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华师大版科学重点专题复习---化学实验题(1)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仪器a的用途是 ,b的名称是 。
②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最佳装置组合: (填字母),写出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A、B都可用作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以通过 操作使装置A中反应很快停止。
(2)实验室将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CO发生装置中的反应为:H2C2O4H2O+CO2↑+CO↑
①①A装置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 (填写ABCD装置字母)。
④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措施具体为
2.下列三个实验均可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Ⅰ:用试管集满CO2,迅速加入NaOH溶液、塞紧橡皮塞,充分振荡,静置.
(1)实验后打开橡皮塞时,听到响亮的“啵”声,其原因是实验后试管中的气压 (填“变大”或“变小”);
(2)对静置后的溶液进行下列操作,由对应的现象可推知CO2与NaOH溶液一定反应的是 (填序号).
a.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b.滴加少量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c.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Ⅱ:在8.0g NaOH固体中加入适量95%的乙醇溶液,配制成饱和NaOH的乙醇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CO2,直至产生白色沉淀Na2CO3.
(1)某托盘天平标尺的最大刻度为1g,配备有1g、2g、5g和10g四种砝码若干个,用该天平称取8.0g NaOH固体时,所需砝码总数为 个;
(2)实验Ⅱ利用的原理是: 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Ⅲ:如图所示,将5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ρ≈1.1g/mL)缓慢、全部注射入瓶中,观察到酒精倒流入瓶中,最终瓶中剩余5mL气体.此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约可溶1体积CO2,CO2不溶于酒精,ρ(CO2)≈2gL.
(1)实验时 (填“能”或“不能”)用水代替量筒中的酒精;
(2)实验时将NaOH溶液缓慢注射入瓶中的原因是 ;
(3)根据上述实验可推知:与NaOH溶液反应的CO2约为 (取整数)mL;
(4)理论上,上述5mL NaOH溶液与足量CO2反应都转化为Na2CO3时,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大约为多少毫升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取整数)
(5)实际上,上述NaOH溶液吸收的CO2偏少,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CO2不纯
b.装置漏气
c.NaOH与CO2化合生成了NaHCO3
d.倒流入瓶中的酒精干扰了NaOH溶液对CO2的吸收.
3.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下图所示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 若用G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进(选“a”或“b”),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择“B”或“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选用A装置并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可制取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枫同学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5)小雯同学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而且水变 (填一种颜色)。
4.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 毫秒内引发 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 。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 NaNH2,再将 NaNH2与 N2O 反应可生成 NaN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一: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 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 Na2CO3,为测定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甲装置。
【查阅资料】①H2SO4溶液与 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②碱石灰是 NaOH 和 CaO 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 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再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 C.
(3)装置 A 的作用是 。
(4)步骤④再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5)若缺少装置 D,测得的 Na2CO3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探究二:NaN3纯度测定
精确称量 0.20 g NaN3样品,设计如图乙装置,测定其纯度。
【查阅资料】①2NaN3→3N2,NaN3中的 N 全部转化为 N2,其他产物略。
②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6)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7)使小试管中的 NaN3样品与 M 溶液接触的操作是 。
(8)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 ,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9)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 67.2 mL(N2的密度为 1.25 g/L),则 NaN3的纯度为 。
5.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 (填“>”、“=”或“<”)7。 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 。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 (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 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6.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这个实验除选用A、D、E、F,I外,还需增加的仪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组装一套气体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是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通过查阅资料获知:镁在加热条件下与O2、N2、CO2、H2O均能发生反应;氮化镁(Mg3N2)能与水反应;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小强欲在实验室里以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
