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22:2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习导航]
课程定向 重点提示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及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知识清单]
知识点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经济危机的影响
(1)在亚洲,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
(2)在欧洲,经济大危机使_______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经济落入低谷,社会各阶层普遍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迅速发展。
2.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
①以_______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②主张对内实行恐怖_______,对外_______,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2)法西斯组织的建立
①意大利:1919年_______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政党。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②德国:1919年,_______加入德意志工人党。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③日本:1921年,_______、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3)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①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_______,侵占中国东北。_______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②_______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1935年,意大利入侵_______。
④1936年,_______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3.英法的绥靖政策
(1)表现:1938年,德国吞并_______,并对_______提出领土要求。英法与德意签订《_______》,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2)影响: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知识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_______战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3)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_______,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苏德战争:1941年6月,德国入侵_______,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5)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_______。
2.世界人民的抵抗
(1)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_______。
(2)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______________。从此,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在以后近三年半的时间里,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
3.结果
1945年5月8日,_______投降,9月2日,_______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知识点三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
内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_______”。
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②审判战犯,肃清_______和军国主义。 ③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④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⑤成立_______。
评价 ①积极性:以建立和维护_______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②消极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_______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2.联合国
(1)宗旨:维护国际_______,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_______”原则。
(3)作用: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3.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1)欧洲衰落:在二战中欧洲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2)美国霸权地位确立:二战后,_______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
(3)苏联政治影响力提升: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
(4)国际格局的变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_______对峙的两极格局。
[名师助学]
1.图解历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方式
2.学习情境——希特勒对《凡尔赛条约》的态度
让该死的《凡尔赛条约》见鬼去吧!……从耻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仅仅二十年啊,德意志重新站起来了!让世界看看吧,德意志是永远打不倒的汉子!(全体欢呼,德意志万岁!元首万岁!)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德意志是真正的优秀民族!
——希特勒演说词
思考 史料中的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3.概念阐释——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推向了顶峰。“绥靖”已成为一种姑息养奸的做法。
4.学术情境——英国外交政策
徐蓝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形成的更为广泛的厌战和恐战思潮,以及不分是非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运动的发展,为绥靖政策的形成和顺利实施奠定了思想和社会基础。
思考:请概括徐蓝的观点。
5.构图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6.学习情境——法西斯暴行
观察图片
思考: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7.学习情境——《联合国家宣言》
下图为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主要目的。
8.图解历史——雅尔塔体系
9.学习情境——[学思之窗]
思考:你如何看待安理会的上述投票程序?
10.学习情境——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
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无奈地自嘲:“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思考:谈谈对丘吉尔自嘲的认识。
主题一 大国博弈——第二次世界大战
[史料实证]——第二次世界大战
史料一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史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中立法”①,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1936年2月,该法进行修改,增加禁止贷款给交战国和武器禁运不适用于拉丁美洲。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三个“中立法”,使武器禁运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②。1939年10月底至11月初,通过了新中立法,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款自运”③。
[解读] 
史料一 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史料二 ①间接导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②特别是西班牙内战; ③以回应纳粹逼近民主西欧的危机
[探究] (1)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9年前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主要原因。为什么在1939年美国中立政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历史解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1)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威胁。
(2)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联盟的形成。
2.特点
(1)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是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
(3)联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是主流。
3.影响
(1)改变了法西斯国家与被侵略国家的力量对比。
(2)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胜利的信心。
(3)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家国情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启示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4)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5)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主题二 格局剧变——雅尔塔体系与战后国际格局
[史料实证]——雅尔塔体系特点
史料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①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②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③“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④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
[解读] 二战后期通过雅尔塔会议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具有鲜明的特点:倡导和平、民主原则;全球性国际政治体系;大国主导;两分天下;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探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雅尔塔体系作出评价。
[唯物史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欧洲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战后,德国几乎被摧毁,英国、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昔日的欧洲强国已经变成了世界二流国家,欧洲主导世界格局的局面正式结束。
(2)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世界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强国;苏联经济虽逊于美国,但在军事和政治上亦十分强大,有很高威望。
(3)第三世界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唤醒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意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彻底摧毁了几百年来建立起来的世界殖民体系,新兴国家逐渐形成一股新的国际力量——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由此兴起。
(4)东亚博弈的变化:战前美日主导的东亚格局被打破,日本实际成了美国的附庸,美苏加强了东亚的博弈。
(5)全球机制的逐渐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协调机制逐步建立,经济上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政治上,成立了联合国,这些全球机制有利于协调国际纠纷,缓和国际矛盾,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和平。
[历史解释]——联合国诞生的历史意义及对其作用的认识
(1)意义
①建立联合国是战时盟国集体智慧的产物。它适应了时代进步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各国人民渴望消除战争劫难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人类渴望和平、平等、合作和繁荣的美好理想。
