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与文化(思想理论成就)
1. 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2. 了解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整理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与文化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理论 体系 邓小平理论 (1) 阐明了在中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问题。 (2) 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写入党章,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 意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继承了③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选择 正如中国革命走④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
统一战线 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如发展了人民民主专政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认识。 (2) 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 意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⑦__________、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 (1)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重大问题。 (2) 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 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回答了新时代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2) 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 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 ________________ 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历史方位 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鲜明主题 阐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
奋斗目标 阐明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目标
发展理念 阐明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与新发展理念
发展布局 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总体布局是“ _______________”,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发展动力 阐明了全面 ____________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发展保障 明确了全面推进 ____________的总目标
安全保障 阐明了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与方略
外部环境 阐明了新时代中国 ________的理念
政治保证 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核心价值 阐明了“ ________________”的价值观
社会 主义 精神 文明 建设 社会主义 革命和 建设时期 (1) 背景:百废待兴、物质匮乏。 (2) 内容:发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 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 ___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 (4) 意义: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 ____________,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____________,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____
改革 开放后 (1) 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表现: ◎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是__________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以创建____________、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1994年,中共中央把______________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观 提出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______ ____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__________”。 (3) 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国家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3) “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__________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注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表现
我国教育 事业的发展 (1) 1949年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____________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 (3)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断十年的____________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4)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5) 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____________”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
图书馆、博物馆 及文化遗产 (1) 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1959年9月,中国______________、中国革命博物馆建成。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__________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共180处。 (3) 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的法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 (5) 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2004年,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中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史事分析(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21年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围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而展开。针对党内对马克思主义还知之不多、理解不透、把握不深的情况,毛泽东指出:“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此种表述并非戏谑之言,而是从深刻的历史教训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到1945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齐卫平、樊士博《前提、过程和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回眸》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1921—1945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大意义。
史事分析(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迎来了新生,陆续向人民大众开放。1949—1976年,这一时期的博物馆门票,与20世纪上半叶的门票差异不大,其效用也是以凭证功能为主;而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博物馆门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票面价格不高。这一时期的博物馆门票也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如20世纪50年代为纪念太平天国运动一百周年而举办的展览,其参观券上印刷着“消灭封建势力,坚持反帝斗争;发扬爱国主义,加强抗美援朝”两行大字。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博物馆门票也更加多样化。博物馆门票的色彩转变为同时存在各种更明亮和更鲜艳的颜色,部分博物馆门票上印刷有各种图案。1993年,江西省博物馆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联展的门票上印刷着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头像。另外,部分门票还有对其博物馆的简要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门票也印有部分英文。
——施睿哲《简论中国博物馆门票的发展史》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博物馆的作用。
(2) 据材料,如果让你设计一张1949年以后中国博物馆的主题展门票,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
情境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代下的竞赛热潮”
1950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劳动竞赛;1951年2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丰产运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纪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
20世纪60年代前期,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轮“比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技术革新和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同时,进一步在工业部门中开展以支援农业、增产日用品等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0年,中华总工会提出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等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不同时代的“竞赛热潮”进行简要阐释。
历史写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下表所示的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发展脉络。
时间 政策演变 基本情况
1949—1984年 “一纲一本”政策的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将教科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50年年底,我国组建了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统编教材遭到全面禁止,教科书编写权下放至地方和学校;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修订全国统编教科书,将教科书“国定制”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
1985—2000年 “一纲多本”政策的萌芽阶段 为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版教材,这是“一纲一本”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1986年,教育部设立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各地教育差异性得到尊重;1996年,根据需要,国家教委对教材审定各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和规定,教科书也从“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2001年至党的十八大 “一纲多本”政策的落实阶段 在民主开放的政策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发生较大变化。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部署,“一纲多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新课改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党的十八大至今 “一纲多本”政策的调整阶段 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从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事权的彰显角度重视教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2017年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同年9月,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本”;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教材发行及使用过程中过于市场化的局面,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提高了教材质量
——卢德生、王垚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小学教科书政策演变”的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立论有据,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活动1
①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②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③实事求是;④农村包围城市;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⑦立党之本;⑧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⑩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位一体; 深化改革; 依法治国; 外交; 以人民为中心; 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 焦裕禄;政治氛围;行动准则;热情与干劲;群众性;文明城市;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第一次;本质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国家建设;高考制度;科教兴国;历史博物馆;专业化;最高立法机关。
活动2
(1) 说明: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抗战时期,党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 意义: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深化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活动3
(1) 作用:提供公共服务;促进文化交流;进行国民教育;保持民族文化、革命文化的传承;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2) 示例:
主题设计:博物馆门票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
时代特色:1949—1976年,博物馆门票票面价格不高,政治色彩浓厚,功能、色彩形式较为单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物馆门票多样化,内容丰富,具有国际化特征。
活动4
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当家作主;经济百废待兴;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积极性;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这一时期工人、农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竞赛运动,将经济生产与政治需求相结合,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供保障。
20世纪60年代前期,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提出八字方针;美、苏战争威胁,国际环境恶化。这一时期的劳动竞赛以“比学赶帮超”为主题,重视技术革新和技术竞赛,有利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推动科技领域突破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提出并逐步建立;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这一时期竞赛重视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多元激励,更注重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
活动5
示例:
论题:教科书政策的演变与社会时代变迁紧密相关。
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小学教科书政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了巩固新生政权,充分发挥教科书在传达国家意志的作用,制定了“一纲一本”的教科书政策。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形势调整的需要,改革开放初期,对教育领域实行拨乱反正,更加明确了中小学教科书“国定制”原则,改变了自“文化大革命”以来教科书编写混乱的局面。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思想,推动了现代化建设,为适应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目标,“一纲多本”政策萌芽并发展。“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兼顾了地方教育的差异性,将教材的多样化落实到位,更好地配合了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有意识地对“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对之前教材的弊病起到了纠正作用,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综上所述,教科书政策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作出适合国家需要的调整,彰显了教育的时代性与开放性,教科书政策调整应与时代发展相契合,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其他论题示例:教科书是传播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载体);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折射了国家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