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__,年级_八年级__,学科__历史___ 课型 新授课
授 课 人 班级 教案序号
课 题 第8课 辛亥革命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目标 了 解 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掌 握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重 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 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方 法 指导自学、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归纳点拨
手 段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新学案94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学习洪秀全,当反清英雄;决心寻求救国道路)2、请几位学生根据33页插图,表演当年兴中会会员宣誓的情景。(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反清志士”的特点构思对白,即兴创作)3、10多年后,中国同盟会怎样建立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按下列要点启发学生回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选孙中山为总理;革命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机关刊物:《民报》)4、“三民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可参考下表进行启发分析)指导思想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同盟会纲领 推翻清朝统治 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改革土地制度《民 报》发 刊 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 推翻清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小结、过渡:两者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三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是孙中山对原来同盟会的纲领加以阐述和完善而已。这样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已经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了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后来,就是在三民主义的鼓舞下发生了武昌起义,并取得初步的胜利。武昌起义1、武昌起义爆发情况怎样?(可启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回答——时间:1911年10月10日;重要人物:金兆龙等革命党人;重要地点:楚望台军械库→武昌→汉口→汉阳→全国十几个省)2、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已经崩溃。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课本35页孙中山接受卫兵致敬的插图,就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7页“自由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达标检测 课内练习 一、选择题1、2007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 ,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 A .李鸿章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绩是领导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3、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4、 l912年1月1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庆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正式成立( )A.太平天国 B.南京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 D.中华帝国5、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 )A .结束了封建帝制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 .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 .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6、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D.都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福建的厦门和台湾的金门隔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望,其最近距离不足四千米。当人们在厦门岛东南面海滩游玩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峡两岸,各竖立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厦门一边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金门那边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请回答(1)“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作用?(3)是谁在《民报》上阐发“三民主义”的?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课外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