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四单元 (能力提升练)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基础知识应用(共 24 分)
1 . (本题 3 分)(2022 高二下 ·全国 · 专题练习)【字形】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有错误的
一项是( )
A .驯养
B .尊循
C .障碍
D .横渡
竞争
亲缘
繁殖
歧异
博物学
蹼状脚
贫齿类
世系链
择优弃劣
错综复杂
不胜枚举
大惊小怪
2 . (本题 3 分) (20-21 高二下 ·全国 ·课时练习) 下列几句分别运用的说明方法, 对应正确
的一项是( )
(1)梦想你们也在设计其他的异想天开的技术,例如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一种能将在
空间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的新发明)。
(2)我们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不能提供完成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
(3)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 5.9 万亿英里。
(4)岩石从高层建筑物上落下时, 1 秒钟后速度达到 32 英尺每秒, 2 秒钟后为 64 英尺每秒,
3 秒钟后为 96 英尺每秒,依此类推每秒钟增加 32 英尺。
A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B .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列数字
C .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D .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列数字
3 . (本题 3 分)(20-21 高二下 ·全国 ·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过度消
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B . 自从达尔文进化论出现,就有人把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理论移植到社会领域,鼓吹
残酷竞争,殊不知, 一团和气与互相协作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C .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的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 200 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
巨大账额来说,这实在是螳臂当车。
D.“茅台将申请奢侈品资格” 的消息让茅台集团进退维谷, 集团既想打造国际品牌, 又想
实现“让老百姓喝得起” 的承诺。
(本题 6 分)(22-23 高三上 · 江苏南京 · 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都分别 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
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
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
① ,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 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 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 有碧波荡漾的海洋, 有凉爽的森林, 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 个② 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③ ,
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 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
住在叫作“地球 ”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有删改)
4 .(3 分)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
5 .(3 分)下列各选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一段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穿堂一百——一百五十! ”阿 Q 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
面的人物的腰间。
B .M31 有两个伴侣,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待在座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
圆星系束缚在一起。
C . (大哭) 哦, 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 你是萍, ——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 .两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与吴祥子,正在低声地谈话,看样子他们是北衙门的
办案的(侦缉)。
(本题 9 分)(21-22 高二下 ·全国 ·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 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 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 在历史上备受推崇, 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 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 同样闪烁着先哲智 慧的光芒, 然而遗憾的是, 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 所以今天仍有必要
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似盖 笠, 地法覆槃。 ”古人于伞盖之下, 仰观其形有若天穹, 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 就成为 一幅盖天图。 与盖相类者有笠, 笠无柄, 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 作用与盖 相同, 故有“盖笠 ”一词。但笠小盖大, 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 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
天 ”的原因吧。
6 .(3 分)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句子“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 中的引号作
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记住了。
B .荷兰有“风车之国” 的美誉。
C .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D .你这个把白说成黑的人可真“ 了不起”!
7 .(3 分)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8 .(3 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两派都创造了许多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
示天象的天文仪器”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6 分)
(本题 6 分)(22-23 高一上 · 山东济南 · 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注]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指北宋灭亡已三年。
9 .(3 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观视野中隆
重推出岳阳楼。
B .诗的颔联描写了静态舒缓的景物,日暮时分,诗人徘徊在山水之间,其主体形象呈
现在读者面前。
C .诗人在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
心中的愤懑之情。
D .本诗风格雄阔沉郁,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诗人心系家国、忧
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10 .(3 分)本诗尾联情景相生,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6 分)
11 . (本题 6 分)(20-21 高二下 ·全国 · 期末)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
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诗人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 。”
(2)《客至》中,杜甫笔下的“ , ”写乡村生活率真纯朴的人际关系,
颇有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之趣。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
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四、现代文阅读(共 34 分)
(本题 17 分)(20-21 高二下 · 北京西城 · 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 起的平行平面, 天在上, 地在下, 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该说还找到了适 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 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 性质, 测算各种天文数据。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 能够预测日月星 辰的运行, 还能够编制历法, 满足社会需求, 能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 具有很强的应用价 值。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 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 因此, 它
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主 张: 天是个圆球, 天包着地, 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 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 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 盖天说主张天在上, 地在下, 天地等大; 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 地在 内, 天大地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 究竟是浑天说正确, 还是盖天说合理, 天文学界的争 论一直不绝如缕, 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 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
构认识的主流。
浑盖之争涉及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 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难盖天八事》 一文, 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 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 有理有据, 是盖天说无 法辩解的。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 表里有水; 地在内, 漂浮水上。这
