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22:5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至15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文明有着强烈的扩张性,如苏美尔人很早就从阿富汗获得青金石;古代埃及人从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获得木材。这种特性主要缘于( )
A.农耕社会发展的需求 B.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
C.神权政治的快速发展 D.国家机器的普遍建立
2.腓尼基字母文字被誉为“世界字母文字之母”。在腓尼基字母的传播过程中,各地对腓尼基字母进行改革,尤其是希腊人,根据腓尼基字母创造了元音,并形成了全新的希腊字母。这说明( )
A.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与创新 B.字母文字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C.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贡献最大 D.字母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具有优势
3.图1所示是考古学家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发现的玻璃器皿。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
图1
注:该文物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境内的阿杜里斯(阿克苏姆王国时期的重要港口)地区古迪特石碑墓中,此器皿的刻面被认为与罗马帝国东部边境生产的玻璃器皿相似。
A.罗马帝国势力范围已到达东非地区 B.阿克苏姆王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发达
C.阿克苏姆王国与罗马可能存在往来 D.玻璃器皿在古代非洲已被普遍使用
4.13世纪末14世纪初,《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风靡一时,书中描述:“中国都城中,皇宫的宫墙、天花板、墙壁涂满了黄金和白银,皇帝甚至用金砖盖宫殿,用厚厚的黄金铺地板,连窗户上都镶嵌着钻石和珠宝。”这些描述及传播( )
A.真实反映了东西方经济差距 B.增强了冒险家传播宗教的热情
C.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动因 D.开启了东西方建立联系的时代
5.16世纪,荷兰探险家巴伦支在完成航海活动后绘制了《北极探险地图》。首次明确标绘了格陵兰岛和冰岛,还描绘了34幅海狮海象、船只、鲸鱼以及似鱼似怪的插图。据此可知,巴伦支的航行活动( )
A.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为亚欧交往积累了宝贵经验
C.助推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D.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6.孟德斯鸠将“建立投票权利的法律”作为第一条基本法,并由此构建起了“投票一人民意志一主权者”的递进式的人民自我实现机制。他说:“只有通过选举,才能当君主,因为选举表现了人民的意志。”据此可知,孟德斯鸠(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
C.提倡权力之间制约平衡 D.否定了“君权神授”论
7.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中,威廉三世和玛丽入主登基,次年,他们签署《权利法案》。这一法案限制了君主权力,强调议会的重要性,确立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此后,英国( )
A.议会开始掌握行政权力 B.内阁正式对君主负责
C.君主的权力进一步强化 D.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8.表1所示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部分规定。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
表1
条序 规定
第4条 除非德意志帝国的领土受损,否则,皇帝必须获得联邦议会同意后方可宣战
第14条 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联邦议会可以解散帝国国会;只要1/3的议员投票同意,可以随时召集联邦议会
A.代议制民主健全 B.皇帝权力备受冲击
C.共和体制较脆弱 D.联邦议会权力较大
9.瓦特的妻子米勒指出,瓦特最开始投入到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良工作是出于赚取更大利润的考虑。瓦特本人在与好友的通信中也明确表示,他对纽科门蒸汽机的改良“不是为了机械(本身),而是为了节省蒸汽和燃料”。这说明( )
A.蒸汽机在工业中得到普遍应用 B.机械制造促进标准化生产实现
C.技术革命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 D.经济效益刺激了技术研发创新
10.纺织业是工业革命早期最先应用机械化生产的行业,例如约瑟夫·阿斯顿的机械织布机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这( )
A.带来了更便捷的动力 B.导致新式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C.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D.引发了棉纺织品价格的上涨
11.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先进理论是群众斗争的精神武器……只有把群众的斗争和理论的批判结合起来,才能变革旧的制度。”这表明马克思( )
A.认为共产主义必将胜利 B.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
C.强调无产阶级联合斗争 D.重视科学理论的力量
12.《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一经签字,俾斯麦立即通知各国:德国在东非占领的地区为德国殖民地。西班牙也乘机宣布占领了里奥德奥罗,即今天西撒哈拉的南部。柏林会议结束时,列强在名义上已占领非洲25%的土地。这说明柏林会议( )
A.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确立了德国在非洲的殖民霸权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激化了列强在非洲争夺的矛盾
13.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印度国大党激进派,在反英斗争中提出抵制英货、自产(发展民族经济)、民族教育和司法自主的纲领。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为纲领。由此可知,这两场运动的共同点是( )
A.都由无产阶级组织领导 B.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D.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4.历史学家评论道:“这场战役挽救了法国的首都,被称为‘巴黎城外的奇迹’,它在短短数天内决定了整个战争的局势,德国的施里芬计划彻底失败,再也不可能迅速结束西线的战事。”该历史学家评论的“这场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凡尔登战役
15.1919年,中国首席代表陆徵祥向外交部汇报说,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在巴黎和会发言时,“雄辩滔滔,词锋犀利。……除美、英、法、意、日五国外,余国之被邀入会,已属好意,直无可以商量之余地。其气概咄咄逼人”。此汇报透露出,巴黎和会( )
A.肆意宰割战败国 B.分赃严重不均 C.重建了国际秩序 D.受到大国操纵
16.图2所示为1922—1925年苏俄(联)合办的股份制(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合作)公司数量统计情况。这类公司的创办( )
图2
A.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 B.以牺牲农业作为代价