①导管口之间的连接顺序是:a→()()→()()→()() 一h。
②通气后,应先点燃装置 (填“B”或“C”)的酒精灯,装置E的作用是
7.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人们常从矿石中获取金属。
(1)金属铜常用作导线是利用它的 。
(2)将一片铝箔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铝箔不燃烧,熔化后也不滴落,外面立即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是 。有同学用细针去刺破这层薄膜,里面的液态铝依然没有流出来,原因是 。
(3)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铁也能在空气中生锈,写出一种防止铁栏杆生锈的方法 。
(4)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A装置中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Fe2O3,杂质不参加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
b.该实验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c.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氧化碳至A装置冷却
d.可以利用B装置增加的质量计算赤铁矿样品的纯度
e.实验现象为A中固体变成黑色,B中两个导管口都有气泡产生
(5)碳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的规律与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律相似。碳在高温下,能将比较活泼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但非常活泼金属形成的氧化物不能与碳发生反应。如碳在高温下,能置换出氧化铁中的铁,但与氧化铝不反应。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A 碳与氧化铜 B 锌与硫酸钡 C 碳与氧化钙 D 镁与氯化亚铁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向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实验是想从 角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实验二】实验装置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水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从 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9.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量3.6g粗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 (填序号)
a.向左盘添加粗盐 b.向右移动游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减少左盘粗盐
(2)操作①、②依次为图1中的 、 (填图序号)
(3) 实验过程中先后四次用到玻璃棒,作用依次为
①第一次 (填序号,下同);②第二次 ;③第三次 ;④第四次转移固体。
a.搅拌加速物质溶解 b.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c.引流
(4)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蒸发溶剂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 。
(5)如图2可知,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①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 mL。
②增加蒸馏水的量,虽能加快粗盐的溶解,却会引起 (填序号)。
a.得到精盐质量减少 b.蒸发时液滴飞溅
c.得到的精盐超过3.6g d.延长蒸发时间
(6)若得到精盐质量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粗盐溶液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晶体溅出
c.精盐未干燥含有水分 d.粗盐没有充分溶解就开始过滤
10.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连接装置A和C,可制取一种我们熟悉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要干燥制得的气体,可将气体通入装置F,装置F中应该装入的试剂名称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
(4)下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B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③写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法: 。
11.盐城盛产海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市场购到粗盐,带回实验室进行提纯。
①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②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称量NaCl固体 g,若用粗盐配制上述解液,则所配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探究活动:以NaCl为原料可以制取金属钠。兴趣小组同学认为Na是活泼金属,能与CuSO4等盐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
【提出问题】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I.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II.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III.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Na在煤油与溶液交界处上下来回振动。表面产生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2)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3)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气体被点燃。
【查阅资料】①Na通常存放在煤油中;②煤油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③2Na+2H2O=2NaOH+H2↑;④Cu(OH)2CuO+H2O。
【实验分析】
①根据上述信息,可获知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 (答出一点即可)。
(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 (填数字序号)。
①便于添加CuSO4溶液 ②收集气体 ③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
(3)对于产生的气体,有些同学猜想是H2,有些同学猜想是SO2。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SO2,理由是 。经过进一步实验,确认气体是H2.