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 我们发现, 古人在这场争论中, 秉持着一个重要原 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 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 的哲学观念。比如, 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 从这个观念出发, 如果承认这 一前提, 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 因为阳气轻清, 阴气重浊, 轻清者上浮为天, 重浊者下 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 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 他们所关注的, 是究竟哪种学说
更符合观测结果。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 是中国古代天文学
的一个优秀传统。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 政治等非学术因素也没有介入到这场争
论之中。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 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贯穿于这个时 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 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 促成了中国古 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 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圭臬的《太初历》, 是浑盖 之争的直接产物; 又如, 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 勾股定理 ”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 是在 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类似例子, 不胜枚举, 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 历史上有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 它表 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 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
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取材于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材料二
天地关系、宇宙结构, 自古就引起人们的思考, 以盖天说与浑天说的争论最为持久。在 长期争论中, 以实际天象作为检验的唯物主义思想原则再次得到了尊重。由于浑天说不借人
为的假说就能很完满地解释一些基本天象,因而为多数人和历法家们所接受。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中国古代科学很早就努力探索天体运动的原理。这一思想不断被后来的学者接受, 如沈括对 不是每次朔都发生食的解释, 郭守敬对日月运动追求三次差四次差的改正, 明清学者对中西
会通的研究,都体现了探求所以然的思想。
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 对于东西方古代天文学家来说, 都没有近代科学和万有引力定律 的理论武装, 要探求天体运动的原理都不会成功的。古希腊学者用几何系统推演法, 设想出 天体绕转的具体形状, 以预告它们的位置。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 取得大量数据, 通 过这些数据设计出一套代数学的计算方法, 目的也是预告天体的位置。怎么能说用几何模型 形象地描述了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知其所以然, 而以数学计算法求得相似的结果就不是知其 所以然呢?星图和星表都能描述天体的位置, 几何作图法和解析法都能求出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方法不同, 结果一致, 我们怎能扬此抑彼呢?事实上, 中国古代历法中许多表格及 计算方法都可以找到几何学上的解释。学者们曾分别以几何学方法和代数学方法对中国历法
中有关日月合朔中一些问题的计算方法做过解释,结果是相通的。
此外,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许多天象都有深刻的思考并力图给予解释。盖天说和浑天说 都努力设法解释昼夜、四季、天体周日和周年视运动的成因, 对日月不均匀运动也曾给予解 释; 后代学者对气的讨论, 右旋、左旋的争论, 地游和地转的设想等等, 都反映了探求原理 的思想。尽管他们是不成功的或缺乏科学根据的, 但不能因为不成功而否定他们的努力。探
索原理的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在指导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工作。
(取材于李慕南《古代天文历法》)
12 .(3 分)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浑盖之争”特点的一项是( )
A .这场论争延续的时间很长,共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
B .这场论争中,双方争辩激烈,前后参与论争的人员众多。
C .这场论争涉及多个领域,受到文学、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D .这场论争影响很大,使中国古代天文学获得了诸多成就。
13 .(3 分)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天说能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正确的。
B . 《太初历》的编纂、 “勾股定理” 的形成等很多例子,都与浑盖之争有关。
C .浑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与盖天说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D .扬雄所写《难盖天八事》,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列出八条证据来批驳盖天说。
14 .(3 分)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东西方古代天文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西方古代天文学家的研究路径不完全相同,但我们不应该扬此抑彼。 B .古希腊学者在研究天体绕转的问题时,主要采用的是几何系统推演法。
C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数据设计出一套预告天体位置的代数学计算法。
D .中国古代历法中,全部表格以及计算方法都可以找到几何学上的解释。
15 .(4 分)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汉朝起浑盖之争一直未中断,争论过程中浑天说逐渐胜出,成为主流认识。 B .相比于浑天说,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更契合。 C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D .天文研究中,对同一问题采用几何法还是代数法,所得到的结果将完全不同。
16.(4 分)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 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呈现出的优点和不足。
(本题 17 分)(20-21 高二下 · 山东泰安 · 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达尔文在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巨著中, 创立了以“ 自然选择” 为核心的科学进化论, 大 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这部经典著作中, 达尔文以诚实的态度提出
了进化论中的一系列难点,其中一个就是“寒武爆发”。
所谓“寒武爆发” ,是指在寒武纪(距今 5.7 亿年前至 5.0 亿年前)初期世界各地不约而 同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腕足动物、棘皮动物、须腕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 几乎都在此时出现。在我国澄江 动物群中还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有“ 突然爆发” 的事件, 认为无脊 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 是生物逐步进化, 即连续渐进的结果; 现在
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 中间型过渡生物”。他在《物种起源》中,
说自己的进化论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 ,还多次宣告“ 自然界无跃进”。这是达尔文学说的 第一个缺陷,也是达尔文的第一个可悲之处。事实上,生命演化史上的爆发远不止寒武纪初 期一次, 还有三叠纪初的大爆发、第三纪初的大爆发等; 自然界也绝不是“无跃进”。生物的
演化亦不完全是连续渐进的。
鉴于大量的事实, 美国科学家 N·埃尔德雷奇和 S·J·吉尔德于 1972 年提出了生命演化的 全新理论“ 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 而是 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 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 根据基国 突变学说, 生物演化进程应该是间断平衡图形; 认为新种的形成不是缓慢变异积累过程, 而 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间断平衡论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观点看待生物进化史, 向达尔 文进化学说提出了严重挑战。它比较合理地解释了生命历史上的许多化石纪录: 即生物界的 突进、跃变, 是可以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例如, 在中国南方古生界和中生界之 间往往是连续沉积的, 看不到长时间的间断, 但是古生界的生物与中生界的生物都发生了突 变, 无论是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类、牙形石、三叶虫类、珊瑚类等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或绝灭和新的生物的爆发。而且, 可以说生命演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
待的“ 中间型过渡生物” ,这都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无法解答的。
(摘编自孙关龙《中国大百科全书》《达尔文进化论的五大缺陷》)
材料二:
今天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达尔文是错误地把即使在最纯的群体里也会出现的细微的、 连续的、偶然的变异,当作是自然选择的材料。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变异不是遗传的。
这个事实很重要,值得作简要的说明。
如果你拿来一捆纯种大麦, 一个麦穗一个麦穗地测量它们的麦芒的长度, 并根据统计数 字作图, 你将会得到一条钟状的曲线。换句话说, 一定的中等长度占优势, 以一定的概率向 二个方向偏离。现在把一组麦芒明显超过平均长度的麦穗拿出来, 麦穗的数目足够在地里播 种并长出新的作物。对新长出的大麦作同样的统计时, 我想, 达尔文是会发现向右方移动的 相应的曲线的。换句话说, 他可以期待通过选择来增加麦芒的平均长度。如果用的是真正纯 种繁育的大麦品系, 就不会是这种情况。从选出来播种的大麦的后代那里得到的新的统计曲 线,跟第一条曲线将是完全一样的,即使选麦芒特别短的麦穗作种子,也将是完全一样的。 因为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 所以选择没有效果。它们显然不是以遗传物质的结构
为基础的,而是偶然出现的。
可是, 在四十多年前, 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 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 也 有极少数的个体,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 的变化。 “跃 迁式” ,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 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这使我想起了量子论物
理学家——在两个相邻的能级之间不发生中间能量。打个比喻说, 德弗里斯的突变论, 不妨
称为生物学的量子论。以后我们将会明白这可不是比喻。突变论实际上是由于基固分子中的 量子跃迁所引起的。 1902 年,当德弗里斯第一次发表他的发现时,量子论的问世还不过二
年时间。因此,要由另一代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足为怪的!
