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过关检测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1《谏太宗十思疏》过关检测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4 23:0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过关检测
(时间:40分钟 分值:60)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不处其厚 处:保持
B.则纵情以傲物 物:人
C.仁者播其惠 惠:恩惠
D.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D.技盖至此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B.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水道。
C.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
D.永保无疆之休 休:休息,安息。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择善而从之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以怒而滥刑        B.人君当神器之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C.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下列四组句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情不胜其欲
项王曰:“沛公安在?” 沛公不胜桮杓
C.简能而任之 D.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与“克勤克俭”的“克”字含义相同,
B.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游为“游”。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中的“景”与“高山景行”中的“景”含义不同。
D.三驱,指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设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以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了上天给予的重大使命
B.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引起民怨不在于事情的大小,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
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光大九种美德的修养
D.文武争驰,在君无事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就可以无所事事了
9.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连用三句构成排比,对仗工整,比喻精切,说明人君安国“必积德义”,为下文蓄势。
B.作者用三个含“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论证,将下愚和明哲对映,这是委婉陈述,也是严肃的劝谏。
C.“人君”句开始,作者扣住君主的作为,正面立说,强调“居安思危,成奢以俭”的重要。
D.全段多用骈偶,或相对为文,辞工文畅,音律和谐,铿锵成韵,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10.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接着,在原来比喻的基础上从反面设喻,一正一反,对比鲜明。
B、第二段指出历代帝王能有好的开始却不能坚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劝说唐太宗要竭诚以待下。这给当时骄奢忘本的唐太宗当头棒喝。
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内容,是“积其德义”的具体化。并诚挚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劳神苦思”了。  
D、进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直言不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效果强烈,而有时是最冒险的;另一种就是婉转进谏,更像是在讲故事,却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种。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资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①引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贞观十年,为侍中。后幸洛阳,次昭仁宫,多所谴责。征曰:“隋惟责不献食,或供奉不精,为此无限,而至于亡。故天命陛下代之,正当兢惧戒约,奈何令人悔为不奢。若以为足,今不啻足矣;以为不足,万此宁有足邪?”帝惊曰:“非公不闻此言。”
十七年,疾甚。征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
(节选自《新唐书 列传二十二》,有删减)
[注]①隐太子:指李建成。
(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B.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C.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D.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征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蚤从征言”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蚤”字含义相同。
B.“封钜鹿县男 ”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封”字含义不同。
C.“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与“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两句中“下”字含义不同。
D.“不言而化”与“自言身化促织”(《促织》)两句中“化”字含义相同。
1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经历坎坷。他年幼命途多舛,处境悲凉。曾先后受任于元宝藏、李密、窦建德、李建成和李世民。
B.魏征正直敢言。当身为皇帝的李世民责备魏征令他们兄弟相争时,魏征却直言若太子听从自己的建议,便不会有杀身之祸。
C.魏征尽忠职守。他感激太宗的知遇之恩,积极进谏,共上奏二百多条奏章,全都切中事理并合乎太宗心意。
D.魏征胸怀社稷。他以隋朝灭亡的教训劝谏太宗知足节用;他劝谏太宗“十思”,并为其描绘了治国理政的美好图景。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
(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1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魏征有远见?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说明能开始一项事业的人实在很多,但能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2)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们。《谏太宗十思疏》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          ”。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
(4)《谏太宗十思疏》中,戒赏罚不公(主观),劝说太宗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的两条是:“         ,         ”。
(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
《谏太宗十思疏》过关检测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二、简答题
14.(8分)
(1)
(2)
15.(3分)
16.(每空1分,共10分)
(1)
(2)
(3)
(4)
(5)
《谏太宗十思疏》过关检测答案
1.【答案】C【详解】C.错误。惠:仁爱,宽厚。句意: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
2.【答案】A【详解】A.无通假字。句意: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B.“振”同“震”。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威吓他们。C.“简”同“拣”。句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D.“盖”同“盍”。句意:技术怎么竟会 超到这种程度啊?