C.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D.促成指令性计划体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基督教教会为培养僧侣及为教会服务的人才,向群众宣传宗教,并设立了一些教育机构。其中水平较高的有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僧院学校附设在僧院内,又分内学和外学。内学培养未来的僧侣,外学则旨在对俗人的子弟进行教民教育。两种学校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教师由僧侣担任,教学建立在盲目服从所谓圣书及其讲解人——教师——的权威的基础上,不许学生有任何探索和创造,强调背诵,也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所有的教会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
——摘编自吴式颖、郭法奇《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中世纪中期时,在阿尔卑斯山北侧,修院学校被城市教堂学校代替,在伦巴底则被半世俗化的市立学校代替。城市教堂学校和市立学校招生人数和教学队伍日渐扩大,其中一部分发展成大学。13世纪时,大学在几个大城市特别繁荣。巴黎、伦敦等北方地区的大学都由讲师团体主持,这和现在的美国大学实行的制度差不多,由院系来设置课程,安排学位和讲师。博洛尼亚的大学则由一群学生来管理,南方的其他大学也都采用类似制度,他们创立了一套严厉的规矩来规范讲师的操行。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早期西欧教育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中期欧洲教育发展的表现及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个显著成就是政教分离,推动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和非宗教的教育。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和嗣后的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法国殖民地海地和西班牙、葡萄牙统治下的拉丁美洲各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的高涨。经过长期斗争,绝大部分拉丁美洲地区挣脱了法、西、葡的殖民枷锁,建立了独立国家。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第2卷)》
材料二
亚当斯在就任美国总统后对于使美国获得独立的这场革命深以为憾,因为它给法国树立了榜样。如拉法耶特侯爵刚从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场上回到法国就呼吁:“现在就发动一场起义,抵抗是神圣的使命。”还有下面的理论:政治权力源于接受权力统治的人民,权力应当取决于人民的意愿;凡不是据此构建的政府,都是不合法的。法国人一度也信奉并欢呼美国人的观念:政府的灭亡就是自由的开端。
——摘编自[英]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同点。(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出口占国民收入的5%,100年后这个数据增长到15%。19世纪80年代早期,出口已占英国国民收入的30%。制成品出口的高增长,为英国制造业赢得了更大的规模优势,压缩乃至消了除海外市场上当地竞争者成长的空间,并为英国辅之以武力征服等手段将其他国家纳入自己的国际分工体系奠定了基础。俄罗斯、印度、埃及、阿根廷、西印度群岛……一个又一个国家和地区,由此沦为了向英国提供初级产品的“行星国家”。19世纪英国诗人就如此咏唱:“看那儿机器在运转不息/英国的这些征服的武器/是它不流血战争的胜利品/这些多么卓越的利器/战胜了波涛和大地/靠它们航行、织造和耕犁/洞穿了绵亘不断的丘陵/横跨过重洋万里。”
——摘编自梅新育《帝国夕阳:不列颠“世界工厂”与贸易霸权的挽歌》
材料二
到19世纪70、80年代,当美国和德国开始把电力和内燃机作为工业的动力和动力机时,“英国采用新技术的迟缓是令人心焦的。如纺织仍然用旧式纱锭,炼钢仍然用开口炉,而德国抢先使用效率更高的炼钢炉和旋转式纱锭”。“世界工厂”这个包袱,使得英国对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进行设备更新时受到巨大阻力,在建立电力、汽车等新型工业部门时行动迟缓。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认为,从1900年开始,英国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正是英国不发展新型工业部门,以及工业技术上的停滞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后果。
——摘编自孙杭生《英国、美国、日本“世界工厂”衰退的路径依赖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及其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丧失的原因。(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
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15世纪—18世纪60年代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
主要国家 西、葡、荷、英、法等国 英、俄、法、美等国 英、法、美、德、俄、日等国
主要活动 掠夺金银、贩卖黑奴,建立商站、欺诈性贸易 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扩张地区 亚洲、美洲、非洲沿海地区及岛屿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广大地区 全世界范围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苏美尔人,还是古代埃及人,当时都处于农耕社会阶段,材料中所述的扩张性,都是基于这一社会特征下的发展需求,故选A项:人口数量激增、神权政治发展、国家机器普遍建立都和当时史实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2.A【解析】材料表明,腓尼基字母在传播过程中,各地对腓尼基字母进行改革,尤其是希腊人,发展了腓尼基字母,创造了元音,形成了全新的希腊字母,这反映了字母文字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与创新,故选A项;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多元的,不单单是字母文字,故排除B项;“腓尼基人对世界文明贡献最大”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字母文字比象形文字更具有优势这一说法没有任何依据,故排除D项。
3.C【解析】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文物出土于阿杜里斯,这里是阿克苏姆王国时期的重要港口,并且该文物的刻面和罗马帝国生产的器皿相似,由此可推断阿克苏姆王国与罗马可能存在来往,故选C项;其他选项所述都和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A、B、D项。
4.C【解析】13世纪末14世纪初,《马可波罗行纪》风靡欧洲,书中对东方的富庶作了描述,引起了欧洲人的向往,这也成为欧洲人欲开辟新航线去到东方的一个重要因素,故选C项;材料所述夸大了东方的富庶,故排除A项;当时冒险家欲去东方主要是被东方的财富吸引,并非为了传播宗教,故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开启了东西方建立联系的时代,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5.D【解析】材料表明,16世纪巴伦支在完成航海活动后绘制了《北极探险地图》,该图首次明确标绘了格陵兰岛和冰岛,还描绘了34幅海狮海象、船只、鲸鱼以及似鱼似怪的插图,这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故选D项;巴伦支并没有往同一方向行驶完成环球航行,其航行不能证明地圆学说,故排除A项;荷兰、冰岛属于欧洲地理范围,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故排除B项;材料显示不出巴伦支探险与荷兰商船和海上贸易强大之间的必然联系,故排除C项。