突变同原始的、未变的特性一样, 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比如, 上面讲到的大麦 的第一次收获中,会出现少量的麦穗的麦芒长度大大超过了变异范围,比如说是完全无芒。 它们可以代表一种德弗里斯突变, 并将生育出一模一样的后代, 就是说, 它们的所有后代全
都是无芒的。
因此,突变肯定是因此宝库中的一种变化,而且必须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 由于突变繁育模样相同的后代, 所以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通过不适者淘汰、最适者生存而 产生物种的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在达尔文的学说里, 恰恰必须用上述所谓的“ 突变”来代替
他的“ 细微的偶然变异”。
(摘选自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生物细胞的物理学见解》1944 年出版)
17 .(3 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武纪初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以及个别脊椎动物,在世界各地几乎不约而同地
突然出现,充分证实了“生命大爆发” 的存在。
B .达尔文认为,寒武纪初期世界各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是生物逐步进化的
结果,人们感到突然,只是因为缺乏有关证据。
C .“ 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间断平衡图形,而非达尔文
强调的连续渐进的线性进化图形。
D .所谓“跃迁式”变化,并不只是说这个变化有多么大,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
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
18 .(3 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所留下来的化石记录完全颠覆
了科学进化论,使“ 间断平衡论”得到比较合理地证明。
B .基本找不到达尔文所说的“ 中间型过渡生物” ,证明生命演化过程不是缓慢变异积累
的过程,新种的形成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
C .用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播种后得到的麦芒平均长度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
完全一样,证明这些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
D .物种发生突变的比例虽然很低,但也需要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因为
突变同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
19 .(3 分)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一项是( )
A .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
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
B .在英国工业革命前,某种飞蛾的颜色呈灰白色;工业革命以后,空气污染,树皮由
白变黑,飞蛾的颜色也跟着变成黑色了。
C .新的改良变种必将取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
度上就成为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
D .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
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
20 .(4 分)结合两则材料,简述“科学进化论”“ 间断平衡论”“德弗里斯突变论”三种生物学理
论的异同点。
21 .(4 分)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五、作文(共 50 分)
22 . (本题 50 分)(2020·河北石家庄 ·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人定胜天 ”“制天命而用之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几乎获得最大程度 的彰显。但人类对自然本身的价值、需求的关注依然极为有限, 使得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和 生态环境问题, 以海啸、地震、物种灭绝、资源枯竭乃至各种疫病肆虐横行的形式爆发出来。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 再次提醒并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 因自然而生, 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 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的生态文明理
念。
这不得不促使我们进行反思。
要求: 自拟标题, 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四单元 (能力提升练)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基础知识应用(共 24 分)
1 . (本题 3 分)(2022 高二下 ·全国 · 专题练习)【字形】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有错误的
一项是( )
A .驯养 竞争 博物学 择优弃劣
B .尊循 亲缘 蹼状脚 错综复杂
C .障碍 繁殖 贫齿类 不胜枚举
D .横渡 歧异 世系链 大惊小怪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常用汉字字形的能力。
B.“尊”应为“遵”。
故选 B。
2 . (本题 3 分) (20-21 高二下 ·全国 ·课时练习) 下列几句分别运用的说明方法, 对应正确
的一项是( )
(1)梦想你们也在设计其他的异想天开的技术,例如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一种能将在
空间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的新发明)。
(2)我们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不能提供完成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
(3)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 5.9 万亿英里。
(4)岩石从高层建筑物上落下时, 1 秒钟后速度达到 32 英尺每秒, 2 秒钟后为 64 英尺每秒,
3 秒钟后为 96 英尺每秒,依此类推每秒钟增加 32 英尺。
A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B .举例子 作比较 下定义 列数字
C .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D .下定义 分类别 作比较 列数字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1)句, “例如物质”表明该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句, “现在所用的化学推进火箭”推力不够与“远程飞行所需的推力”之多形成比较,运
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句, “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是对“光年”一词的解释,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4)句, “1 秒钟”“32 英尺”“2 秒钟”“64 英尺”等词,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故选 B。
3 . (本题 3 分)(20-21 高二下 ·全国 ·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过年过节,花销多些是应该的,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收入身体力行,千万不要过度消
费,那样不符合我国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B . 自从达尔文进化论出现,就有人把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理论移植到社会领域,鼓吹
残酷竞争,殊不知, 一团和气与互相协作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C .国有银行开始清理国有工商业的不良债务,冲销了大约 200 亿元,但对国有企业的
巨大账额来说,这实在是螳臂当车。
D.“茅台将申请奢侈品资格” 的消息让茅台集团进退维谷, 集团既想打造国际品牌, 又想
实现“让老百姓喝得起” 的承诺。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 “身体力行”表示不仅在口头上主张、赞同或接受;而且也努力去做。句中语境说明要根
据自身条件进行消费,望文生义。
B. “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句中语境说明社会发展需要和
谐,望文生义。
C. “螳臂当车” 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语境是说 国有银行的做法对于国有企业的巨大账额来说是力量太小, 改变不了问题, 不合语境, 可改
为“杯水车薪”。
D.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文中指茅台集团在打
造国际品牌和实现承诺之间进退两难,正确。
故选 D。
(本题 6 分)(22-23 高三上 · 江苏南京 · 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都分别 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
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
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
① ,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 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