(4)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渣滴加足量稀硫酸,滤渣完全溶解。写出滤渣与稀硫酸反成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实验结论】Na与CuSO4溶液反应,无Cu生成。
【实验反思】Na与CuSO4溶液无Cu生成,原因可能是 。
【定量分析】另取一定量上述CuSO4溶液。完成下列实验。利用数据,计算无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滴入的酚酞溶液质量忽略不计。)
12.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某同学用40%的乙烯利和氢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烯并探究其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的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乙烯的体积分数范围,用a%-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现学校实验室现需要60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乙烯利用于学生实验,而实验室只有溶质质量分数60%的乙烯利溶液,如果你是实验老师,需要 克浓乙烯利和 毫升水来配制,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2)下列仪器中,仪器B的名称是 。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烯气流,连接乙烯的发生装置,除了橡胶塞、导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填字母)。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的原因是 。
(3)用溶剂均为VmL的集气瓶收集乙烯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如图A表示,收集一瓶乙烯体积分数为50%的混合气体,点火不发生爆炸,
②再如图B、C所示,分别收集气体并点火,前者发生爆炸,后者不爆炸,结合步骤①,得出a%、b%的范围,其中b%的范围是: %— %。
③按照中值法继续探究,可得到更准确的爆炸极限数据。
④启示与感悟:小明同学在完成“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基础实验后,他还想进行蜡烛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情况的探究,现要较简便地获得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应选择收集氧气的方法是 。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较多,写出比较环保、安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4)乙烯利溶液酸性较强,如果皮肤上不小心沾上它,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B.硼酸溶液
C.碳酸氢钠溶液 D.醋酸溶液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锥形瓶 CE 关闭活塞 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 DCBA 在A装置安装尾气处理装置,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详解】(1)①仪器a为长颈漏斗,在实验过程中便于添加液体药品;b的名称是锥形瓶。
故答案:便于添加液体药品;锥形瓶。
②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是固固加热制取气体的反应,发生装置应该选C,氧气不易溶于水,应用排水法收集,故选E, 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CE,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使装置A中反应很快停止,可关闭活塞,因为关闭活塞后,试管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会返回长颈漏斗,从而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故答案:,关闭活塞。
(2)①由于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向氢氧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溶液变浑浊。
故答案: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
②一氧化碳通入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
③实验制备一氧化碳,而反应中有二氧化碳产生,利用D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除杂,一氧化碳会带有一部分水排出,此时要通入C装置进行干燥,然后通入到B装置中,还原氧化铁,最后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检验产物。
故答案:DCBA
④过量的一氧化碳会污染空气,因此在A装置安装尾气处理装置,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故答案:在A装置安装尾气处理装置,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2. 变小 c 3 溶剂的种类 不能 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逸出 75 151 abd
【详解】实验Ⅰ.
(1)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气体变少,试管内的压强减小;
(2)a、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一定发生反应,只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Na2CO3即可.Na2CO3和NaOH溶液都呈碱性,因此无论CO2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都会是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a错误;
b、如果NaOH溶液过量,滴加少量的稀盐酸会先与NaOH溶液反应,不会产生气泡,应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才行,故b错误;
c、氯化钡溶液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也就证明CO2与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反应,故c正确;
实验Ⅱ.
(1)8g=1g+2g+5g,所以需要3个砝码;
(2)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而溶剂种类不同;
实验Ⅲ.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不能溶液乙醇;
(2)为了使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防止二氧化碳气体从导管溢出,实验时应将氢氧化钠溶液缓缓注入注射器中;
(3)进入酒精的体积就是二氧化碳的体积,80mL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还剩余5mL,说明反应了75mL;
(4)NaOH的质量为1.1g/mL×5/mL×10%=0.55g;设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O2+2NaOH═Na2CO3+H2O
44 80
x 0.55g
x=0.3025g
二氧化碳的体积为=0.15125L=151mL.
(5)CO2不纯和装置漏气、酒精倒流到瓶中都会使瓶中二氧化碳变少,从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就偏少.
