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04 10: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_ _,年级_八年级__,学科__历史___ 课型 新授课
授 课 人 班级 教案序号
课 题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了 解 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掌 握 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重 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难 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方 法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手 段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A、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在曲折中发展,出现工业化趋势;B、政治上:封建帝制解体,出现民主化趋势;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提倡民主科学的趋势。)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布置学生阅读104——109页全课内容,对外国传入的重要交通通讯工具、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事实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产生了什么影响?(A、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交通便捷];B、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也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2、 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淞沪铁路、“黄鹄”号轮船)教师小结、过渡:这是第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对中国的影响,使得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物质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与世界“接轨”。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陆续传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物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得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剧烈的变迁。文化生活的变迁1、19世纪70年代以后,传入的通讯工具是什么?(有线电报)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产生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 2、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照相和电影)3、中国电影历史上的三个“第一部”分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什么?(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B、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C、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奖的影片:《渔光曲》。)4、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哪一家?(《申报》)5、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商务印书馆)6、你能说出以下各时期兴办的刊物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吗?(组织学生“对号入座”:A、维新变法时期:《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B、辛亥革命时期:《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C、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每周评论》)教师过渡:随着文化生活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1、辛亥革命后,有哪些落后愚昧的习俗得到改变?(留辫、缠足、翎顶补服、跪拜礼、称呼等)2、这说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平等博爱、互尊自重)巩固小结1、梳捋本课知识线索和知识要素。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108页选择题:应选B(淞沪铁路)。3、提醒学生预习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当堂达标 课内达标 一、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 ①电报②电影③电脑④照相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3、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4、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5、1932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6、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当堂达标检测 课内练习
课外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