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 有碧波荡漾的海洋, 有凉爽的森林, 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
个② 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③ ,
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 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
住在叫作“地球 ”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有删改)
4 .(3 分)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
5 .(3 分)下列各选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一段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穿堂一百——一百五十! ”阿 Q 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
面的人物的腰间。
B .M31 有两个伴侣,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待在座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
圆星系束缚在一起。
C . (大哭) 哦, 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 你是萍, ——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 .两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与吴祥子,正在低声地谈话,看样子他们是北衙门的
办案的(侦缉)。
【答案】4 . ①茫无际涯 ②生机勃勃 ③人才济济 5 .D
【解析】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形容宇宙之大,可用“茫无际涯” 。“茫无际涯”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
第二空语境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可用“生机勃勃” 。“生机勃勃”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
第三空结合“探索”“知识”“勤学好问”等分析, 此处主要讲人才多, 可用“人才济济”。“人才济
济” ,形容有才能的人非常多。
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第一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B.破折号表示插入;
C.破折号表示转移话题;
D.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 D。
(本题 9 分)(21-22 高二下 ·全国 ·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 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 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 在历史上备受推崇, 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 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 同样闪烁着先哲智
慧的光芒, 然而遗憾的是, 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 所以今天仍有必要
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似盖 笠, 地法覆槃。 ”古人于伞盖之下, 仰观其形有若天穹, 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 就成为 一幅盖天图。 与盖相类者有笠, 笠无柄, 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 作用与盖 相同, 故有“盖笠 ”一词。但笠小盖大, 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 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
天 ”的原因吧。
6 .(3 分)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句子“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 中的引号作
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记住了。
B .荷兰有“风车之国” 的美誉。
C .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D .你这个把白说成黑的人可真“ 了不起”!
7 .(3 分)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8 .(3 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 “两派都创造了许多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
示天象的天文仪器”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6 .B 7 . ①句中把“伞盖” 比作“天穹” ,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伞盖和天穹的形状相似;
③具体形象地描述了盖天图的由来。 8 .原文是将定语从句子中单独拿出来放到后面加
以强调,突出了创造天文仪器的目的,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改句没有这样的效果。
【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句子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A .表示引用。
B .表示特定称谓。
C .表示强调突出。
D .表示讽刺否定。
故选 B。
7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古人于伞盖之下, 仰观其形有若天穹” 中把“伞盖” 比作“天穹”,因为伞盖和天穹的形状相似,
都是圆形,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天穹”遥远而且抽象,用“伞盖”来比喻“天穹” ,具体形象可感。“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
就成为一幅盖天图”也写出了盖天图的由来。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和改句的区别在于“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 的位置不同。
原句中“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是单独成句的, 且放在句子的后半部分, 这样能 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创造天文仪器的目的。而改句中“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
示天象”是作为定语成分修饰天文仪器的, 放在句子中间, 不显目, 起不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 6 分)
(本题 6 分)(22-23 高一上 · 山东济南 · 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注]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指北宋灭亡已三年。
9 .(3 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宏观视野中隆
重推出岳阳楼。
B .诗的颔联描写了静态舒缓的景物,日暮时分,诗人徘徊在山水之间,其主体形象呈
现在读者面前。
C .诗人在颈联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
心中的愤懑之情。
D .本诗风格雄阔沉郁,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诗人心系家国、忧
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10 .(3 分)本诗尾联情景相生,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
【答案】9 .D 10 . ①尾联情景相生,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 伤情, 发出了“无限悲” 的感慨。 “风霜” 寓意双关, 既指秋色浓重, 又与自己的“ 白头”相映衬, 且暗示了政局的严峻, 国家的动荡。 “老木苍波”借景抒情, 既指眼前萧瑟的实景, 又是作者 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气韵苍凉。 ②“无限悲”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沦落天涯
的无尽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韶华已逝的落寞伤悲,使诗人感慨万端。
【解析】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议论”错,本诗前两联叙事、写景,后两联抒情,没有议论的表达方式。
故选 D
10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尾联“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意思是“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
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作者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 全篇。此时, 诗人已届四十, 到了不惑之年, 所以言“ 白头” ;不说伤今, 而言“ 吊古” ,含蓄 蕴藉, 意味深长; “风霜” 明指自然事物, 实喻社会现实, 语意双关; 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
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有着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的沉郁慷慨的风格。