②联合国的诞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是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结晶。
③联合国的建立是战时盟国实行平等协商原则的胜利,体现了各国和平相处的精神。
④联合国的成立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中小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伸张正义。
(2)认识
①在成立初期为美国所把持操纵,一度成为其称霸世界的工具;20世纪60—80年代,由于大批第三世界国家的加入,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平台。
②作为当代世界规模最大、最具普遍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时的缓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方面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由于某些大国缺乏诚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知识结构
史论术语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急于打破原来体系的束缚。法西斯主义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2.法西斯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使大战的阴霾再次笼罩世界。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4.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5.雅尔塔体系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
1.1929年,德国纳粹党员有17万多人,到1932年迅速增加到100万。在当年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获胜,成为第一大党。导致纳粹党人数激增和获胜的客观原因是(  )
A.德国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痛恨
B.纳粹党宣传社会主义欺骗民众
C.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
D.希特勒大力宣传扩张主义政策
2.下表为大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历史事件(  )
丘吉尔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斯大林 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罗斯福 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
A.使中国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B.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C.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导致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3.日本出版界于1943年7月结成大日本出版报国团,主要任务是:贯彻“出版之国家使命,全力以赴挺身于皇道文化之隆兴”;锻炼出版从业人员意志,完成“思想战士”的身份认同,以实现“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日本出版界此举是要服务于(  )
A.振兴日本传统文化 B.军国主义思想宣传
C.提高行业国家认同 D.为侵华战争做准备
4.1942年,中国参加26国华盛顿会议,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参加了开罗会议,共同商讨对日作战计划。中国在二战期间参与国际会议表明(  )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等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加强
D.英美等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旧金山会议(1945年4月25—26日召开)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南非首席代表发表讲话认为:“(联合国)宪章决不是一个完善的文件,但它至少是一个良好、实用和精雕细刻的和平方案,与以往所有防御战争的安全方案相较,远为实在、牢靠。”
——摘编自李铁成《联合国宪章与国际联盟盟约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防御战争方面,联合国宪章比国联盟约“远为实在、牢靠”的原因。(4分)
答案: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预习基础新知
知识清单
知识点一
1.(2)德国 2.(1)①极端民族主义 ②独裁统治 侵略扩张 (2)①墨索里尼 法西斯主义 ②希特勒 ③冈村宁次
(3)①九一八事变 1936 ②1933 ③埃塞俄比亚 ④意大利
3.(1)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慕尼黑协定 
知识点二
1.(2)全面侵华 (3)波兰 (4)苏联 (5)全球阶段
2.(1)东方主战场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德国 日本
知识点三
1.雅尔塔体系 法西斯主义 联合国 世界和平
强权政治 2.(1)和平与安全 (2)大国一致 3.(2)美国
(4)美苏
名师助学
2.提示:希特勒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德国民众的复仇情绪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希特勒的煽动宣传及德国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是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重要原因。
4.提示:和平主义的泛滥,导致了绥靖政策。
6.提示:图片反映了法西斯的暴行,说明法西斯本质上是反人类、非正义的。
7.提示: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
9.提示:上述投票程序渗透着“大国一致”原则,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世界政治力量对比,体现了大国的协调与合作,在保护大国利益的同时突出了大国的责任和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大国一致”使联合国的任何决议一旦做出便可付诸实施,也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并对侵略和潜在的侵略形成威慑,从而使集体安全有了切实可行的保证。
10.提示:英国丧失世界一流强国的地位;美国和苏联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探究学习重点
主题一
史料实证
[提示] (1)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进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中立原因:避免卷入战争,着眼经济利益。 变化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全世界国家迫切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
主题二
史料实证
[提示] 雅尔塔体系体现了以美苏为首的列强争霸性质,打上了大国强权的政治烙印;建立在大国实力基础之上,事实上是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的和平;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当堂检测
1.C [据材料“1929年,德国纳粹党员有17万多人,到1932年迅速增加到100万”,可知1929—1933年德国纳粹党员猛增,这是因为经济危机爆发,纳粹宣传的“民族主义、复仇主义、社会主义” 赢得了大量民众的支持,故选C项;德国民众对凡尔赛体系的态度说明原因来自德国内部,属于主观原因之一,排除A项;纳粹党宣传纳粹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排除B项;希特勒的政策也属于德国内部因素,属于主观原因之一,排除D项。]
2.C [据材料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而日本向西进攻美国减轻了苏联和英国的压力,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故选C项;1938年10月,武汉、广州陷落后,中国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排除A项;中途岛战役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排除B项;意大利投降,标志着法西斯轴心集团开始瓦解,排除D项。]
3.B [根据材料“出版之国家使命,全力以赴挺身于皇道文化之隆兴”“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可知当时日本出版界将自己的使命定义为宣传皇道思想,并且为百姓灌输皇道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军国主义色彩,故选B项;向日本百姓灌输皇道思想是为了服务于对外扩张,排除A项;“完成‘思想战士’的身份认同”说明日本出版界的做法主要目的为了将日本的皇道思想与民众信仰相结合,为对外扩张寻找借口,而不是为了本行业的发展,排除C项;1943年全面侵华战争已经开始,排除D项。]
4.B [据材料“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参加了开罗会议,共同商讨对日作战计划”,可知二战期间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说明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选B项;中国虽然参与了国际会议,但地位仍然低于英、美,排除A项;二战期间正处于战时同盟时期,社会主义阵营还未出现,排除C项;英美等国对华政策有所改变,但英美仍然攫取了部分在华权益,排除D项。]
5.[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可得,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由材料一“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和所学《凡尔赛条约》的相关内容可得,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划分领土;由材料一“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等信息和所学《凡尔赛条约》的内容等相关知识可得,对战败国的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形式。第二小问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积极方面,对当时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一战后世界的和平;对后世而言,为后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同时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或冲击国际秩序)和推动了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消极方面,对当时而言,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宗主国与殖民地、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对后世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笔等。
(2)这一题等于要对比分析国联和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防御战争方面的不同。具体来说,由材料一“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并结合所学国联的相关知识可知,国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是国联由英法操纵,并实行“全体一致”的原则,在制裁侵略、保卫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材料二“它至少是一个良好、实用和精雕细刻的和平方案”和所学联合国建立的相关知识可得,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在形成实质性决议中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答案] (1)特点: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划分领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采取“委任统治”形式。(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一战后世界的和平;为后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或冲击国际秩序);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宗主国与殖民地、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推动了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等。(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国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是由英法操纵,并实行“全体一致”的原则,在制裁侵略、保卫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分)
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在形成实质性决议中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