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海 燕
素养目标 1.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时代脉搏,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2.朗读诗歌,加强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体会,读出诗歌情感的变化。 3.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分析对比、烘托和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对塑造海燕形象,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乐观主义精神,勇敢、顽强、乐观、自信地对待生活。
学法指引 烘托的表现手法 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1.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他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其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2.背景简介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了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革命斗争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这时,高尔基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会议,并参加了示威游行。他根据这次斗争经历,结合当时的形势,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它的结尾部分。
3.完成自学结构图
基础夯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cānɡ mánɡ(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ɡāo ào(高傲)地飞翔。
(3)hǎi ōu(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shēn yín(呻吟)着。
(4)它们在大海上fēi cuàn(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5)chǔn bèn(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6)张桂梅为女孩们点燃了永不xī miè( )的微火,照亮她们的前行之路。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相继发射升空,完成了太空6人会师的壮举,在苍茫太空再次留下“中国足迹”。
B.一口土灶,曾燃起农家红火的日子;而今,却燃起游子炽热的乡愁,永不熄灭。
C.水是生命之源。在文学创作中,灵感来源于水的作品屡见不鲜。
D.他的演讲抛砖引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解析】“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观点或文章去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佳作,不能用于形容他人。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B.近年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环境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C.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的“超优千号”杂交水稻,平均亩产1 004.83公斤,比预测亩产量多了约100公斤左右。
D.有识之士认为,能否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解析】A.语序混乱,应把“使用和接受”改为“接受和使用”;C.重复累赘,“约”和“左右”删去其一;D.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两面,删掉“否”。
新题链接
某中学开展了以“读唱红色经典,传承爱国精神”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 经典诵读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节选自艾青《北方》)
1.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应该用怎样的情感诵读所节选的诗歌呢?请你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
A.诗歌抒写了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所以“悲哀”“最艰苦”要重读。
B.诗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所以“爱”要重读,读得真挚而深情。
C.诗歌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所以要读得深沉凝重,语速要缓。
D.诗歌形式自由,不注重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所以不需要读出节奏感。
【解析】本诗字数、行数自由,不是整齐划一,但注重韵脚,读起来气韵畅通。
活动二 红歌传唱
2.红歌体现出我们的革命传统、爱国精神。下面是几首经典歌曲的歌词,请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爱国精神。(至少说出三种)
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歌》)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③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和我的祖国》)
④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地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血染的风采》)
我感受到了:示例:热爱和平、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牺牲奉献、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名著联读(爱国情怀)
名著篇目 人物 相关情节
《朝花夕拾》 鲁迅 鲁迅为拯救麻木的国民“弃医从文”
《红星照耀中国》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先,红军为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而砥砺前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 柯察金 保尔为国家革命事业和建设努力,身患重疾也不放弃
课文精读
1.诵读全文,填写下列表格。
形象 表现与特征 象征意义
海鸥 呻吟、飞窜、充满恐惧 ①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海鸭 ②呻吟、吓坏 ③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企鹅 ④蠢笨、胆怯、躲藏 ⑤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海燕 ⑥高傲、勇敢、欢乐、自由自在、飞翔 ⑦ 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2.作者写海燕高傲地飞翔时,为什么还写了大海、狂风和乌云?
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时还写了大海、狂风和乌云,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环境,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3.品味下面的语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采用反复手法,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拓展阅读
材料一
人们在荒僻地区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甲)麻雀,同鼠类一样,眷恋人类的住宅。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的麻雀比乡村还多。它们乐于待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自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它们又多又贪,它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肉不好吃。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
(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有删改)
材料二
麻 雀
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研究昆虫的同时,又想到了它们: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
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之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敞得很。因此,即使后来有了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点一点地搭建自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羽毛、绒毛、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这种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它的这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
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线头、羊毛絮、麦秸秆、干草根、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球,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出入口。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来抵御雨水。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整个夏季,麻雀都飞到这儿来栖息,生息繁衍。梧桐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乙)小麻雀在能够飞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回来也先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碰头会”,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还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它们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飞去。然而,12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一对麻雀夫妇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树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再搭了。瓦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须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看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删改)
材料三
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丰子恺作图)
(选自《护生画集》)
【注释】画中诗句出自明代方孝孺的《百雀诗》:“曲巷高檐避网罗,朝来饱啄陇头禾。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稔(rěn),庄稼成熟。
1.三则材料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
材料一中,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损失;材料二中,作者欣赏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材料三中,作者宽容、爱护麻雀,因为作者希望丰收,人能与麻雀共享丰收的果实。
2.材料二中,作者详略得当地说明了麻雀是如何利用不同场地筑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作者非常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屋檐和旧墙筑巢,因为这种窝巢省力又牢固;较为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树洞来筑巢,为了表现麻雀善于利用场地;详细地说明了麻雀在树枝间筑巢,为了充分表现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
3.材料一的甲处、材料二的乙处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语言各有特色,请分别举例说明。
甲处语言富有感彩,如“眷恋”“不乐意”等词语,表现出麻雀对人类的依赖;乙处语言生动而富有情趣,如“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具体细致地描摹了麻雀的生活情态。
素养提升
学习完《海燕》一课后,语文老师准备上一节语文活动课,主题是“走进鸟世界,感受鸟文化”,在这项活动中,你将担当不同角色。
活动一:你是语文课代表。如果老师让你策划这节课,你准备安排哪些活动?(至少两项内容)
示例:欣赏鸟之美;说说我最喜欢的鸟;古诗与鸟;拯救人类的朋友——鸟……
活动二:你是主持人。请你拟写开场白。
提示:同学们〔称呼〕,……让我们一起走进鸟的世界,感受鸟的文化〔主题〕。〔“称呼”与“主题”二者必备〕
活动三:你是欣赏者。下面是《诗经 燕燕》中的一章,说说诗中“燕”这一意象的内涵。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归,指女子出嫁),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诗中的“燕”寄托着诗人的离别之苦。〔答“送别”“相思”“对亲人、情人的思念”等亦可〕
课前预习参考答案
①海燕高傲地飞翔 ②逼近 ③勇敢迎接暴风雨 ④胜利的预言家 ⑤渴望胜利、期盼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