这一联似乎是诗人自语, 未老先衰头已白, 为国事, 为家事, 为自己, 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 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 吊古伤今, 感怀伤时, 在秋霜的季节里, 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 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 就像是作者自己。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 国破家 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一联运用借景抒情、双关手法,情景相生,含蓄蕴藉,
表达作者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6 分)
11 . (本题 6 分)(20-21 高二下 ·全国 · 期末)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
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诗人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 , 。”
(2)《客至》中,杜甫笔下的“ , ”写乡村生活率真纯朴的人际关系,
颇有陶渊明“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之趣。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
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答案】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
余杯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酌”“翁”“篱”“巷”。
四、现代文阅读(共 34 分)
(本题 17 分)(20-21 高二下 · 北京西城 · 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第一个堪称科学理论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盖天说主张天地是两个中央凸
起的平行平面, 天在上, 地在下, 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该说还找到了适
合这种模型的数学方法, 那就是在立竿测影基础上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 性质,测算各种天文数据。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 辰的运行, 还能够编制历法, 满足社会需求, 能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 具有很强的应用价 值。它对日月星辰运行的预测、对二十四节气的预报, 能够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 因此, 它
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有力挑战。来自四川的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提出了一种新主 张: 天是个圆球, 天包着地, 天大而地小。这种主张, 后来被人们称为浑天说。浑天说与盖 天说本质上完全不同, 盖天说主张天在上, 地在下, 天地等大; 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 地在 内, 天大地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 究竟是浑天说正确, 还是盖天说合理, 天文学界的争 论一直不绝如缕, 总的趋势是信奉浑天说的人越来越多, 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
构认识的主流。
浑盖之争涉及宇宙结构问题的方方面面。西汉末年, 著名学者扬雄撰写了《难盖天八事》 一文, 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 逐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 有理有据, 是盖天说无 法辩解的。浑天说也有自己的软肋。浑天说主张天在外, 表里有水; 地在内, 漂浮水上。这
一主张成为盖天说批驳的重点。
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旷世学术之争, 我们发现, 古人在这场争论中, 秉持着一个重要原 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 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 的哲学观念。比如, 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 从这个观念出发, 如果承认这 一前提, 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 因为阳气轻清, 阴气重浊, 轻清者上浮为天, 重浊者下 凝为地。但古人在争论中, 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 他们所关注的, 是究竟哪种学说 更符合观测结果。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 是中国古代天文学
的一个优秀传统。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 政治等非学术因素也没有介入到这场争
论之中。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 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贯穿于这个时 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 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 促成了中国古 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 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圭臬的《太初历》, 是浑盖 之争的直接产物; 又如, 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 勾股定理 ”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 是在 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类似例子, 不胜枚举, 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 历史上有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 它表 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 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
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取材于关增建《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材料二
天地关系、宇宙结构, 自古就引起人们的思考, 以盖天说与浑天说的争论最为持久。在 长期争论中, 以实际天象作为检验的唯物主义思想原则再次得到了尊重。由于浑天说不借人
为的假说就能很完满地解释一些基本天象,因而为多数人和历法家们所接受。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中国古代科学很早就努力探索天体运动的原理。这一思想不断被后来的学者接受, 如沈括对 不是每次朔都发生食的解释, 郭守敬对日月运动追求三次差四次差的改正, 明清学者对中西
会通的研究,都体现了探求所以然的思想。
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 对于东西方古代天文学家来说, 都没有近代科学和万有引力定律 的理论武装, 要探求天体运动的原理都不会成功的。古希腊学者用几何系统推演法, 设想出 天体绕转的具体形状, 以预告它们的位置。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 取得大量数据, 通 过这些数据设计出一套代数学的计算方法, 目的也是预告天体的位置。怎么能说用几何模型 形象地描述了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知其所以然, 而以数学计算法求得相似的结果就不是知其 所以然呢?星图和星表都能描述天体的位置, 几何作图法和解析法都能求出一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方法不同, 结果一致, 我们怎能扬此抑彼呢?事实上, 中国古代历法中许多表格及 计算方法都可以找到几何学上的解释。学者们曾分别以几何学方法和代数学方法对中国历法
中有关日月合朔中一些问题的计算方法做过解释,结果是相通的。
此外,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许多天象都有深刻的思考并力图给予解释。盖天说和浑天说 都努力设法解释昼夜、四季、天体周日和周年视运动的成因, 对日月不均匀运动也曾给予解 释; 后代学者对气的讨论, 右旋、左旋的争论, 地游和地转的设想等等, 都反映了探求原理 的思想。尽管他们是不成功的或缺乏科学根据的, 但不能因为不成功而否定他们的努力。探
索原理的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在指导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工作。
(取材于李慕南《古代天文历法》)
12 .(3 分)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浑盖之争”特点的一项是( )
A .这场论争延续的时间很长,共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
B .这场论争中,双方争辩激烈,前后参与论争的人员众多。
C .这场论争涉及多个领域,受到文学、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D .这场论争影响很大,使中国古代天文学获得了诸多成就。
13 .(3 分)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天说能接受观测实践的检验,因此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正确的。
B . 《太初历》的编纂、 “勾股定理” 的形成等很多例子,都与浑盖之争有关。
C .浑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与盖天说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D .扬雄所写《难盖天八事》,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列出八条证据来批驳盖天说。
