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众数(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众数(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7-04 20: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认识众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79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平均数和众数的实际含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2.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平均数的对比,认识众数。让同学们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理解众数。
3.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同学们求真的科学态度,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也渗透了一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
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众数和平均数的区别,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培养统计意识
某鞋店上周销售各种尺码男式皮鞋的情况如下表。
尺码/cm 24 24.5 25 25.5 26 26.5 27
数量/双 4 15 34 48 29 18 5
讨论:假如你是这家鞋店的经理你最关心什么(哪种尺码销售最多)?假如让你去进货,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我们通常不大关心所销售的鞋的平均尺码,而是关心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情况,特别是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便于及时掌握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今后进货量。
指出:这里的23.5厘米的尺码销售量最多,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板书:众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众数的相关知识。
二、在尝试填表中体验,学会统计描述
出示例2
师:从这张表格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
讨论交流一:做实验的9人中,发芽( )粒的人数最多,有( )人。在发芽粒数( )中,( )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 )。
学生填写,交流,师小结:在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板书: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一组数据的众数。
怎样找一组数据的众数?举例说明。
三、在分析对比中体验,尝试统计决策
讨论交流二:除了知道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还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义?
根据学生的交流,完成板书:
平均数14——平均发芽的粒数;众数17——发芽17粒的人数最多
启发:用哪个数据代表9个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整体水平更合适一些?
师:用众数表示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四、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运用统计决策
1.“练一练”第1题:找出众数,说明理由。
2.解决课始的问题:假如让你去进货,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
师:尺码25.5厘米的皮鞋代表着顾客的整体需求。
3.练习十六第1题。
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并解释求出的每一个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含义。
讨论: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师: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4.这是六(3)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统计:
5.0 4.9 5.3 5.2 4.7 5.2 4.8 5.1 5.3 5.2
4.8 5.0 4.5 5.1 4.9 5.1 4.7 5.0 4.8 5.1
5.0 4.8 4.9 5.1 4.9 5.1 4.6 5.1 4.7 5.1
5.0 5.1 5.1 4.9 5.0 5.1 5.2 5.1 4.6 5.0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左眼视力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人 数
合理分工,明确用划“正”法统计收集数据。
(2)这组数据中的众数各是多少?
(3)谁知道视力是多少就是近视了?那你觉得这个班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如何?你对他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五、在归纳总结中体验,形成知识能力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下面是从昆山人才市场获得的甲乙两家公司的员工招聘信息,胡老师有一位亲戚今年正好大学毕业,他应该去哪家公司应聘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帮他?
甲公司:
员 工 总经理 副总经理 部门经理 普通职员
人 数 1 2 5 22
月工资/元 5000 4000 3000 2000
乙公司
员 工 总经理 副总经理 部门经理 普通职员
人 数 1 2 5 22
月工资/元 6000 5500 4000 1800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