3.(1) 试管 集气瓶
(2) a C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aCO3+2HCl=CaCl2+H2O+CO2↑
(3)2KMnO4K2MnO4+MnO2+O2↑
(4) A E
(5)红色/红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试管,仪器②的名称为集气瓶,故填:试管;集气瓶;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G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应该让空气从短管出,二氧化碳从长管进,二氧化碳应从a进;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最好选择的发生装置是C,与另一个装置相比,装置C带有多孔隔板和止水夹,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a;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
(3)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即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4)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该选用固-固加热装置,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故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故填:A;E;
(5)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填:变红。
4.(1)
(2)
(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将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C装置中
(5)偏大
(6)不变
(7)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M溶液接触
(8) 降低气体温度 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9)
【详解】(1)由题可知:反应物为,反应条件为撞击,生成物为和,反应方程式为;
(2)由题意可知与反应,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另一种生成物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碱石灰是 NaOH 和 CaO 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装置 A 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减小对实验的误差;
(4)再打开弹簧夹,再鼓入空气将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C装置中,使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准确;
(5)若缺少装置 D,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装置C中,使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从而使测得的 Na2CO3 的质量分数将偏大;
(6)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不变,则没有气体逸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7)使小试管中的 NaN3 样品与 M 溶液接触的操作是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M溶液接触;
(8)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降低气体的温度;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两边液面相平;
(9)解:氮气的质量=0.084g
设的质量为x
NaN3的纯度=
答:NaN3的纯度为。
5. 不成立 < 浅绿色 二 NaOH+HCl=NaCl+H2O 盐酸
【详解】甲同学(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说明盐酸过量或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太小;故(2)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7;乙同学:根据B3能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气泡,故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反应后溶液中的颜色为浅绿色,说明猜想二成立;交流反思(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2)A3溶液未变红是因为盐酸过量的原因。
6. 试管 酒精灯 BCGD degfbc C 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与镁条接触
【详解】(1)仪器A的名称试管。
(2)实验室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这个实验除选用A、D、E、F,I外,还需增加的仪器是酒精灯,因为过程中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组装一套气体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是BCGD,因为不要加热,同时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镁在加热条件下与均能发生反应;氮化镁()能与水反应;所以镁条在和氮气反应之前首先要除掉氧气,同时还要除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因此在进入镁条的试管前这些物质均要除掉,防止干扰实验。导管口之间的连接顺序是degfbc;通气后,不应先点燃装置B,因为物质的干扰没有去除,会发生其他的反应,使得生成的物质不纯。应先点燃装置C的酒精灯;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与镁条接触。
7. 导电性 氧化铝 液态铝会迅速和氧气反应又会形成致密氧化膜 刷漆 be AD
【详解】(1)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来作导线;故填:导电性;
(2)铝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液态铝会迅速和氧气反应又会形成致密氧化膜,所以刺破薄膜后液态铝不会流出来。故填:氧化铝;液态铝会迅速和氧气反应又会形成致密氧化膜;
(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栏杆防锈的方法是表面刷漆;故填:;刷漆;
(4)①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a 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再加热,防止装置爆炸,故a正确;
b 装置B可以利用排液体法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故该实验不需要进行尾气处理,说法错误;
c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氧化碳至A装置冷却,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c正确;
d B增加的质量为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氧化铁质量,故可以利用B装置增加的质量计算赤铁矿样品的纯度,故d正确;
e 实验现象为A中固体变成黑色,B中只有一个导管口都有气泡产生,另一个导管口会排出液体,故e错误;
故选be;
(5)A 碳与氧化铜,碳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生成铜,故可发生置换反应;
B 锌与硫酸钡,由于硫酸钡不溶于水,故反应不发生;
C 碳与氧化钙,由于钙元素活泼性比铝更强,所以不发生反应;
D 镁与氯化亚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镁排在铁前,可以发生置换反应;
故选AD。
8. 软塑料瓶变瘪 反应物消失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产生上述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 CO2+2NaOH=Na2CO3+H2O 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气球变瘪,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物的产生
【分析】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将氢氧化钠加入到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瓶体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一定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因此用乙醇作溶剂,氢氧化钠作溶质,因为碳酸钠微溶于乙醇,所以根据反应是否有沉淀可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和氢氧化钠反应。
【详解】(1)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致使二氧化碳的量减少,因此该实验是想从反应物消失角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产生上述现象。
