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22: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二战后,为恢复世界经济的有序发展,结束国际货币关系的混乱状态,改变国际贸易的无序状态,促进世界经济相对稳定的自由化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初期建立了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世界银行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面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下列选项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
A.世界经济制度化、体系化建设推动
B.经济区域集团化速度大大加快
C.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结果
D.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推动的结果
3.下表为1950~1980年部分园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根据表可知
A.新自由主义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B.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影响经济
C.二战后各国均重视重工业发展 D.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4.“英国采用出售国有企业股票的方式实现私有化。……起先,私有化的范围固定在石油、宇航等行业,从1988年开始,撒切尔政府第一次向民众明确表示,私有化无禁区。……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市场来决定经济的自然发展,除了私有化外,还缩小了某些机构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国企的资助。”据此可知,英国国企私有化
A.加大了国家对经济计划的干预力度
B.经历了从少数行业到全面开展的过程
C.实行私有化与减少自由市场相结合
D.形成国企和私企并存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5.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一反保守主义的稳重传统,态势激进,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和官僚体制结合的政治风格”和“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由此可知,英国政府试图
A.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B.推动英国政体改革
C.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6.1979年上台执政的英国首相微切尔夫人大力推进经济改革,采取了包括缩减社会福利、关闭亏损的国有企业、发展金融业和给资本家减税等措施,并用强硬手腕镇压工人的工抗议。这反映出当时英国政府
A.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 B.企图借镇压工人运动恢复经济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面 D.无力调和社会各阶层剧烈矛盾
7.1988年《莫斯科新闻》报道了一个民意测验,测的是“对现状的不满是来源于商品匮乏、法律不健全,还是缺乏社会正义”。结果大约有半数的苏联人选择社会正义的缺乏,该选项排名第一。由此可见,苏联体制的重要弊端是( )
A.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B.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C.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D.社会发展失去平衡
8.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没有史料,任何的研究都是“空口无凭”,但史料的收集与保存是一直困扰史学研究的一大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问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B.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C.史料的多样性完整性 D.历史研究协作性提升
9.1960—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百分比由40.1:54.6变为47.8:49.3;日本由28.2:71.8变为41.9:58;西德由30.1:65.7(1961年)变为45:53(1975年)。这直接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A.促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推动民主政治发生变化
C.对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 D.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10.“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所能享有的最低收入、经济安全以及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财富分配不均
②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③二战后,世界上所有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④20世纪末,美英法等国开始减少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1964年6月17日,美国民权法案在国会通过,并于7月2日由约翰逊总统签署,学者认为这一法案“标志着美国的进步运动已扩展到社会中一些最黑暗的角落”。该法案( )
①废除黑人奴隶制 ②增加了民众的社会福利待遇
③赋予黑人选举权 ④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不能到校上课的困难,贵州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空中黔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了“停课不停学”。这种网络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
A.网络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教学 B.传统的教学方式毫无优势可言
C.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 D.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13.二战以后,美国经济一家独大,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一度主导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体系,其中,使美国得以控制“战后世界金融体系”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14.下表展示了美国60到80年代实际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变化,70年代以来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
A.提高了社会福利 B.政府自由放任 C.停滞性通货膨胀 D.美苏冷战升级
15.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就业法》规定:联邦政府必须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职能和资源,为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授权总统设立经济顾问委员会,制定旨在防止经济衰退的财政金融政策。这些规定
A.旨在彻底解决贫困问题 B.贯彻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推动了“混合经济”发展 D.着眼于与苏联展开冷战
16.下图反映了 1955-2007 年 1 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元优势地位逐渐发生变化 B.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C.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D.日元贬值助推日本经济崛起
17.“只要假定物体的辐射能不是连续变化,而是以一定数量的整数倍跳跃式地变化,就可以对该公式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一假设的提出
A.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
B.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有利于解释光电效应
D.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学说
18.20世纪50—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B.欧元的出现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有( )
①电子计算机的发明②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③内燃机的创制④空间技术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通过摧毁富人去赈济穷人……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其实质是( )
