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词鉴赏《十五从军征》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词鉴赏《十五从军征》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5 16: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十五从军征
文学常识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
《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写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易错字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理解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5.《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6.《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重点字词
原文 解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①选自《乐府诗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②[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
③[冢(zhǒng)]坟墓。
④[累(lěi)累]众多的样子。
⑤[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⑥[雉(zhì)]野鸡。
⑦[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⑧[井]这里指并台。
⑨[旅葵]野生的葵菜。
⑩[舂(chōng)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持]拿着。
[羹]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
[一时儿]一会儿。
[饴]同“贻”,送给。
原文译文
原文 译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却)看见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诗句赏析
诗句 赏析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炼字:征字概括了主人公65年的戎马生涯。“始”字巧妙的写出了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迫切的希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给全诗笼罩上凄凉的悲伤的感彩。
修辞:夸张的手法,目的是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写法:运用象征手法,选取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亲友去世。
诗句赏析
诗句 赏析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写法: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从侧面表现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写法: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从侧面表现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句赏析
诗句 赏析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产生极度痛恨之情。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描写角度:运用动作、神态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内容理解
1.怎样理解“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四句诗?
这四句承接上文描绘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景象,“兔”与“雉”一下一上,“旅谷”与“旅葵”在“中庭”与“井上”,这是多么悲凉的景象啊!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呢?对此,诗未言明,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这四句诗体现了老兵的孤独与悲凉。
2.本首诗暗含两条线索,一是老兵的返乡经历,一是情感变化,请简要概括。
①返乡经历:垂老之时,得以返乡;返乡途中,得知亲人已逝;回到家中,看见凄清之景;出门张望,泪湿衣襟。
②情感变化: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家人已逝,希望落空;饭熟无人共享,彻底失望;举目无亲,悲痛欲绝。
内容理解
3.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水,心中的悲凉诉说不尽。
4.这首诗是如何刻画人物悲剧命运的?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
如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暮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采葵作羹、“不知贻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仃。
“出门东向望”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催人泪下。
内容理解
5.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特点:由于战争变得荒凉破败。
6.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模拟练习
阅读诗歌《十五从军征》,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老兵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古代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老兵出征归来时,凄苦忧伤、无限哀痛之情。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两句是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C
模拟练习
2.当今盛世,航天英雄征战太空,平安回家是幸福的起点;而在古代,万千战士征战沙场,九死一生后回家,却百感交集。下面是小明对《十五从军征》的理解,请指出其中有误的一项( )
A.这首叙事诗,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B.首句“十五”和“八十”形成对比,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从军之久。
C.“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运用近景描写,突出庭院无人打扫的凄凉破败景象。
D.最后一句刻画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尽显其悲痛欲绝的失望哀伤之情。
C
模拟练习
3.下列对《十五从军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中,“八十”与“十五”相对照,写出老翁从军时间之长,可见兵役繁重。
B.“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是“乡里人”所说的话,言下之意就是:你的家中已无他人了。
C.“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写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着葵菜和种植的谷物,写出了小院中虽然无人但富有生机的场景。
D.全诗不仅仅表现了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表现了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C
模拟练习
4.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井上”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令人深思。
B
模拟练习
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老兵返乡所闻所见,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B.开篇两句中“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C.诗中由近及远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选取“松柏”“冢”“旅谷”“旅葵”这些意象,倍增凄楚之感。
D.诗中摄取中庭、井边随意生长的谷物和葵菜两个“镜头”,突出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哀景,更令人伤心。
C
模拟练习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诗歌前两句善用对比,请具体分析该手法的作用。
(2).本诗与《十五从军征》中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都写到了暮年还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模拟练习
(1)示例一: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的时间之长。
示例二: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
示例三: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的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
(2)“少小离家老大回”点明诗人客居他乡的事实,抒发了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表明主人公从军之久,揭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传达出主人公思念家乡,迫切希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春水 【乙】游南斋彭
杜甫 韦应物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模拟练习
7.下列诗歌与两首诗体裁相同的是( )
A.《十五从军征》 B.《咸阳城东楼》
C.《龟虽寿》 D.《渔家傲 秋思》
8.甲诗用一“没”一“ ”来写春汛之猛;乙诗则通过春水、高林、“ ”等意象,抒写春日出游的感慨。
11.甲乙两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模拟练习
9.B
10. 动 红药(晚露、荒冈、筠等)。
11.①甲诗将三月的春潮比作“桃花浪”,面对“没沙尾”、“动柴门”的蓬勃春水,诗人,“垂芳饵”、“灌小园”,以乐写乐,抒发了诗人自得其乐的轻松愉快;
②乙诗则写诗人春日出游,池边虽有鸣叫佳禽,可一池春水却没有一丝儿烟气,诗人由乐生哀,用春水的沉滞来抒写内心的淡淡愁绪。
中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