(2)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此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酒精,则有沉淀生成,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生成的气体导致内部压强变大,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气球变瘪,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生成物的产生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9. d C A a c b 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 10 d bd
【详解】(1)用托盘天平称量粗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说明左盘粗盐质量偏大,此时应减少左盘粗盐,故选d;
(2)操作①、②依次为溶解、蒸发,故选C、A;
(3)本实验四次用到玻璃棒,第一次:溶解时搅拌,故选a;第二次:过滤时引流,防止液体洒出,故选c;第三次: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选b;第四次:将精盐从蒸发皿转移出来,故填:a;c;b;
(4)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适合用蒸发结晶,故填: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
(5)①如图2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溶解3.6g的粗盐,需水的质量为10g,即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10mL,故填:10;
②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不利于后续蒸发溶剂,蒸发溶剂时间会大大延长,消耗燃料,故填:d;
(6)a.粗盐溶液过滤时滤纸有破损,精盐中混有不溶物,造成精盐质量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有晶体溅出,造成精盐质量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c.精盐未干燥含有水分,造成精盐质量偏大,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粗盐没有充分溶解就开始过滤,造成精盐质量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d。
10.(1)锥形瓶
(2)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浓硫酸
(3) B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4) 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 检验生成物二氧化碳 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合理即可)
【详解】(1)仪器a的名称:锥形瓶
(2)采用固固加热型和排水法制取的气体是我们熟悉的氧气,因为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故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填;高锰酸加热时会熔化,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有可能会堵塞导管,故②填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F中盛放的是液体,能干燥气体的液体干燥剂是浓硫酸,故③填浓硫酸;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故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①填B;检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故②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4)草酸可分解产生一氧化碳,故A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氧化铁为红棕色,铁粉为黑色,故①填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B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故②填检验生成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需尾气处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③填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合理即可)
11. 玻璃棒 3 偏小 硬度小(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①③ SO2不可燃 Cu(OH)2+H2SO4=CuSO4+2H2O(或CuO+H2SO4=CuSO4+2H2O)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会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 2.84%
【详解】①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②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若用粗盐配制上述溶液,则所配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会偏小;
【实验分析】①根据金属钠能用小刀切割,说明金属钠硬度小;根据钠在煤油和溶液交界处上下来回振动,可知其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
(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①便于添加CuSO4溶液,③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故选①③;
二氧化硫不可以燃烧,故不可能是二氧化硫,是氢气;滤渣是氢氧化铜或氧化铜,故反应方程式为Cu(OH)2+H2SO4==CuSO4+2H2O(或CuO+H2SO4==CuSO4+H2O);Na与CuSO4溶液无Cu生成,原因可能是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会先与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NaOH,故不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定量分析】设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2 NaOH+ H2SO4==== Na2SO4+ 2H2O
98 142
10g x
=,解得x=1.42g
最终生成6.4g的铜,则含6.4g的铜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6.4g=0.98g,设生成0.98g的氢氧化铜的同时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
2 NaOH+ CuSO4= Na2SO4+Cu(OH)2
142 98
y 0.98g
=,解得y=1.42g,
故100g 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1.42g+1.42g=2.84g
无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4g=2.84%
12.(1) 4000 2000 烧杯、量筒、玻璃棒
(2) 锥形瓶 BD/DB 乙烯的密度和空气相近
(3) 25 50 排水法
(4)C
【详解】(1)设需要浓乙烯利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的原理可的 ,解得 ,加入水的质量为 ,则需要加入水的体积为 ;量取水的体积时需要使用量筒测量,需要用烧杯盛装,用玻璃棒搅拌。故填4000;2000;量筒、烧杯、玻璃棒;
(2)由图示可知,仪器B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乙烯的制取实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故A不用;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中需要用锥形瓶;为了得到平稳的乙烯气流,则需要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可用注射器滴加液体药品,不用长颈漏斗。故选BD;
乙烯的密度和空气相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填乙烯的密度和空气相近;
(3)由实验B、C可知,乙烯的爆炸极限的下限为 ,上限为 ,则乙烯的爆炸极限为 ;故填25;50;
在收集氧气的方法中,排水法更容易控制所收集氧气的浓度,故选择排水法;具体操作为:将两个集气瓶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倒放在盛水的水槽中收集气体;故填排水法;
比较环保、安全的反应制取氧气可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式,该反应不需加热且生成产物无污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 ;
(4)酸性溶液滴在皮肤上时,除了用大量水冲洗外还需使用碱性溶液处理。
A中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但是有腐蚀性,不能使用;
B中硼酸溶液呈酸性,不能使用;
C中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且无腐蚀性,可以使用;
D中醋酸溶液呈酸性,不能使用。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