3.【答案】D【解析】休:喜庆,福禄。句意:永保无穷的福禄。
4.【答案】B【解析】B项是形容词作名词,其他三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5.【答案】A【解析】A 项都作“因为”解释。B 项第一个助词“的”,第二个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第一个是所字结构,第二个和“为”连用表被动;D项第一个连词“就”,第二个为“就是”。
6.【答案】C【解析】A 项是“安定”与“哪里”;B项是“克服”与“承受得住”;C项都是“选择”;D 项是“治理好”与“整编”。
7.【答案】C【解析】都是“大、重大”的意思。句意:承受了上天的重大使命。/仰望高山,通行大道,寓意高尚的品行让人敬仰。
8.【答案】D【解析】“无所事事”错误,“无事”指无事烦扰。句意: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
9.【答案】C【解析】“正面立说”错误,应为“反面立说”。
10.【答案】D【解析】魏征用的是第一种。
11.B【解析】句意:这时,河北(黄河以北地区)州县曾侍奉过隐太子的人自觉不安,往往藏匿谋乱。魏征告知太宗说:“如果不向他们晓示最公正的诚意,祸患就不能解除。”“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者不自安”,主谓结构,“不自安”作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祸”作“不可解”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
12.D【解析】A.正确。“蚤”通“早”。句意:太子早些听我的话。/明天不可不早点来向项王谢罪。B.正确。动词,封赏/名词,边界。句意:封为巨鹿县男爵。/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C.正确。名词活用作动词,处于……之下/名词,下面。句意: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D.错误。动词,教化/动词,化为。句意: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自己说自己变成了一只促织。
13.B【解析】“当身为皇帝的李世民”错误,当时李世民还只是秦王,还不是皇帝。后有“即位”一词可提供辅助判断。
14.(1)(魏征)出使回来,太宗很高兴,和他日益亲近,有时延请至卧室,询问治理天下的事。
(2)如果真的能够见到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解析】(1)“使还”,省略句式,省主语魏征,(魏征)出使回来;“或”,有时;“访”,咨访、询问。
(2)“诚”,如果、果真;“自戒”,宾语前置,即“戒自”,警戒自己;“安”,使动用法,使……安宁。
15.(1)魏征知唐天命所归,劝李早做打算。(2)魏征曾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一)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放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通晓诗书术数。隋末大乱,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是说写得好,后来知道是魏征所作,立即招他前来。魏征向李密献上十条计策,不被李密采用。
后来追随李密来到京师,很长时间也没出名。魏征便请求安抚山东地区(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朝廷于是升任他为秘书丞,他便驾乘驿车急驰至黎阳。当时李还在为李密防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因叛乱起兵,振臂大呼,聚众数十万人,声威震动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如今您处在兵家必争之地,不早点图谋自全的办法,大势一去就不可挽回!”李收到信,就决定归附唐朝。时逢窦建德攻陷黎阳,抓获魏征,授予伪职,为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后,与裴矩逃入关,隐太子引荐他任太子洗马。魏征见秦王功高,暗中劝说隐太子早定对策。太子失败后,秦王责备(魏征)说:“你为什么要让我们兄弟互相争斗?”魏征回答说:“太子早些听我的话,就不会死于今天的祸事了。”秦王器重他敢于直言,没有怨恨之意。
秦王即帝位后,任命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爵。这时,河北(黄河以北地区)州县曾侍奉过隐太子的人自觉不安,往往藏匿谋乱。魏征告知太宗说:“如果不向他们晓示最公正的诚意,祸患就不能解除。”太宗说:“你去安抚晓谕河北(黄河以北地区)的人士吧。”(魏征)出使回来,太宗很高兴,和他日益亲近,有时延请至卧室,询问治理天下的大事。魏征也认为这种赏识是罕有的际遇,便说尽心中想法而毫无隐讳,共上奏二百多项提议,全都切合事理且合乎太宗之意。
贞观十年,(魏征)被任命为侍中。后来(太宗)出巡洛阳,停驻昭仁宫,(对地方官)很多指责和批评。魏征说:“隋朝因为责备(郡县)不进献食物,或是供物不够精美,在这些事上追求奢靡,没有节制,从而导致灭亡。因此上天命陛下取而代之,(陛下您)正应谨慎戒惧,约束自己,怎能让人为供应(的东西)不奢侈而感到后悔呢!如认为充足,如今(的供应)已经不止充足了;如认为不足,比这好万倍难道又会满足吗?”太宗感到震惊,说:“没有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
贞观十七年(634),魏征病重。魏征逝世后,太宗思念不已,登上凌烟阁观看功臣画像时,还赋诗痛悼魏征。
(二)
统治天下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非常注意加强自我修养,谦虚处世、自律言行,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16.(1)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2)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3)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 (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5)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