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20 课内议论文阅读(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专题20 课内议论文阅读(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5 11:1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专题20 课内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
课内议论文
《为人民服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人民服务》
A
课题解读
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
重点句子
1.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这段话共有四句话,都是紧扣“不怕批评”这个中心意思写的。第一句指出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第二句指出不怕任何人批评;第三句指出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批评;第四句明确了正确批评的标准。这四句话内容越来越具体,逐层深入地阐明课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里;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3.结合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1)这句话是说:人本来会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2)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人民、为了国家翔躬尽瘁,死面后已,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周总理总理虽然死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他的
3.结合课文后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死比泰山还重。
(3)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国难当头,那些为了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
(4)这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那些为国家牺牲的英雄的伟大品质。
4.“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点明主题。这句话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
(2)“完全”“彻底”两个词不仅体现了用语的严谨,也是作为领袖向全党全军树立的高标,更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问题探究
1.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对待生死,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二是如何对待批评,强调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
三是如何对待困难,强调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和光明;
四是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强调不管是谁,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这篇演讲稿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篇演讲稿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人死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有的死比泰山还重,如为人民利益而死;有的死比鸿毛还轻,如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4.为什么说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你了解的人中,还有谁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因此,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我了解的人中,还有周恩来、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5.“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句话中的“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怎么做
“共同的革命目标”是:
取得全民族的解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6.读完课文,说说怎样才能称得上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
只要所做的事情是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就能称得上是“为人民服务”。
作为小学生,“为人民服务”就是学习好本领,锻炼好身体,锤炼好思想,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主题概括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解放全民族。
感悟:张思德这位普通的战士,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今天张思德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主题及感悟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A
课题解读
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重点句子
(1)最后把“?”拉直变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3)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4)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问题探究
“ ”指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
“!”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找到了真理。
这样的表达化抽象为具体,语言凝练,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1.“把‘ ’拉直变成‘!’”中,“ ”和“!”分别指的是什么 这样的表达有何好处
课文的三个事例在表述时都采用了相同的顺序:先写“现象”,着力突出其“细微”“司空见惯”;再写“问题”,突出“问题”与“现象”的关系;最后结合“问题”写相关的发明或发现,也就是“真理”。
2.课文的三个事例在表述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示例:牛顿坐在树下看书,忽然一个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砸中他的脑袋。(现象)他捡起苹果,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苹果不落向两旁,不飞向天空,而是垂直落向地面呢 (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思考、探究,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真理)
3.课文列举了三个事例,你还能补充一个事例吗 (请仿照三个事例的表述顺序写)
这三位科学家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勤于探索,追根求源。
4.这三位科学家为什么会成功 请你说说原因。
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启发:真理的发现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直觉,有求知的欲望,有不断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有不断追求、锲而不舍的韧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解开疑问,发现真理。
5.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主题概括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接下来用科学发展史上的 三个 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锲而不舍 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断实践探究,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感悟:我们对周围的事物通常会习以为常,不善于观察。我们今后要留意身边的事物,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主题及感悟
典例精讲
【典例精讲1】《为人民服务》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本段的中心句是 ,此句和后面三句是 关系。
【答案】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
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写作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读本段内容,本段论述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和替剥削压迫人民的人去死两种死亡的不同意义,因此能体现文段内容的句子是第一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后面的三句分别描述了不同死法的意义,因此中心句和后三句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2.本段话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多选)
A.道理论证 B.引用论证 C.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A.道理论证是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B.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即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通过“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知,文段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来证明论点,属于道理论证,也属于引用论证。
2.本段话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多选)
C.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它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通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可知,文段将为人民利益而死和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的两种死亡的意义做了对比,因此是次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D.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举的具体事例能证明论点。
通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可知,文段举出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和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的两种例子来证明论点,运用了举例论证。故本题选择ABCD。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结合背景说说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案】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则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即将挖成的炭窑突然塌方,他为救战友而牺牲。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要重”。
4.下面诗句没有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案】D
【解析】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思想。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也能够体现出为人民着想。
4.下面诗句没有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也能够体现出为人民着想。
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常形容由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尚不全面,故不识事物其真正本质。没有体现为人民着想,故选D。
5.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论证。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有理有据,增强了说服力。请你运用一两种方法,对出自《尚书·大禹谟》的“满招损,谦受益”进行论证。
【答案】谦虚与自满,在一定程度上能决定一个人做事的成败。《尚书·大禹谟》中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对人的发展是有益的,自满对人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经常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白居易就是谦逊的典范。
【解析】本题考仿写论证。要论证“满招损,谦受益”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含义: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论证这句话,可以使用举例论证,举出自满招致损失或者谦虚得到益处的例子;可以使用对比论证,将自满和谦虚的后果形成比较;也可以使引用论证法引用其他人的名人名言。例如: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强调“谦虚谨慎”的重要性,这种文化传统便是源于“满招损,谦受益”的思想。在古代,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古代圣贤们强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告诫人们要保持谦虚心态,才能不断进步。在团队合作中,一个人若总是骄傲自大,不愿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表现出来的是不尊重和不信任,这种态度会让团队失去协作的基础,最终导致团队瓦解。相反,一个人如果能够谦虚谨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也能够获得同事和上司的认可。
【典例精讲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③……
④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
【典例精讲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⑤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论说类文章,中心论点是: 。
【答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段“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可知,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进行论述。
7.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最相近的一句名言是( )
A.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牛顿
B.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C.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泰戈尔
D.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7.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意思最相近的一句名言是(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题干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强调要有疑问和质疑才能找到真理。
A.强调“猜测”。
B.强调“观察与实验”。
C.强调“失败经验”。
D.强调“疑问和质疑”才能发现科学。
故选D。
8.“把‘?’拉直变成‘!’”中,“?”指 ,“!”指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避免啰嗦重复,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8.“把‘?’拉直变成‘!’”中,“?”指 ,“!”指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下面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答案】发现问题 找到真理 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第②段“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可知,“?”指的是疑问和问题,“!”指的是发现真理。
文中将抽象的“问题”比喻成“?”,将抽象的“真理”比喻成“!”,可知将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象征来展示,会让人更直观地理解。故选C。
9.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原文中列举了多个事例,节选部分中的事例是: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也举一例: 。
【答案】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由第④段“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可知,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奥地利医生因家人做梦的疑惑而展开实验,最后发现真理。举例科学史上因为疑问而发现真理的事例即可。示例:阿基米德发现水的浮力。
10.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有的人认为成功要通过竞争来获得,有的人认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答案】我认为成功要通过竞争来获得。我和好朋友小华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无论上课听讲、回答问题,还是课下完成作业、阅读课外书籍,我俩都暗暗较劲看谁做得更好。就这样,两人之间的竞争使我们的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五名,我们越比越有劲头,越比也越优秀。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示例:我认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森林里有一棵很高的树,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地活了下来。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