14 .(3 分)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东西方古代天文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西方古代天文学家的研究路径不完全相同,但我们不应该扬此抑彼。
B .古希腊学者在研究天体绕转的问题时,主要采用的是几何系统推演法。
C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数据设计出一套预告天体位置的代数学计算法。
D .中国古代历法中,全部表格以及计算方法都可以找到几何学上的解释。
15 .(4 分)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汉朝起浑盖之争一直未中断,争论过程中浑天说逐渐胜出,成为主流认识。 B .相比于浑天说,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更契合。 C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D .天文研究中,对同一问题采用几何法还是代数法,所得到的结果将完全不同。
16.(4 分)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 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呈现出的优点和不足。
【答案】12.C 13.B 14.D 15.D 16.优点: ①重视实际应用, 能为人们 的生产生活提供一定帮助;②重视实际校验,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色彩;③努力探求原理,
在知其然的基础上,也求知其所以然。
不足: ①某些研究和描述是错误的; ②缺乏理论武装和科学依据,并非完美无缺。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受到文学、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错误,原文是“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
之外,政治等非学术因素也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 ,应是没有受到文学、政治等因素的
影响。
故选 C。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 因此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正确的”错误,原文是“ 因此,它是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
结构理论,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
C.“浑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 ,原文是“盖天说主张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
大;而浑天说主张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 ,选项张冠李戴。
D.“从观测依据的角度列出八条证据”错误,原文是“从观测依据到数理结构等八个方面,逐
一对盖天说作了批驳” ,不是八条证据。
故选 B。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全部表格以及计算方法”错误,原文是“ 中国古代历法中许多表格及计算方法都可以找到
几何学上的解释” ,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 D。
15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所得到的结果将完全不同”错误,原文“学者们曾分别以几何学方法和代数学方法对中国
历法中有关日月合朔中一些问题的计算方法做过解释,结果是相通的” ,结果相通,不是完
全不同。
故选 D。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优点:根据“该说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还 能够编制历法, 满足社会需求, 能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 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判断一个 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可知,重视实际应用,能为人们的生产生活
提供一定帮助;
根据“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重视实际校验的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
传统”可知,重视实际校验,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色彩;
根据“ 中国古代科学很早就努力探索天体运动的原理。这一思想不断被后来的学者接受,如 沈括对不是每次朔都发生食的解释, 郭守敬对日月运动追求三次差四次差的改正, 明清学者 对中西会通的研究,都体现了探求所以然的思想”可知,努力探求原理,在知其然的基础上,
也求知其所以然。
缺点:根据“尽管它对宇宙结构本身的描述是错误的”可知,某些研究和描述是错误的; “尽
管他们是不成功的或缺乏科学根据的” ,缺乏理论武装和科学依据,并非完美无缺。
(本题 17 分)(20-21 高二下 · 山东泰安 · 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达尔文在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巨著中, 创立了以“ 自然选择” 为核心的科学进化论, 大 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这部经典著作中, 达尔文以诚实的态度提出
了进化论中的一系列难点,其中一个就是“寒武爆发”。
所谓“寒武爆发” ,是指在寒武纪(距今 5.7 亿年前至 5.0 亿年前)初期世界各地不约而 同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腕足动物、棘皮动物、须腕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 几乎都在此时出现。在我国澄江 动物群中还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有“ 突然爆发” 的事件, 认为无脊 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 是生物逐步进化, 即连续渐进的结果; 现在 人们感到突然,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 中间型过渡生物”。他在《物种起源》中, 说自己的进化论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 ,还多次宣告“ 自然界无跃进”。这是达尔文学说的 第一个缺陷, 也是达尔文的第一个可悲之处。事实上, 生命演化史上的爆发远不止寒武纪初 期一次, 还有三叠纪初的大爆发、第三纪初的大爆发等; 自然界也绝不是“无跃进”。生物的
演化亦不完全是连续渐进的。
鉴于大量的事实, 美国科学家 N·埃尔德雷奇和 S·J·吉尔德于 1972 年提出了生命演化的
全新理论“ 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 而是
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 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 根据基国 突变学说,生物演化进程应该是间断平衡图形;认为新种的形成不是缓慢变异积累过程,而 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间断平衡论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观点看待生物进化史, 向达尔 文进化学说提出了严重挑战。它比较合理地解释了生命历史上的许多化石纪录: 即生物界的 突进、跃变, 是可以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例如, 在中国南方古生界和中生界之 间往往是连续沉积的, 看不到长时间的间断, 但是古生界的生物与中生界的生物都发生了突 变, 无论是腕足类、双壳类、有孔虫类、牙形石、三叶虫类、珊瑚类等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或绝灭和新的生物的爆发。而且, 可以说生命演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
待的“ 中间型过渡生物” ,这都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无法解答的。
(摘编自孙关龙《中国大百科全书》《达尔文进化论的五大缺陷》)
材料二:
今天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达尔文是错误地把即使在最纯的群体里也会出现的细微的、 连续的、偶然的变异,当作是自然选择的材料。因为事实已经证明,这些变异不是遗传的。
这个事实很重要,值得作简要的说明。
如果你拿来一捆纯种大麦, 一个麦穗一个麦穗地测量它们的麦芒的长度, 并根据统计数 字作图, 你将会得到一条钟状的曲线。换句话说, 一定的中等长度占优势, 以一定的概率向 二个方向偏离。现在把一组麦芒明显超过平均长度的麦穗拿出来, 麦穗的数目足够在地里播 种并长出新的作物。对新长出的大麦作同样的统计时, 我想, 达尔文是会发现向右方移动的 相应的曲线的。换句话说, 他可以期待通过选择来增加麦芒的平均长度。如果用的是真正纯 种繁育的大麦品系, 就不会是这种情况。从选出来播种的大麦的后代那里得到的新的统计曲 线,跟第一条曲线将是完全一样的,即使选麦芒特别短的麦穗作种子,也将是完全一样的。 因为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 所以选择没有效果。它们显然不是以遗传物质的结构
为基础的,而是偶然出现的。
可是, 在四十多年前, 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 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 也 有极少数的个体,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 的变化。 “跃 迁式” ,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 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这使我想起了量子论物 理学家——在两个相邻的能级之间不发生中间能量。打个比喻说, 德弗里斯的突变论, 不妨 称为生物学的量子论。以后我们将会明白这可不是比喻。突变论实际上是由于基固分子中的 量子跃迁所引起的。 1902 年,当德弗里斯第一次发表他的发现时,量子论的问世还不过二
年时间。因此,要由另一代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足为怪的!