A.肯定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B.主张国家干预要有限度 C.主张扩大国有资本比重 D.完全否定政府干预经济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尽管布哈林的模式,即主张用经济手段刺激经济各部门的平衡,更能受到苏联人民的欢迎,但是斯大林没有给他继续实现政策的机会,在党内斗争对抗中斯大林组织全党批判了布哈林的思想,最终是斯大林主宰了苏联社会建设的权力。斯大林成功地解决了俄国是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和战争的危机中加速建成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难题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苏维埃政权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斯大林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用十年的时间跑完了强国百年的路程。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战争上的胜利鼓励了半殖民地人民寻求解放的斗争,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但从1929年开始,苏联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全国从上到下要听命于国家计划,这样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的盛行,甚至一些人因此死于非命。
——摘编自刘薇《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评价》
材料二 西欧在历史上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现在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地区,素有资本主义的“心脏”之称。西欧各国重要经济部门中的国家所有制成分大大高于美国、日本。二战后西欧的国有企业不仅发展规模比战前大,而且在结构上也突破了历史上的格局。西欧企业国有化和官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为了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确保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运转而进行的。战后以来,西欧各国政府长期把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集中在自己手中,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所有环节进行广泛全面的干预。西欧各国普遍拥有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开支在政府总支出中的比重通常都达到60%以上,这是美国和日本所不能比拟的。战后西欧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域性联合组织——欧共体,这是当前国际垄断调节最发达的一种经济形式。
——摘编自秦建伟《试论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并评价该模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颁布《经济机会法》,推出了许多提高贫民能力的培训项目,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又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社会救济制度按照“生产自救、节约度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辅之以政府必要的救济”的基本方针。1951年,对于企业职工,财务部颁布《劳保条例》规定,保险经费来源为企业,职工无需缴纳保险金,保险的管理单位为工会。对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等国家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由国家定额和统包统配,不实行《劳保条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群众卫生事业,并且逐步扩大这些设施,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利。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的特点,并说明中美两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共同的现实意义。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由于劳动力短缺,英国政府劝说工人阶级妇女在工厂劳动。为高工资和爱国主义所吸引,妇女涌向了这些新的、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妇女作为非熟练工人参与军火生产,有效地保证了军火供应。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的二月革命导致沙皇的下台,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政府生怕战后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危及政权,于是1918年英国下议院一反四年前的态度,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资料》
材料二 美国参战以后,妇女占劳动大军的比例从1940年的25%增加到1944年7月的35%,1945年已高达38%。1941—1945年就业的美国妇女年龄普遍比以前就业的女性大,且多为已婚妇女。而这种情况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战时美国服役的女兵达35万之多,有很多妇女还在海外服役,足迹遍及欧、非以及太平洋战场,以她们的出色表现向世人显示了美国女兵的风采。黑人妇女成为“双重受益者”,做女佣的黑人妇女的数字从72%下降到48%,在工厂劳动的黑人妇女的比例却增长到几乎19%。1964年《民权法案》第七条生效,性别歧视被视为非法;1972年,国会通过“全国妇女组织”提出的《全国妇女组织人权法案》;《平等工资法》也延伸到各行各业,并有35个州通过了“平等权利法案”。
——摘编自周良君《试析二战期间的美国妇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妇女就业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C
6.A
7.D
8.A
9.C
10.B
11.C
12.D
13.B
14.C
15.B
16.A
17.C
18.B
19.D
20.B
21.(1)原因:斯大林政治成为苏联的领导人,主宰了苏联社会建设的权力;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外的矛盾重重。
评价:建立和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果;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帮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扩大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参加反法西斯战争,扩大其在世界的影响,但是,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官僚主义盛行,破坏民主法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特点:“国有化”程度提高;国家对经济进行全方面干预;推行普遍的社会福利制度;出现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
认识: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经济管理模式并无国界之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借鉴,学习进步。
22.(1)变化:从20世纪30年代把临时救济与开启制度保障相结合到60年代以后逐渐完善和系统化;从资助实物、金钱等主要方式向资助教育和提高技能等方式转变;从开始强调国家责任到更注重个人责任,即从加强政府干预到逐渐减少政府干预;从为贫困者提供最基础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全社会公民的福利制度。
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国力不断增强;黑人运动高涨及民权运动的发展;70年代经济陷入“滞胀”,政府财政负担加大,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新自由主义适应了这一需要;第三次科技革命,产业结构调整,知识经济的兴起。
(2)特点:量力而行,强调保障水平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分层设计,集中力量,由国家和集体统包统配;政府的保障义务由党的政策、文件开始上升到国家的宪法层面予以规范。
意义:实施社会保障是国家责无旁贷的义务,接受社会救助则是社会群体的基本权利;国家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力量,对社会救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3.(1)原因:一战期间妇女对于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
(2)特点:妇女就业比重上升;以已婚妇女为主;就业地域广泛,遍布海外;黑人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意义:促进美国战时经济的发展,为二战的胜利提供条件;提高美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促进社会的进步;促进社会平等思想的传播,冲击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