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纳税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课型 新授
本单元教时数: 11 本教时为第 3 教时 备课日期 2 月 19 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分段纳税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光盘课件、实物投影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谈话引入 1.了解纳税的意义。(1)提问:你知道纳税方面的知识吗?(3)谈话:关于纳税,你还想知道什么?2.引入新课谈话:怎么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解答生活中关于纳税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纳税) (2)学生各自阅读教材第7页“你知道吗”。交流: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指名交流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读题后引导学生交流:(1)营业额是什么意思?营业税是什么意思?(2)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里的5%是什么意思?(3)谈话:这里的5%是个百分率,也叫税率。(板书:税率)在这道题目里,税率表示的是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5%?2.问:要算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板书:60×5%=3(万元)谈话:在这道算式中,60和3.各表示什么数量?5%表示什么?那么营业额、税率与营业税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一说: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5份是什么?(1)各自思考,尝试列式。(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3)指名汇报:重点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三、巩固提高 1.完成“试一试”(1)读题后讨论:用5200元买到这辆摩托车吗?为什么?(还要缴纳车辆购置税)(2)解答这道题目,要先算出什么费用?怎么算车辆购置税?2.完成“练一练”3.讨论解答练习二第4题(1)出示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3)算一算: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4)算一算:李明的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问:李明爸爸的工资比1600元超出了900元,是将900元直接成税率10%,还是将900元分成500元内和500元外两部分纳税?为什么?需要把900元分成哪两部分?分别与哪个税率相乘? 学生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评议。让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校正。(2)交流:读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各自尝试解答后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照板书,回顾解题过程,并纠正自己出错的地方。
四、课堂总结 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3题
板书 纳税问题营业额×税率=营业税60×5%=60×=3(万元)60×5%=60×0.05=3(万元)答:这个书店十二月份应交纳营业税3万元。
课后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