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 解十月草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BRCWACT
AMWDVB
NP
R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列宁主义的形成
根据教材内容与下列材料,概述列宁主义形成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42.1%。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1861年获得解放之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2、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尖锐。
19世纪末俄国工业化的进展造就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代产业工人。他们然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0%,却蕴藏着强大的革命能量。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3、阶级: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产生。
4、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社会民主工党即苏联共产党的前身)
5、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二)标志:
一、革命理论的探索——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建立,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
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②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③“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④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一、列宁主义的形成
3.内容: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最发达、无产阶级数量最多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然后带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当然寄希望于英国、法国、德国等。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在资本主义薄弱的国家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一国胜利论”
建立政权的方式
发展
继承
发展
继承
【学习聚焦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
多国同时胜利论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革命
启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打破理论束缚,进行大胆创新。
一、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列宁主义的形成
根据教材内容,概述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意义
1、历史地位
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
2、理论创新
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思想武器
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2
3
4
5
1
美35.8%
德15.7%
英14%
法6.4%
俄5.3%
其他
材料1:1913年各主要国家
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及为位次
1.十月革命背景
材料2:1861年获得解放以后,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政治:沙皇实行专制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3:战争、破坏、饥荒造成的一切灾难全都压在劳动人民,压在工人阶级身上。1917年工人的实际工资,只有1913年的57.4%。莫斯科战时主要食品价格涨了8倍半,日用品涨了11倍 。 ——(苏)明茨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4: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
经济: 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国际:“一战”激化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催化剂)
材料5: 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历了革命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主观条件:列宁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
二、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月革命1917年3月
2.过程:
推翻沙皇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四月提纲》
1917年4月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任务: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方式: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意义:指明革命发展的方向
七月事件
1917年7月
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无产阶级抛弃和平幻想,决定采取暴力方式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
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事件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二、革命实践的探索——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概况
(十月革命现曙光)
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三)建立政权:
(1)标志:
(2)意义: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①对人类历史
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②对世界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③对俄国
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新
纪
元
新
方
向
新
道
路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托洛茨基《俄国革命史》
3.意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时间
目的
内容
特点/手段
1918~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
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⑵工业: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⑶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
保证战争,巩固政权;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列宁时期
三、社会主义的建设--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1/4,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都在敌对势力的控制之下,粮食等物资极度匮乏。
国内白军反革命势力内外勾结进行的武装暴动。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政治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行政、军事手段手段,单一公有制,排斥市场、商品关系,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
对点突破: 1920年,莫斯科最大的集市被取缔,随后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都被查禁。供应城市的粮食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从农村背进城里的,“背口袋的人”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运动全面推行 D.苏联模式的确立
A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kg)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6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卢布
黑市价格 200卢布
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领域 内容 特点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取消商品自由贸易
实行实物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
军事、行政干预色彩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
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平均分配
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以共产主义原则调整生产分配,用军事行政手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列宁
追随理想的实验
积极: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2、新经济政策(1921—1928)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背景:
时间:
1921年3月
内容:
①通过征收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②允许私人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以租让制等形式引入外国资本
③实行自由贸易和按劳分配
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特点: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问题3:新经济政策是在什么情况下实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18-1924)
2、新经济政策(1921—1928)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
思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什么作用?对这一政策有什么认识?
经济: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
政治: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认识: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逐渐确立。
国际形势紧张(帝国主义包围)
工业比较落后,国防力量弱。
(1)背景:
列宁逝世
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苏联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一:1927年5月英国宣布与苏联断绝外交关系与商务关系…… 国际上掀起了反苏浪潮, 苏联多个驻外使馆和商务机构受到袭击, 苏联驻波兰大使在华沙被刺身亡。
材料二: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2.斯大林时期:苏联(斯大林)模式
相关史料
基础梳理
(三)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1928—1937年确立)
三、建设道路的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4、表现:
(1)经济:
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调节)。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
(2)政治: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①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②政治文化: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
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材料3:20 世纪30—50年代,苏联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成了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
——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反思》
(4)影响
材料2: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全球通史》
材料1: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评价斯大林
思考:以下材料从哪些角度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③开创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为其他国家和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
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
材料4:在很长时期内,斯大林模式被很多落后国家的人民当做振兴国家和民族的样板。——陈怡《斯大林模式与执政党的现代化》
②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积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农业
工业
贸易
分配
特点
余粮收集制
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全盘集体化
大中小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模式,直接管理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平均主义)
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工资制
(平均主义)
恢复自由贸易,允许商品买卖
排斥市场调节,国家统一调拨、计划供应
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在各领域的特征
单一公有制
在公有制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
单一公有制
所有制变化:
课后探究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十月革命和苏俄(联)社会主义实践如何改变了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从一定程度上看, 凯恩斯主义的一度盛行、福利国家的发展, 甚至社会民主党入阁参政等都是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回应。作为20世纪的历史讽刺之一, “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 ----霍布斯鲍姆《极端年代》
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苏联)大部分来自自己的努力而不靠外援, 将自己提升到主要工业强国的地位, 使之成为落后国家反抗西方资本主义全球统治的天然领袖。 ----E.H.卡尔(英国历史学家)
三、课后探究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十月革命和苏俄(联)社会主义实践如何改变了世界。
对社会主义:
对资本主义:
对亚非拉美:
对世界格局:
三、课后探究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十月革命和苏俄(联)社会主义实践如何改变了世界。
对社会主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并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为二战后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对资本主义:为西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
对亚非拉美:鼓舞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对世界格局:开启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的局面、冲击了20世纪的国际秩序,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课堂小结】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革命理论探索:列宁主义的形成
建设道路探索: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革命实践探索:十月革命的胜利
背景
形成
内容
意义
背景
进程
意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经济、政治、阶级、组织、思想
帝国主义、俄国、“一国胜利论”、建立政权的方式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破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对人类、对世界
建立政权
随堂演练
1、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C
2、(海南高考)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