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7-04 20: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P38-39页例1、例2,练一练和练习九1、2。
教材简析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新增加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为学生后面继续学习比例打基础。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求图形所有的对应边都要相同的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形象的显现出比例的基本内涵。所以我在设计本课时把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整合,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对应边长变化的比是相等的。课中我安排了三次比较:
第一次比较:让学生直观的比较变大和放大,认识图形放大的数学含义。导入阶段我将原图做了三种不同的变大,学生在三幅图中找出长宽同时扩大的那一幅。这样做直观的凸显了放大的数学本质:即保证形状不发生改变。因此,第一次比较意在由我们生活中通常说的“放大”自然过渡到数学中图形的“放大”。
第二次比较:比较原图形和不同比例放大后的三个图形为什么会形状不变。学生在比较后得出同一个图形长宽的比是不变的。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宽的变化和比的变化,更好的掌握概念的本质内涵。
第三次比较:将小朋友的正常图与经哈哈镜变化后的图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出图形的放大缩小必须按正常的比例,否则就会闹出笑话,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引导同学们在具体情境中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中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中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
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套娃。
教学过程
一、对比导入、揭示课题
1.实物演示并配合教师提问:顾老师去旅游时买了一样纪念品(配合动画),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观察比较他们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相似,大小不同)
2.情景导入:前几天我们一起去教育实践基地,顾老师还拍了一些照片,大家想不想欣赏?(小照出示)
两种局部放大并提问:看得清吗?这样放大行吗?你说怎样放大才能行啊?
3.揭题:看来图形放大与缩小也有学问啊!今天我们就一起带着数学的眼光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数形结合,探索新知
1.教学图形的放大。
(1)出示小照片后提问:这张照片: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变化后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这张照片是放大还是缩小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放大后的长或宽与放大前的长或宽的关系。
(2)引入对应边的概念:我们把放大后的长与放大前的长叫做一组对应边(板书:对应边)这幅图上还有其它的对应边吗?(宽)我们再来看这组长方形,长和宽各扩大了几倍?
(3)揭示:所以我们说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2:1,也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我们来看几道填空题:(课件)
①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放大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 )的比是(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 )的比放大。
②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按4:1的比放大后现在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③一个长方形原来长3厘米,宽2厘米,按( ):( )的比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
2.教学图形的缩小(淡化左图,重新变出缩小图)
(1)提问:现在这幅图缩小还是扩大?
学生思考:我们把照片按1:2的比缩小,对应边长是原来的( ),现在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2)追问: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并完成习题1(课件显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体会。
追问:为什么④号不是①号放大的?
小结:图形放大或缩小时要注意什么?(所有对应边都要同时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板书:同时 相同的比)
4.巩固概念,分层练习
教师呈现习题2(学生看屏幕后读题)
思考:按3:1的比放大长方形,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如果按1:2的比缩小长方形,长和宽又是多少呢?会画吗?(学生画图)
引导:观察上面的3 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化了,但形状不变)(板书:大小变化,形状不变)
追问:为什么形状会不变呢?
5.呈现习题3(探索三角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规律)
(屏幕出示)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评讲时学生再结合自己画出的图形说说怎样画的。
提问:猜一猜,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吗?量一量! 你的测量与计算能证明什么?
探索前后项不是1的比如何操作:如果按3:4缩小正方形该怎样操作呢?完成了这个练习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思考一下:
(1)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 )发生了变化,( )不变。
(2)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
(3)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
三、运用概念,动手操作
1.呈现习题4。
在等腰三角形和圆形中任选一个图形,再选定一个比,把它放大或缩小。可以怎么画呢?(学生展示作业)
2.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教育。(课件:如何看待同学的优点和缺点)
四、自主评价,总结提升
1.今天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本课)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应用。(课件:音乐配图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