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词四首
素养目标 1.联系学过的作品,在与诗歌的比较中,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结合本课作品,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3.在把握大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握词的艺术表现规律,进而理解每首词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唤起对祖国的深沉热爱。
学法指引 如何描绘诗词中展现的画面 答题思路: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要点:①描绘时要运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②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个景物都写到;③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词意境;④描述时要结合具体句子,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1)范仲淹:见上册第11课《岳阳楼记》。
(2)苏轼:见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心中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4)秋瑾(1875—1907),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工诗词,笔调雄健,感情奔放,有《秋瑾集》。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2.背景简介
(1)《渔家傲 秋思》: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2)《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三年任满转任密州知州。这首词是次年他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江西上饶带湖赋闲。这首词即写于这一时期。陈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4)《满江红》(小住京华):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了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不如意的婚姻使她渴望挣脱家庭的束缚,参加社会活动。这首词就是她当时情感的真实写照。
基础夯实
1.直接型默写。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6)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8)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9)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理解型默写。
(1)《渔家傲 秋思》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写边塞景象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渔家傲 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家与报国难两全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抒发杀敌报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6)《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7)《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现词人慨叹命运不公,要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之决心的句子是: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8)《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明词人虽身为女子但比男子心志更刚烈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3.主题型默写。
(1)在古诗词当中,作者常化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愿望;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以窦宪勒石燕然为喻,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两句化用汉军破楚的故事喻指国破,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古之仁人志士,不平则鸣,满腔的热血,和着酒气弥漫古今。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英雄迟暮,仍在醉梦中心归军营,看剑听角,让多少热血男儿泪满巾裳;范仲淹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秋思》),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功业未成的悲凉,令后人唏嘘不已。
(3)家国情怀,以诗发声,它是辛弃疾在想象中骑马率领铁骑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的豪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它是苏轼老之将至却依然要为国家平定边疆战乱的决心,“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课文精读
1.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完成下面各题。
(1)下列对《渔家傲 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家傲 秋思》的上片以“异”字统领,写出边塞和内地风光的不同,“四面边声”渲染了战时的肃杀氛围。
B.“衡阳雁去”运用典故,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边地荒凉和戍边将士无法回家的凄苦。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整首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词中描写了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感情,读来真切感人。
【解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边关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抒发了将士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渔家傲 秋思》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画面: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一座孤城,在日落时分青烟升腾,紧闭着城门。作用: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了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片抒情做铺垫。2.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面各题。
(1)《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气势豪迈,以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的“狂”是实写出猎(或打猎),下片的“狂”是虚写征战沙场、杀敌卫国的愿望。
(2)《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该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期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3.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各题。
(1)下列对《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通过追忆年轻时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渴望杀敌立功、收复失地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也表达了因年老而壮志难酬的悲壮情怀。
B.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创作艺术独具特色。
C.“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写出战前的准备充分;“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可怜白发生”却使整首词的风格在雄壮的基础上又添上哀婉、悲凉的元素。
【解析】“可怜白发生”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比喻。将军率领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4.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完成下面各题。
(1)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词人用一个“拭”字,写秋色澄明。然而,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词人用项羽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最后用“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表达词人抗争命运的不公,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2)《满江红》(小住京华)的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孤寂、苦闷,以及抱负难以施展的惆怅之情。
素养提升
为了纪念“文坛巨擘”苏东坡,九年级(2)班组织了以“走近东坡”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
1.在“诵读经典”的活动环节中,一位同学选择《江城子 密州出猎》参加朗读比赛。准备过程中,关于第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重音处理,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你同意哪种看法,选出来并陈述理由。
A.老夫聊发少年狂 B.老夫聊发少年狂
选择A/B
理由: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强调不受重用的郁闷。/“少年狂”强调自己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显示十足的自信和力量。
2.下面是主持人为本次活动写的一副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依据《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内容,在对联的横线处填写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江城子》比魏尚盼①冯唐,慷慨激昂,祈社稷太平安定
下联:《水调歌》望明月思子由,②乐观豁达,祝天下幸福团圆
3.在“感受东坡书法魅力”的活动环节中,第三小组出示了苏轼的一幅书法作品(见右图)在班级交流。展示过程中,第三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对这幅作品做出评价,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字端庄敦厚,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
B.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笔画之间显示洒脱之美。
C.该帖字形大小悬殊,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感。
D.笔笔用力,沉着宽厚;但又巧寓对比,显示灵逸。例如“醉”字的“酉”旁共有四竖画,先用一分,继用二分,最末用三分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