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使至塞上》教学课件(6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上《使至塞上》教学课件(6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4 13:3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5张PPT。上课使至塞上——王维使至塞上王 维
1.掌握诗歌朗读基本技巧,熟读成诵;
2.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情感;
3.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会简单的赏析.
  领悟诗歌的情感及艺术特色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简介作者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摘自苏轼《东坡志林》) 历史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为判官。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便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的情形。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找出诗中叙事的句子。
找出运用比喻的诗句。
找出描写边塞战士紧张生活,表现他们为国戍边战斗精神的句子。
你从诗人所写之景中品出了什么情感?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sàihòudūjì朗读注释:

1.“单车”二句:写轻车出使,慰问塞上将士。单车,轻车简从。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居延,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此二句一本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2.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3.孤烟直: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燧烟燃狼粪,取其烟直而聚,故云孤烟直。4.长河:指黄河。 5.“萧关”二句:写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首将(护都)正在前线。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jì),骑马的侦察兵。护都,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的大雁一般飞入胡人的上空。只见那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找出本诗的对偶句,写景句。 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你从诗中的语句看到了什么画面呢?具体说说。明确: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以自比,传达出诗人被排挤受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对塞外大漠风光的描绘,融情于景,表达了自己的孤寂情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叙事抒情绘景叙事出使边塞 内心抑郁 (即景设喻) 塞外风光 (千古壮观)情由事发景由事终结构全解山高路远理解诗句:单 车 欲 问 边
属 国 过 居 延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交代出使的目的以及经过的地点参考资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写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问”,慰问。“边”指边塞。“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指代使臣,是王维自指(一说作附属之国,颜师古注:“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王维既然是奉皇帝之命前往边境慰问,
是否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根据是什么?不是,是轻车简从。
根据:“单车”欲问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典车”,写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问”,慰问。“边”指边塞。“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指代使臣,是王维自指(一说作附属之国,颜师古注:“凡言属国者,存其国号而属汉朝,故曰属国”)。“居延”,城名,汉末设县,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此二句一本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老人家在西北边塞 。使至塞上(结构思路)首联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写使者进入边塞)征 蓬 出 汉 塞
归 雁 入 胡 天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万里征程
艰苦遥远参考资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归雁,是说南雁北飞回归故地,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比喻通俗自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紧承前句,描绘塞外景色,以征蓬归雁作比,侧重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
既是写景,也是叙事,诗人以“蓬”、“雁”自喻,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燕”一样进入“胡天”。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情感复杂。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比喻。
(翻译时加一 个“像”字)被排挤出朝的愤懑与孤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紧承前句,描绘塞外景色,以征蓬归雁作比,侧重表现行程的艰苦遥远。“征逢”言逢草遇秋,随风远去,这里以征蓬喻万里行程;写归雁,是说南雁北飞回归故地,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比喻通俗自然。诗人以“蓬”,“燕”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燕”一样进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要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诗句揣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一“征”一“归” ,一“出” 一“入”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雁”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情感复杂。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大 漠 孤 烟 直
长 河 落 日 圆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侧面烘托守边将士艰苦的生活环境参考资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即使遭遇挫折也不灰心。总体赏析 全诗善于捕捉典型景物作精心刻画,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达到了精心锤炼与自然质朴的交融统一。后人称王维“诗中有画”,于此诗可见一斑。
《红楼梦》第四十八因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面三刀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评诗的话,可以帮我们认识王维这首诗的高妙的艺术境界。香菱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1.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你认为这句写得好吗?为什么?2.诗中有画。有构图、有线条、有色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一联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的典型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大漠孤烟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长河落日圆
品味佳句:大 漠 孤 烟 直长 河落 日 圆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空间阔大——层次丰富——鲜明优美 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名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的感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名句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出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大漠向无边的远方伸展,视角广,景深长,给人以开阔、广袤、深邃的感觉;但这仅是平面的构图,必须接以“孤烟直”三个字,才有了立体感。
“孤”——显出人烟的稀少,“直”表现出诗人对边塞上景物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添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示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这里,圆与方、动与静、横与竖、大与小、高与低、远与近、轻与重、明与暗、升与沉、景与情等多样、对立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造成一种和谐的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此联体现了王维诗的什么特点?诗中有画 此联写出了边塞的什么特点?烘托出守边将士怎样的生活? 写出了边塞的荒凉以及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烘托出将士们艰苦的生活。萧 关 逢 侯 骑
都 护 在 燕 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参考资源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在前线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官名,边疆都护府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结尾二句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结尾二句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萧关”,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在前线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都护”,官名,边疆都护府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这里借作前线的代称,并非实指,暗示唐军作战得胜。尾联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领还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总结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颔联:
首联:颈联:尾联:叙事抒情大漠奇景叙事抑郁孤寂之情使至塞上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轻车简从,已过居延出使目的, 行程 运用比喻的方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秀美的塞外风光征途尚远,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小结1:总结感情: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思想内容:《使至塞上》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写作特色:比喻贴切生动,遣词精妙率真。小结2:《使至塞上》中的写景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点出作者出使目的: “属国过居延”点出作者行程: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秀美的塞外风光:小测:收集描写沙漠风光的诗句拓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梁州词》王之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出塞》王昌龄 复习练习  答:“燕然”。本来是地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答: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表达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抑郁和孤寂之情 。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3)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B春天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A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情感复杂。 积累你能说出王维其他诗中的一两句名句吗?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想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情景,写成一篇短文。作业课外古诗赏析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