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阅读下图《某作战方案示意图》,该作战方案名称或代号是
A.施里芬计划 B.曼施坦因方案 C.巴巴罗萨计划 D.霸王行动
2.它是伏尔加河下游一切交通的要冲。当德军突入市区时,斯大林下令“绝不后退一步”,号召他的部队为俄罗斯进行一场“爱国”战争。在他的号召下,红军誓死拖住德国人,直到红军能够重新组织对敌人的反攻。这是史书对二战期间一场著名的战役的描述。这一战役是( )
A.诺曼底登陆战 B.德国闪击波兰 C.莫斯科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优势地位的原因有 ( )
①对战争蓄谋已久,准备比较充分 ②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战备松懈 ③法西斯采取“闪电战”的战术 ④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不如德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它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德黑兰、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美国对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D.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的侵略
5.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历时31个月。法庭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779人书面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认可、采纳证据3万余页,完成了1231页的判决书。由此表明
A.日本侵略覆盖亚欧、北美地区 B.“东京审判”兼具复杂性和严谨性
C.战后远东国际新秩序得以确立 D.“东京审判”根除了日本军国主义
6.下面是某作者为自己的史学著作设计的封面,其中“……”应是
A.西方强权 B.大国共治 C.集体安全 D.欧洲联合
7.《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8.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严重威胁,从而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其建立的标志是
A.签订《慕尼黑协定》 B.《开罗宣言》的签署
C.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9.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一份秘密文件的内容为:“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会,……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据此判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 )
A.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不利经济发展 B.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C.利用了中国国共两党内战的时机 D.灭亡中国,称霸世界是日本的国策
10.二战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投降的先后顺序是
A.德、意、日 B.日、德、意 C.德、日、意 D.意、德、日
11.每年的5月,这场惨烈的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大战都会被重新刻印进人们的脑海中,告诉全人类,无论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全部都是真正的输家,对于所有人而言,战争的带来的结果注定是伤害。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美国、英国都只进行了低调的纪念活动。2020年5月8日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A.60周年 B.65周年 C.70周年 D.75周年
12.二战中,欧洲战场上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展开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采取重大军事行动,率先展开反攻,并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美军这一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3.在西班牙内战时,英国统治者说:“如果让现在正在西班牙和法国流行的共产主义传染病传播到其他国家,那么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消灭了传染病的两个政府——德国和意大利政府会是我们最有益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英法实际上与法西斯国家形成反对共产主义同盟
B.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与法西斯没有利害关系
C.英国是西班牙内战的实际操纵者
D.英国统治者企图利用法西斯削弱社会主义力量
14.1941年美国国内流行一款名为《美国睁开你的眼睛》的海报,海报画面中只有一个人的头部特写,他的眼睛被蒙住了,上面写着“一切照旧”,而画面背景中象征着法西斯的乌云已经笼罩在了他的头上。这张海报反映了当时( )
A.法西斯还没有侵略美国 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C.抨击罗斯福政府颁布《租借法》 D.美国国内有识之士对法西斯的警惕
15.下面是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由此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 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 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 8月5日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此后,英法对德宣战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主要 大国完全卷入战争
A.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面战争 B.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祸首
C.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D.形成了两大军事对峙集团
16.下图是关于某次国际会议的一幅图片,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前排从左至右分别是丘吉尔、杜鲁门和斯大林)
A.德国法西斯已经投降 B.美英苏三国顺利召开了雅尔塔会议
C.标志联合国正式成立 D.中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7.在旧金山会议上,南非首席代表发表讲话认为:“ 决不是一个完善的文件,但它至少是一个良好、实用和精雕细刻的和平方案,与以往所有防御战争的安全方案相较,远为实在、牢靠。”文中空白部分应该是( )
A.《国际联盟盟约》 B.《凡尔赛条约》
C.《雅尔塔协定》 D.《联合国宪章》
18.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它们
19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2日 华盛顿会议
1942年元旦 26国华盛顿会议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进步 ②都由大国操纵并体现大国意志
