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18:5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题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目标
导学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理解近代民族国家与古代的帝国、王国的区别,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认识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梳理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历程,认识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民族国家和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民族国家的概念、国际法的形成特点及评价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一)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1.背景: (1)经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兴起,需要强大王权的保护(根本原因) (2)政治:15世纪前后,西欧封建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各国的世俗权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认同形成 2.建立: ①英国:1534年,英国通过《至尊法案》,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②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③扩展: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3.特点 ①国王往往就是国家。 ②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二)16-19世纪,专制王权国家到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1.有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产生? (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政治:①西欧各国王权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推动民族国家产生 ②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3)民族语言的形成: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4)思想: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传播民主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民族意识的觉醒: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3、民族国家表现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由对个人的认同变成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 ②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③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④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4、民族国家特征: (1)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2)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5、评价: (1)积极:有利于民族独立和社会治理,促进西方国家发展和历史进步; (2)消极:为统治者绑架民众意志,加剧对外侵略准备了条件。 二、国际法的形成和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 1.国家法形成的原因 ①地理大发现使得各国的联系与交往增加 ②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 ③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 ④人们希望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2.标志 荷兰人格劳秀斯1625年出版《战争与和平法》 3、国际法的开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背景:“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 欧洲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 (2)形成: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合约》 .4.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17世纪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 1.含义:指主权国家通过对话与谈判来解决国家间分歧 2.过程: ①建立: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②进一步发展: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维也纳体系是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际体系。 3.特点: ①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遵循国际法的准则; ②确立了常驻外国使节制度; ③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 ④外交规范化、法制化。 思考:近代外交制度与古代出使有何不同? 临时性——常驻性 随意性——制度化(交往制度化、衔级制度化)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一)一战后 1.背景:一战的破坏 2.表现 ①苏俄: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 评价:被英、法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③《非战公约》 A.国家:英、法等国。 B.内容:宣布缔约国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结果:未真正得到实施 (二)二战后 1.背景:二战破坏 2.表现 ①《联合国宪章》 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 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 ②1946国际法院 ③各类国际组织,国际法领域扩大 (三)评价国际法 1.积极: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消极: 一些大国为了一己之私,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中国与国际法的“交往” 1.晚清时期 ▲ 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外交上逐步与国际接轨。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 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将《国际法原理》一书翻译成中文,名为《万国公法》。 ▲ 1876年,郭嵩焘出使英国,留任驻英公使,成为中国首位驻外使节。 ▲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办理对外事务。 ▲ 1911—1912年,海圻号巡洋舰出国访问,途径英国、美国、古巴等国。 2.民国时期 利用国际法收回国家主权 ▲ 1927年,中国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 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定新约运动”,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 ▲ 1945年,董必武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签字。 ▲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3.新中国:以中国智慧发展国际法治 以中国实力影响国际关系 ▲ 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97年和1999年,中国分别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 ▲ 2003-2007年,在北京举行六轮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 ...... 课堂小练 1.中世纪前期的法国至少有五大方言体系,而法语即是奥依语中的一个小的支流,它只适用于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兰西岛范围之内。14、15世纪巴黎方言开始走出法兰西岛,并进而成为具有法兰西自身特色的神圣语言。这表明14~15世纪的法国( ) A.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 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天主教势力受到打击 D.民族国家正逐渐形成 2.14世纪以前,英国社会被不自觉地分为三个阶层:上层社会以流利的法语为荣;基督教世界以拉丁语和罗马保持高度一致;下层民众则使用各种无法统计的方言。1356年,伦敦市长和市政府颁布了一个法令,允许在市政会议上使用英语;1381年,约翰威克利夫将拉丁版《圣经》翻译成英语,并且用英文为普通民众讲解教义。英国社会的语言变化反映了( ) A.经济发展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民族认同的强化 C.议会君主制加速了语言统一 D.民族国家的形成 3.在中世纪,条约的缔结通常要教会的高级代表直接参加或事后确认,并进行宗教宣誓;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召开时,与会国都要求以平等地位坐到谈判桌前,不再听从教皇的意旨。这一变化( ) A.体现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 B.确立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原则 C.表明世界近代外交制度确立 D.表明天主教会权力的彻底丧失 4.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立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表明欧洲近代外交体制( ) A.确立了常驻外国使节制度 B.以主权国家为主体 C.厚往薄来,形成朝贡体制 D.外交规范化法制化 5.《中国历史评论》杂志主编约翰 罗伯茨说:“近代世界的政治结构有两大基本概念,一是 土地应划分成统一在独立当局之下的区域,它们在确定的疆界内有决定其内部事务的最终 发言权。二是这些区域只要有可能,就应该由具有一体感的人们所居住……这里提到 的就是民族国家形成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即 ( ) A.国家政治与经济一体性 B.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 C.生活区域与文化一体性 D.政治生活与经济一体性 6.这是一场由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冲突引发的战争,也是20世纪之前欧洲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德意志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之后,交战各国创建了一套外交体系,借此维系相互竞争的独立国家之间的秩序。下列项中,属于这套“外交体系”的有( ) ①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 ②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 ③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 ④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国际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简单说来,是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节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系统。”由此反映出国际法的特征是( ) ①适用主体是国家 ②调节国家间关系 ③具有一定约束力 ④不具备普遍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教 师 活 动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