突变同原始的、未变的特性一样, 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比如, 上面讲到的大麦 的第一次收获中,会出现少量的麦穗的麦芒长度大大超过了变异范围,比如说是完全无芒。
它们可以代表一种德弗里斯突变, 并将生育出一模一样的后代, 就是说, 它们的所有后代全
都是无芒的。
因此,突变肯定是因此宝库中的一种变化,而且必须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 由于突变繁育模样相同的后代, 所以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通过不适者淘汰、最适者生存而 产生物种的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在达尔文的学说里, 恰恰必须用上述所谓的“ 突变”来代替
他的“ 细微的偶然变异”。
(摘选自薛定谔《生命是什么 ——生物细胞的物理学见解》1944 年出版)
17 .(3 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武纪初期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以及个别脊椎动物,在世界各地几乎不约而同地
突然出现,充分证实了“生命大爆发” 的存在。
B .达尔文认为,寒武纪初期世界各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是生物逐步进化的
结果,人们感到突然,只是因为缺乏有关证据。
C .“ 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间断平衡图形,而非达尔文
强调的连续渐进的线性进化图形。
D .所谓“跃迁式”变化,并不只是说这个变化有多么大,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
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中间形式。
18 .(3 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没有地质间断的层序中发生的生物界的突进、跃变所留下来的化石记录完全颠覆
了科学进化论,使“ 间断平衡论”得到比较合理地证明。
B .基本找不到达尔文所说的“ 中间型过渡生物” ,证明生命演化过程不是缓慢变异积累
的过程,新种的形成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
C .用真正纯种繁育的大麦品系播种后得到的麦芒平均长度的统计曲线,跟第一条曲线
完全一样,证明这些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
D .物种发生突变的比例虽然很低,但也需要用遗传物质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因为
突变同未变的特性一样,也是丝毫不爽地遗传下去的。
19 .(3 分)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一项是( )
A .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
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
B .在英国工业革命前,某种飞蛾的颜色呈灰白色;工业革命以后,空气污染,树皮由
白变黑,飞蛾的颜色也跟着变成黑色了。
C .新的改良变种必将取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
度上就成为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
D .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门类和已灭绝的生物,都突然出现在寒武纪地层,而更古老
的地层中却没有其祖先的化石被发现。
20 .(4 分)结合两则材料,简述“科学进化论”“ 间断平衡论”“德弗里斯突变论”三种生物学理
论的异同点。
21 .(4 分)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答案】 17 .C 18 .A 19 .D 20 .相同点:都认为物种是渐进式进化。
不同点:
(1)达尔文“科学进化论” 只承认渐进式(连续性),即这种进化是缓慢、连续不间断的,
不相信进化中有突变和跃进;
(2)“ 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这里的“ 突进”强调突然发生、
不连续性(间断):
(3)“德弗里斯突变论”强调不连续的“跃迁式” 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缓慢长期的。
21 .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使用了例证、对比论证、比喻、 因果等论证方法, 论证充分有利。首先提出观点, 阐明达尔文进化论的错误之处, 即否认突 变,只认可自然选择和渐进。然后用三个段落进行分析论证,证明渐进式的不合理以及“跃 迁式” 突变的存在。最后在开头段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总结,升华论点,全面辩证地分析了达
尔文进化论既有不全面、不合理处,又有它的科学性。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以及个别脊椎动物”错, 材料一第二段说“所谓‘寒武爆发’,是指在 寒武纪……初期世界各地不约而同地突然爆发出众多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
门类,几乎都在此时出现” ,可见选项杂糅了信息,修饰限制语出现交叉错误。
B.“ 只是因为缺乏有关证据”错,结合材料一第二段“达尔文不相信进化中……认为无脊椎动 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 是生物逐步进化, 即连续渐进的结果; 现在人们 感到突然, 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 中间型过渡生物’”分析,可见选项原因表述绝
对,两点误为一点。
D.“并不只是说这个变化有多么大”错, 结合材料二第三段“‘跃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
当大的”分析,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 C。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A.“完全颠覆”错,材料一结尾处说“例如,无论是……都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或绝灭和新的生
物的爆发。而且,可以说生命演化的绝大多数突变阶段都找不到达尔文所期待的‘ 中间型过
渡生物’,这都是达尔文的渐变论无法解答的”,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 A。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观点分析论据的能力。
达尔文的观点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 ,还多次宣告“ 自然界无跃进” ,生物的演化是连续渐
进的, ABC 均符合达尔文连续进化说。
D.属于达尔文的一个难题,不符合他的进化论认知,强调突然爆发,中间有“ 间断”。
故选 D。
20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不同信息并归纳要点的能力。
(1)相同点:
结合“达尔文在划时代的《物种起源》巨著中,创立了以‘ 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科学进化论,
大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四十多年前, 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 即使 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 也有极少数的个体, 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 出现 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的变化”“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 而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等句
段分析,得出相同点:都认为物种是渐进式进化。
(2)不同点:
结合“‘ 突然爆发” 的事件,认为无脊椎动物的主要门类在寒武纪初期几乎同时出现,是生物 逐步进化,即连续渐进的结果;现在人们感到突然, 一是地质上有间断,二是未找到‘ 中间 型过渡生物’。他在《物种起源》中, 说自己的进化论是‘缓慢而渐进的进化论’,还多次宣告
‘ 自然界无跃进’”分析得出达尔文进化论观点。
结合“鉴于大量的事实,美国科学家 N·埃尔德雷奇和 S·J·吉尔德于 1972 年提出了生命演化 的全新理论‘ 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演化的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连续渐进的过程, 而 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过程; 认为生物演化过程不完全是达尔文强调的线性进化图形, 根据基 国突变学说,生物演化进程应该是间断平衡图形;认为新种的形成不是缓慢变异积累过程,
而是由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离形成”分析,得出“ 间断平衡轮”。
结合“可是,在四十多年前,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即使是完全纯种繁育的原种的后代里, 也有极少数的个体, 比如说几万分之二或万分之三, 出现了细微的但是‘跃迁式’的变化。 ’跃 迁式’,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在未变和少许改变 之间没有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分析, 得出“德弗里斯突
变论”。
综上可见不同点:达尔文“科学进化论” 只承认渐进式,即这种进化是缓慢、连续不间断的, 自然选择性, 不相信进化中有突变和跃进; “ 间断平衡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突进与渐进交替的
过程: “德弗里斯突变论”强调不连续的“跃迁式” 的变化,这种变化也是缓慢长期的。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行文脉络的能力。
(1)第一段先总说,提出问题,指出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错误认识:达尔文把即使在最纯的 群体里也会出现的细微的、连续的、偶然的变异, 当作是自然选择的材料。因为事实已经证
明,这些变异不是遗传的。
第一段结尾处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个事实很重要,值得作简要的说明”。
(2)第二、三、四三段分析观点,即达尔文的观点为何是错的:
第二段使用例证、对比论证法, 得出因为细微的、连续的变异不是遗传的, 所以选择没有效
果。它们显然不是以遗传物质的结构为基础的,而是偶然出现的。
第三、四两段介绍荷兰人德弗里斯发现的“跃迁式”变化从而论证达尔文的错误:“跃迁式”, 并不是说这个变化是相当大的, 而是说这是一种不连续的变化, 在未变和少许改变之间没有
中间形式。德弗里斯称之为突变。重要的事实是不连续性。使用比喻论证、例证。
(3)第五段在第四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总结全文,使用因果论证,总结整个文段,说明达 尔文认识论中存在的问题, 并照应材料一第一段所言, 承认达尔文的科学认知: 用遗传物质 中的某些变化来说明它。由于突变繁育模样相同的后代, 所以突变是达尔文描述的、通过不 适者淘汰、最适者生存而产生物种的自然选择的合适材料。在达尔文的学说里, 恰恰必须用
上述所谓的“ 突变”来代替他的“细微的偶然变异”。
综上: 本文段既说明了达尔文进化论中错误之处, 也论证了它的科学而合理性所在, 公正合
理地进行分析,有理有据,看问题全面,体现了发展和辨证观。
五、作文(共 50 分)
22 . (本题 50 分)(2020·河北石家庄 ·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人定胜天 ”“制天命而用之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几乎获得最大程度 的彰显。但人类对自然本身的价值、需求的关注依然极为有限, 使得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和 生态环境问题, 以海啸、地震、物种灭绝、资源枯竭乃至各种疫病肆虐横行的形式爆发出来。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 再次提醒并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 因自然而生, 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 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的生态文明理
