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隋唐史里的第4课,它承接了前面的第3课《盛唐气象》,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因此它在结构上起着连贯的作用,并在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比较强,并且经过上学期的历史学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历史学习方法便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典例,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是本节重点,所以我在讲解中采用比较直观易懂的视频、图片素材,增强学生的记忆。
2.通过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视频、图片及材料素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观念。
3.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活跃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先讲述活跃交流的典例再进行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难点,增强学生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五、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缺乏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所以我主要采取的教法有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有自主预习法、合作学习法、材料分析法等学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学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视频素材入手,提问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
第一:对三个主题进行讲授
主题一、中日友好往来
1、遣唐使:由遣唐使的语录和对日本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透过中日文化的相似图示法来让学生直观讲述遣唐使对日本文化产生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2.鉴真东渡
首先,出示问题鉴真为何东渡来带着问题播放视频素材让学生了解教师鉴真寻求答案,并进行归纳总结东渡的史实,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被日本视为国宝的《鉴真塑像图》和《唐招提寺图》,来表明鉴真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突出贡献,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和学生的观察能力。
主题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先向学生简述唐与新罗唇齿相依的地理位置然后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唐与新罗的往来的表现,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归纳整合的能力。
主题三:中印交往——玄奘西行
首先,出示《西游记》和《玄奘西行》,以此来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然后向学生提问:二者是否等同?通过学生自由发言归纳出历史与小说的关联,强以此来培养学生辨别历史的能力。紧接着讲述真实的玄奘西行的历史,由玄奘西行的路线图阐明出发地、目的地,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紧接着从玄奘的几种身份讲述玄奘的贡献。
第二、思考与探究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习的中外交往史实,分组讨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之后请学生发言,然后老师点评,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突破教学难点。
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用简单明了的板书设计来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点,以此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即便下了课也也能从黑板上可以巩固一次。
课堂检测:设置2道选择题来检测成效。
拓展:通过学习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历都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从他们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呢?(学生自由发言)
十、课后作业布置
请为本节课中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两位主要人物鉴真和玄奘设计名片。通过作业再次巩固本节的重点内容,弘扬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