③都体现两种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 ④都提出了对战败国的处置意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慕尼黑协定》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共同点是
①纵容了法西斯侵略
②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③使德国发动战争时避免两线作战
④签约各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0.中英代表在讨论《开罗宣言》草案时产生了激烈争论。英国代表建议将草案中关于日本窃取中国领土的规定由“归还民国”改为“日本放弃”。中方代表王宠惠则强调“如此修改,只说日本应该放弃而不说应归何国,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士,皆深感困惑……措辞如果如此含糊,则会议公报将毫无意义,且将丧失其价值。”最终规定:“满洲、台湾、澎湖当然归还中国。”《开罗宣言》终于顺利通过。这场讨论( )
A.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开展的 B.体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内部的战略分歧
C.从国际法理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和尊严 D.成果的取得主要是因外交官的据理力争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绥靖政策是为保存既得利益而牺牲他国利益,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政策被西方国家积极推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了无法忘记的沉痛记忆,各种和平主义组织利用各种途径,从不同的角度大肆鼓吹和平主义,使和平主义在西方各国迅速地蔓延开来,并最终汇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他们相信自己的理想主义是抵消法西斯主义的特别有效的手段。
十月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统天下局面开始被打破,英法决策者相当一部分认为法西斯固然不是好事,却可能在其本国阻止革命的发生,在国际上成为遏制“赤色瘟疫”的屏障。
整个20世纪30年代,英法两国始终处于经济危机与萧条的泥沼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官员的大多数充满失败主义情绪,他们认为没有力量同时对付德、意、日三个敌人;法国人也一直觉得,德国作为自己的宿敌,在人口与经济潜力上大大超过了自己。同时,英法并不希望美国的影响深入欧洲,在东方,英法又害怕日本的强硬而企图把美国顶到最前面去,但美国受国内孤立主义的影响,并不肯把责任都承搅过来。
——据张继平、胡德坤等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一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
22.[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笔国外交天臣张伯伦在将1932年的国际形势与洛迦诺时代的国际形势进行比较后说:国手英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非但没有更加接近,非但没有提高友好的程度,非但没有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反而还采取了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一个公认的民族目标。始于1932年2月的裁军会议断断续续地开了20个月,但却与经济会议一祥没有取得任何成效。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渐渐逝去,各国都将越来越多的力量用于重整军备。引起张伯伦于1932年所说的“猜疑”、“恐惧”和“倒退”的各种势力的结合就是这样的存在。随后的几年中,这些势力完全破坏了已于20世纪20年代达成的和解,促成了一个又一个危机,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
(2)根据材料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的原因。
23.材料 北非战场是后勤之战,联系北非和欧洲的地中海航线是交战双方的生命线,而马耳他岛是控制地中海的咽喉要地。1942年,英国在地中海的航行安全无法保证,马耳他要塞的物资补给日益困难。这样下去,不但无法切断德意军队通往北非的海上航线,反而会使英军在北非遭遇严峻的不利局面。8月,英国海军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向马耳他运送物资的护航运输行动,代号“支座”。
此次护航行动,双方都投入重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海战中德意军队共损失潜艇2艘,飞机约90架。英军有9艘运输船、1艘航母、2艘巡洋舰和l艘驱逐舰被击沉,多艘舰船负伤。幸运的是有5艘英国运输船穿过防线抵达了马耳他。得到燃料供应后,马耳他要塞的英国航空兵频频出击,在此后一周时间里就击沉德意军运输船6艘。当月,德意军通往北非的海上运输损失达75%。
——据周明《“支座”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中海护航作战始末》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马耳他岛对英国而言有何战略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后勤之战的结果,说明此次战役对德意军队造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B
6.B
7.B
8.D
9.B
10.D
11.D
12.B
13.D
14.D
15.A
16.A
17.D
18.A
19.C
20.C
21.示例:一战后和平主义思潮泛滥,两种社会制度对立,经济危机使英法实力衰退、信心丧失,美国深受孤立主义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牺牲别国、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如1931年纵容日本入侵中国东北,1935年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8年纵容德国割占苏台德区。
绥靖政策严重侵犯了弱小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纵容了法西斯扩张,加速了二战爆发,延缓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西方国家最终损害了自身利益。
22.(1)国际形势:经济危机蔓延,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泛滥;帝国主义国家间展开军备竞赛;国际组织威信扫地;法西斯势力对外侵略扩张并走向结盟;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被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低潮;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德、日法西斯势力的上台与推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潜伏的矛盾和危机全面暴露;帝国主义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
23.(1)战略价值:可扼制地中海咽喉,控制地中海航线;可以切断德意军的补给线;可以支援北非战场的英军。
(2)结果:英军以沉重代价取得胜利(或德国失去地中海航线控制权)。
影响:北非的德意军被切断补给;德意军腹背受敌;导致德意军在阿拉曼战役失败;北非战场形势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