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棚、驮”等5个生字,借助图片等识字方法认识“磨、坊、刻、突、叹、唉”6个生字。会写“该、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恰当的语气读好人物对话。
3.用上提示词,练习讲故事。
4.能对文中部分说法,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 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第14课《小马过河》。伸出手,咱们一起来写课题。齐读课题。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记得在这篇课文里有哪些主要角色?(小马、老马、老牛、松鼠)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一下:小马几次过河?结果又是怎样的?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小马第一次过河。2.这一部分课文的生字比较多,大家读得准吗?谁来读读这句话?
(一)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1)指名读。生字、多音字读得都很准确。(2)谁知道磨坊是干什么的地方?对,就是把小麦、玉米等粮食磨成面粉的地方。这是过去人们用来磨面的工具,叫石磨。用大石头做成的,难怪“磨”字里也有个“石”字。石磨把粮食磨成面粉,这叫磨面。齐读这两个词语。(3)还记得“坊”的另一个读音吗?多音字组词。
(二)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三)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1)指名读句子。(2)怎样叹气?后面跟着感叹号呢,再来试试。(3)给“叹”换个朋友,你会读这个词语吗?赞叹他赞叹道:“啊!大山里的风景真美!”汉字多奇妙呀,换一个朋友变成新词,朗读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最后一组句子,还有谁想读?
(四)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1)该和刻这么像,你都能读对了,真了不起。还记得利刀旁和什么有关吗?和刀有关,读读这两个词语刻字、刻舟求剑。都和刀有关。(2)回到这句话,给“立刻”换个词语,句子意思还不变,谁能换?立刻、立即、马上都是说时间短、紧接着,原来刻还可以表示时间呢。古代没有钟表,人们漏刻计时,15分钟为一刻,所以当有人说,请等我一刻钟,就是——。现在是三点一刻,是说现在是——。(3)再来区分一下这两个字。要写好这两个字也不难。一比宽窄,很好判断,宽的部分要越过竖中线。二比高矮,借助辅助线,能够看出“该”言字旁中等个子,上面两点等高,下面左短右长。“刻”的利刀旁是个高个子,上高下长。三看压线笔画,这两个字的撇折都要压在横中线上。
三、学习小马第一次过河,进行语用练习
(一)指导分角色朗读。认识了生字,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学习课文了。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瞧,他们在谈话呢!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点评、指导妈妈说话的语气——亲切、温柔,语速平稳。孩子说话的语气——活泼、天真,语速稍快。只有这样抓住角色的特点,角色的区分度才会明显。板贴:抓住角色特点,这是老师教给大家的第一个妙招。为了更好体现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老师再给大家一个小妙招,那就是——板贴:关注提示语。提示语告诉我们人物是怎样说话的,是该用什么语气朗读的重要标志。要让你的朗读吸引人,还有第三个小妙招——板贴:关注标点符号。问号要读出问的语气,感叹号就要读出相应的情感。
师生合作朗读。利用这三个小妙招,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谁能读好妈妈的话?谁能读好小马的话?老师读旁白,随机指导读好老马和小马的话。
男女生分角色读。朗读故事性的课文,把人物对话读得生动形象,你的故事才吸引人。
(二)复述故事。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能用上下面的三个词语讲讲这一部分吗?
(三)指导朗读好环境和心理活动。1.接下来,小马遇到一个难题。听听老师是怎么朗读当时的情景的。听听老师哪里读得快、哪里读得慢、哪里读得重、哪里读得轻?2.学生交流。3.自由练习,朗读展示。4.如果你是小马,面对挡住去路的小河,你会怎么办?
看来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打听一下、听听别人的意见是大家比较统一的办法。老师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
(四)分角色朗读实践。小马接下来,就向老牛、松鼠打听了(板贴:老牛、松鼠)。
1.老牛和松鼠这两个角色的特点差别很大,请用老师教给大家的三个小妙招,自己来读读试试。这两个组同学同桌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小马和老牛的对话,这两个组同学分角色朗读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想一想怎样读才生动形象?自由练习。
2.分角色展示。
(五)观点思辨同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中有人对小马撒谎了吗?如果你是小马,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你会怎么办?当你拿不准别人给出的建议的时候,也可以像小马这样问问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四、回顾梳理,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2.对照课后第二题的前三行的词语练习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