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 二 单 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humanism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思想家发展:14至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成熟:17、18世纪——启蒙运动压制:中世纪基督教会的统治第 5 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维纳斯希腊是众神的故乡,你认识下面的人物吗?导入新课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1、智者学派含义: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 2、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1)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在广大奴隶的劳动基础上,古希腊的文化迅速发展起来);
(2)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3)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4)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的自然哲学家们奠定了思想基础。3、智者学派代表人物和主张(1)、研究领域: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主要观点 ● 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与权威 ●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 一切制度、法律、道德的兴废要以人为尺度 ●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①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4)、智者学派的影响:
积极: ②它的某些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③促进文化的发展; 消极: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忽视道德,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二、“美德即知识”1、苏格拉底简介 苏格拉底(Σωκρ?τη?,英译:Socrates;??前469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2、苏格拉底思想出现的背景及目的
(1)背景:
①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②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3、思想主张:(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提出“美德即知识”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相同:都把人类社会当作研究的主体,都重视人的价值; 不同: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人的道德;而苏格拉底强调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的主张有哪些异同?孔子与苏格拉底主张的比较相同点:生活时代接近,生活环境相似;
都是伟大的教育家;
思想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强调加强人的道德修养,教化人民,改善人的内心世界;
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不同点: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力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苏格拉底之死
4、苏格拉底主张的影响(1)它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2)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其教育思想对于后世人们重视教育的作用,以及重视教育对于美德的培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启示:苏格拉底热爱知识,坚持真理。他对后世的最大贡献是他首先树立了教师的风范,苏格拉底很受青年的敬仰,他的智慧照亮了学生的心灵;他公道正直,为了坚持正确意见,既不怕得罪权贵也不在乎冒犯大众;对世俗成败不介于怀;虽然受到不公正的死刑判决,也不肯违犯国家的法律而求生,他的勇敢殉道精神,为青年树立了刚正不阿的楷模。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柏拉图其人
也译为:帕拉图拼音:Bó lā tú英译:Plato ? ?? ? 希腊语:Πλ?των (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作品有《理想国》等。1、柏拉图与《理想国》
(1)主张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在《理想国》中根据智慧品德把人分成几等,各司其职
③主张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2)评价:
①想法有很多错误
②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亚里士多德简介
(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
他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的二十年,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2、亚里士多德 后被马其顿国王聘为亚历山大的教师。数年后,他回雅典开办学校,边教学边著述。他的著作丰富,内容广泛,现存47部著作。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2)亚里士多德思想①哲学方面: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人是最高级的。
②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③物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④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教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认识论及其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考察的基础之上的。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异同相同点:①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②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不同点: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③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界比较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五、小结:1、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2、苏格拉底关注人伦道德,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的觉醒。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注重理性,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苏格拉底经常与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苏格拉底轶事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的谈话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使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