 °后的直角三
角形 A ′B ′C ′
引导学生思考把图形分解为线段,根据线段的旋转 90 度的画法,明确 图形旋转 90 度的画法。
学生先学习单独立画,再汇报交流,课件演示先画 O ′A ′,再画 O ′B ′, 最后连线 A ′B ′ ,小结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情预设】预设 1:点 O 的位置不变,先画出线段 OA 绕点 O 顺时针旋 转 90 °后的线段 OA ′ ,再画线段 OB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 °后的线段 OB ′ ,最后把点 A ′和点 B ′连起来。
预设 2:先画点 A ′,OA 顺时针旋转 90 °后的位置是 OA ′,OA ′垂直于 OA,点 A ′与点 O 的距离是 4 格。再画点 B ′ ,OB 顺时针旋转 90 °后的 位置是 OB ′,OB ′垂直于 OB,点 B ′与点 O 的距离是 3 格。最后把点 A ′ 和点 B ′连起来。
师小结:画旋转后的图形时,先画出原图形的几个顶点的对应点, 再连线就可以了。
师:如果要你在方格纸上画出直角三角形 ABC 绕 B 点逆时针旋转 90 °后的直角三角形 A ′B ′C ′ ,你还会画吗?
【设计意图】:在方格纸上画图,通过线段的旋转成功经验,画出 三角形绕不同的旋转中心 O 点和 B 点,以及顺时针和逆时针不同方向上 旋转,明确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是与旋转中心完全重合。再根据旋转的方 向,两条直角边位置的确定也是有讲究的。
三、分层练习,深化理解
1.基础练习
(1)课件出示 P85“练习二十一 ”第 1 题。
学生先独立在教科书上圈一圈。再全班交流探讨。
师:说一说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怎么旋转而成的。
根据学生的口答,相机课件动画演示花瓣、叶子、三角形或者正方 形的旋转过程。重点引导第 3 小题根据旋转的部分不同,而有两种不同 的方式,第一种旋转 7 次,第二种旋转 2 次。
(2)课堂活动:哪些是旋转运动?
指名 2 名学生上台竞技答题,再根据游戏后的答案,总结平移与旋 转的区别。
2.发展练习
(1)左侧有车通过时,车杆要绕( )按( )方向旋转( )。 右侧有车通过时,车杆要绕( )按( )方向旋转( )。
学生先根据生活实际想象小汽车通过时的情景填空,指名口答拖动 答案检查正确。再动画演示小汽车通过时车杆的变化,再次检验答案。
(2)学生自主完成教科书 P85“练习二十一 ”第 2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集中评价。
【学情预设】对于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学生很容易模糊,教 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一定的方式辨别
3.开放练习
如果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
【学情预设】此题可以是顺时针旋转而成,也可以是逆时针旋转而 成,只要学生把旋转的特征表达清楚就行。学生只选择上面一个进行口 答,根据学生口答,点击相应触发器播放动画,检验答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利用动画演示和课 堂活动的竞技功能,以及选词填空的检验答案等功能,紧紧围绕旋转的 含义和特征,旋转三要素来进行,加深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练习
题充满了趣味性、直观性、生活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而且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内化和升华。此练习环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题 习惯和口答习惯,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课堂小结,知识内化
1.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的系统化
2.在音乐声中观看视频,欣赏旋转美
从芭蕾舞的旋转美、单杠的旋转美、图形的旋转美、迎宾门的旋转 应用到地球的自转中的旋转的科学知识,逐一滚动欣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进一步梳理知识,优化 认知,感悟学习方法,从学会走向会学,带着收获的喜悦结束本节课的 学习。 感悟体育界舞蹈界等的旋转的艺术美,旋转的美在生活中无处 不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旋转
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 点、轴 旋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内容简明扼要,突出教学重点,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帮助学生记忆该知识点。告诉学生这是我们探究的成果。
【教学评价与反思】:
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旋转,但是只停留在感性认识 层面,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如有部分学生 对于旋转停留在转“一整圈 ”的层面,而对于秋千、钟摆只是转一个角 度的运动,他们就认为不是旋转,这也是本节课教学中遇到的难点。教 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再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理解 旋转的三要素,认识旋转的特征,让学生以“旋转三要素 ”为标准判断 物体或图形是不是旋转,进而深刻理解旋转的意义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