念。
这不得不促使我们进行反思。
要求: 自拟标题, 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2020 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这给各国人民带 来了巨大的伤害, 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次疫情爆发的原因, 专家推测 病毒来自蝙蝠——一些人为了口腹之欲吃了携带病毒的蝙蝠, 导致感染, 出现了人传人的现 象,从而引发了这起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不得不促使我们进行反思, 作为宇宙之精华,
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呢?
自古以来, 淳朴的国人坚信“人定胜天” 、“制天命而用之” ,在生产力低下的当时, 充分
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这对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这也不代
表着人们可以蔑视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大禹治水便为后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他遵循规律, 改变他父亲鲧用“堵”治水的方法, 取而代之的是“导” ,终于取得了巨大成效。再如, 闻名世 界的都江堰也是李冰父子在尊重自然的情况下, 总结历代民众治水经验, 巧妙地因势利导而 创造的杰作。无论是大禹, 还是李冰父子, 他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 都是在尊重自然
的力量的基础上谋事的。
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很多人却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 肆意掠夺。 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人们很喜欢吃发菜, 因此, 它的需求量很大, 很多人纷纷涌到 草原上去搂发菜, 可这种行为对自然的破坏性极大。国家每年因搂发菜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 近百亿元, 而发菜收益仅几千万元。更为严重的是草原植被受到大面积破坏, 原本十分脆弱 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加速了草原沙化和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想想, 这是多么的得不偿 失。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列举很多, 例如对鱼翅的追捧……这令多少鲨鱼陷入被杀戮的漩涡啊。
这种种行为,事实上就是将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由此造成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因自然而生, 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 经济要发展, 自然环境也应改善。幸亏, 我 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了我们近些年的一个发展理念。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50 多年来, 他们听从党的召唤, 在“黄 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 塞罕坝精神, 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果没有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塞罕
坝林场也不会取得今天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们要坚守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原则, 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共同价 值观, 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之于世界, 乃至人类自
身的真正意义,才能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美好地球家园” 的道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 材料, 概括出材料的主旨, 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
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 是叙事类、说明类, 还是描写类; 然后针对不 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 起来比较简单, 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这则作文材料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 让考生思考 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罗列了荀子的观点“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 ,也列举了我们的生态 文明理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 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可以说指向是非常清楚的。考生可以由新冠肺炎疫情谈起,谈自
己对人和自然的认识。
参考立意: 人与自然, 构成命运共同体; 善待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危机和生态环
境问题不容忽视;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开头可以结合本次新冠肺炎 疫情分析,这引发我们反思“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呢”。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自古以来,淳朴的国人坚信“人定胜天” 、“制天命而用之”, 在生产力低下的当时, 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 这对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有一定 的促进作用的; 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很多人却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 肆意掠夺, 由此造成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因自然而生, 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 经 济要发展,自然环境也应改善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期待,如“坚守敬畏自然、尊重 生命的生态伦理原则, 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生产
生活方式以及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之于世界,乃至人类自身的真正意义”等。
【素材】
1.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国际上出现 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 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 树 立“生态整体主义” 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
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2.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 的生命和生意, 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 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 的境界, 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 物之生意” 。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 “与自己意思一 般。 ”又说: “观天地生物气象。 ”周敦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 意”是“我”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颢养鱼, 时时观之, 说: “欲观万物 自得意。 ”他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云淡风轻近午 天, 望花随柳过前川。 ”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 ,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浑然与物
同体” ,得到一种快乐。这是“仁者” 的“乐”。
3.在这个生命世界中, 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有机整体, 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 自然也 存在于人类之中, 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在这个生命世界中, 所 谓敬重自然, 就是人与自然万物的互相尊重、休戚与共, 就是人类始终不放弃对自然万物的 关怀与呵护, 时刻关注自身对自然万物责任与担当; 在这个生命世界中, 不同国家地区、民 族种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在灾难、疫情面前没有民族种族、富裕贫穷和发达落后之分, 人 类唯有携起手来,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坚守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原则, 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产力发 展、科技进步之于世界, 乃至人类自身的真正意义, 才能在“清洁美丽世界”“美好地球家园”
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道路上,真正实现跨越性的发展和进步。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 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 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 和感情倾向)。第二步, 选择角度, 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 材料, 可从多角度立意, 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 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 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 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事多因” 的材料, 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 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 就产生了几
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