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课
题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目标
导学 通达时空观念掌握宋朝开始种植棉花,在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
运用史料实证探究经济重心的南移,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立足唯物史观认知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变化。
重点
难点 城市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1.农业 领域表现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粮食产量。经济 结构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经济作物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2.手工业 行业表现制瓷业①宋朝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众多特色瓷器②元朝烧出了青花瓷和釉里红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矿冶业①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②煤开采量大,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③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印刷业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一)商业发展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__________。 表现 市场: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__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货币: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海外贸易繁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大型远洋海船装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城市繁荣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三、经济重心的南移 表现 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2.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朝廷在科举考试中采取_______________分卷制度。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提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①北民南迁,充实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②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③海外贸易的发展。⑨政府实行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条件适宜农业发展。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拓展 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一是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是由内地向沿海转移 ※拓展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①南方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进步及文化重心的南移(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制度;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②推动南方城市的迅速发展;③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④促进南方户口的增长,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定型;⑤促进南方各民族的交融;⑥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 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拓展 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3)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4)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社会的变化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 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宋朝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 (3)人们的婚姻择偶也发生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租佃关系发展 (1)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至宋朝数量显著减少。 (2)宋以前,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 (3)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解 (1)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4.金元时期,受女真、蒙古族自身社会发展进度的影响,上述变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逆转。但从长时段来看,发展趋势没有大的改变。 五、儒学的复兴 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2.兴起: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___运动。 3.内容 (1)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2)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4.代表:_________-- (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程颢 程颐 朱熹 主张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②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___________”。 ③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深入探究: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________”,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3)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元中期,朱熹编著的__________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标志着程朱理学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拓展 两宋时期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 (1)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重建伦理纲常以维护封建统治。 (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3)思想文化上:北宋初期新儒学思想兴起,科技、文化有了很大进步。 ※拓展 提示:儒学在中国古代的三次转变 (1)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人物,特点是重人事、重伦理,讲“修、齐、治,平”。 (2)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以“大一统”和“天人感应”为主要内容的新儒学,使儒学走向宗教化,神学化。 (3)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等人将儒学兼收佛、道思想,创立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促进了三教合一,促使儒学走向哲学化,思辨化,世俗化 ※拓展 程朱理学的特点 1.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2.儒学进一步体系化、思辨化、哲学化 3.回归孔孟原典,更加强调伦理道德和基本价值观 4.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5.官方化、世俗化(普及化、通俗化) ※拓展 程朱理学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用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 影响:(1)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力行,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片面地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六、文学艺术 1.文学 (1)宋词 ①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词,到宋朝进入______________。 ②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 ③代表:豪放派的____________、辛弃疾和婉约派的_______、_______。 元曲 ①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更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②杂剧: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__________,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发展趋势:平民化、世俗化 、_________________ 艺术 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2)绘画:以___________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三、科技 1.三大发明 (1)概况 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 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指南针: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影响: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科技成就 (1)沈括: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2)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______________,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3)元朝农学家___________编撰___________,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拓展:北宋时期科技成就突出的主要原因 北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传统科技的发展;北宋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海上贸易和造船业的发展使指南针被用于航海;北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促成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四、少数民族文字 1.辽:先后创制______________、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 2.金:创制了_________________,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3.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4.蒙古 (1)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 (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拓展: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1、经济:宋元农耕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宋元时期社会相对安定; 宋代崇文抑武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元代科举中断,文人进取无望。 3、民族: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4、对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历史:隋唐文化的繁荣为其奠定基础 6、技术:印刷术、造纸术等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发展与传播。 课堂小练 1.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齐民要术》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3.《“南海一号”:还是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这段材料表明( ) A.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转型 B.宋瓷提高了当地的生活质量 C.宋瓷促进了当地的文明进步 D.宋瓷密切了两地的友好关系 4.宋代四川转运使张若谷等人奏称:“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这主要可以用来研究( ) A.四川农业生产的状况 B.宋代纸币诞生的原因 C.四川工商业发达的原因 D.古代抑商政策的影响 5.宋高宗指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元世祖也认为:“有市舶司的勾当(事情),是国家大得济(得利)的勾当。”下列符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状况的有( ) ①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②青花瓷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 ③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和外商活动 ④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C.城市商业的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7.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8.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9.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 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 D.导致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