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西兴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10《论语》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西兴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10《论语》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3 18: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同学们,你们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些了解呢?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是“仁”,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至圣”、“圣人”。关 于 孔 子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孔子思想核心是:“礼”、“仁”。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林
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内容上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生字词音:愠 弘 柏 罔

殆 诲 说 识
多音字音:论语 三省

不亦乐乎 传不习乎

任重而道远 曾参yùnhóngbǎiwǎngdàihuìlúnx?nglèchugánzhòngzēngshēn读


音yuèZhì诵读课文,划分节奏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文言文九字翻译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1、子曰:“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按时通“悦”
喜悦、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但理解固定句式:译作“不也是……吗?”“不亦……乎?”温习、实习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能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为人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 不 习乎?”(《学而》)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替办事尽心竭力交往真诚,诚实老师传授
的知识复习固定句式:“不……乎?” 译作“是不是……呢?”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三省吾身【译文】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3 译文: 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思考迷惑而
无所得(陷入邪说的)危险空想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讲述正确的学习方法: 5.由,诲女(r?)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教导、教诲通“汝”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知道通“智”,智慧固定句式:“……也”译作“……是……”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意思?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ng)也。贤人,有才德的人
反省语气词相同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见贤思齐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师长处短处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人,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
“毅”,意志坚强才能接受重任,长期坚持奋斗。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译]孔子说:“天冷了,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奉行实即问“道”父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不亦乐乎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文言语气助词不亦乐乎?
可以为师矣。
诲女(汝)知之乎!
……是知(智)也
其恕乎!
反问语气,吗陈述语气,了教训、强调语气,吗?吧。推测语气,吧肯定语气,了之学而时习之二、部分重点字词知之为知之松柏之后凋时有物外之趣项为之强(僵)诲女(汝)知之乎指代学习内容指教诲的内容助词,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相当于“的”此、这件事二、部分重点字词其择其善者而
……其恕乎见藐小之物 必细察其纹理蹲其身,使与台齐指代“渺小之物”指自己指同行的“三人”大概,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情态而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有一言而可……学而时习之为人谋而不忠……不信学而不思……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表示顺接关系转折递进并列说 —— 三、通假字 知 —— 女 —— 四、背诵全文 悦汝 智而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冲烟而飞鸣表示修饰(中心语) 顺接(承接)并列第24页分类总结求知态度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温故而知新
②见贤思齐
③任重道远
④死而后已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责任沉重,路程遥远。到死为止。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语言积累(成语归纳):第25页第26页重点文言实词: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故时有物外之趣。日,每天 能张目对日。日,太阳时,常常吾日三省吾身。时日第27页不亦说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悦”的古字,愉快三省:多次反省故:学过的知识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弘毅:强毅,意志坚强欲:愿意,想要。施:施加第28页一词多义:为人谋而不忠乎
项为之强。
为之怡然称快。
以丛草为林……。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
仁以为己任。为为,替为,做为,是为,作为为,被(wèi)(wéi) 为,因为为,因为为,作为第29页可以为师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可以可以:可以凭借可以:能够人不知而不愠。
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知:了解知:领悟,知道知知:通“智”,聪明智慧知:知道第30页重点文言虚词: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之,代词之,助词,无意 ,不译第31页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表承接。不译,或译为“然后”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表并列。“而且”、“并且”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文言代词:吾,人称代词,我女,同“汝”,人称代词,你余,人称代词,我通假字: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通“悦”,高兴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