6.D【解析】据材料可知,孟德斯鸠强调君主权力的获得来自人民的投票选举,主张君权民授,而非君权神授,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排除A项;孟德斯鸠强调选举出当权者再由其施政,而非人民直接参政,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权力的制衡问题,故排除C项。
7.D【解析】材料表明,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逐步形成,故选D项;在英国掌握行政权力的是首相而非议会,故排除A项;英国内阁逐步向议会负责,故排除B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的权力进一步弱化,故排除C项。
8.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皇帝获得联邦议会同意后方可宣战,联邦议会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解散帝国国会以及随时召集联邦议会,说明联邦议会具有较大的权力,故选D项;其他选项从宪法的这两条条款中体现不出,故排除A、B、C三项。
9.D【解析】由材料中瓦特的妻子和朋友的言论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初衷是追求利益和利润,故选D项;其他三个选项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A、B、C三项。
10.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早期机械织布机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机械化的运用相比较工业革命前的手工纺织,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故选C项;机械织布机并非动力机械,故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新式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因于蒸汽机的出现,故排除B项;机械织布机的运用提高了棉纺织品的生产效率,导致市场上棉纺织品数量激增,价格下降,故排除D项。
11.D【解析】材料中,马克思指出“先进理论是群众斗争的精神武器……只有把群众的斗争和理论的批判结合起来,才能变革旧的制度”,可见他对先进理论的重视,故选D项;其他三项都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A、B、C三项。
12.A【解析】据材料可知,柏林会议后,德国、西班牙等西方殖民国家对非洲殖民速度加快,故选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柏林会议确立了德国对非洲的殖民霸权,故排除B项;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故排除C项;柏林会议协调了列强对非洲争夺的矛盾,故排除D项。
13.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印度国大党激进派在反英斗争中提出的纲领和1911年中国的辛亥革命,都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故选C项;国大党和同盟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故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并不广泛,故排除B项;D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
14.A【解析】由材料可知,这场战争发生在法国巴黎城外,并且持续时间很短,战争以法国战胜,德国战败告终,符合这些特征的是马恩河战役,故选A项;其他三场战役都不符合材料所述特征,故排除B、C、D三项。
15.D【解析】由材料巴黎和会上“除美、英、法、意、日五国外,余国之被邀入会,已属好意,直无可以商量之余地。其气概咄咄逼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会受到大国操纵,故选D项;其他三项所述都不符合材料主旨,也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B、C三项。
16.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22——1925年苏俄(联)合办的股份制(外国资本和本国资本合作)公司发展迅速,这类公司引进了外国资本,推动了苏俄(联)国民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其他三项都和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B、D三项。
17.(1)特点:教育目的宗教化;教学内容神学化;教育方法机械、严酷。(6分)
(2)表现:城市学校地位提升;大学教育兴起和发展;讲师团体掌握学校教育主导权;学生的自主权增强;教学制度趋于规范。(4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冲击了教会势力的权威;适应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了欧洲市民阶层的文化素养,为欧洲社会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西方文化教育产生深刻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
18.(1)影响:推动了美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为共和政体的创建提供了前提;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宗教自由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的进程;鼓舞了广大拉丁美洲地区人民的解放运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相同点: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都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都推动了共和政体的建立;在政治构建中都采用了妥协机制。(6分,答出三点即可)
19.(1)有利条件: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率先开展并最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制造业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6分,答出三点即可)
作用:英国利用工业优势建立了世界经济霸权;重塑了国际分工体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英国不重视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美、德两国积极应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经济发展迅速,与英国激烈竞争。(4分)
20.示例一
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2分)
阐述:15世纪末,西欧国家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日益发展,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它们在亚洲、拉丁美洲沿海地区及岛屿掠夺金银、贩卖黑奴,建立商站,开展欺诈性贸易,推动了早期殖民体系的形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扩展,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国家亟须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扩大对外殖民扩张,通过武力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进行商品倾销,使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经济附庸,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8分)
总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它是建立在列强侵略、奴役亚非拉人民基础上的极其不合理、不平等的体系。(2分)
示例二
论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同步。(2分)
阐述:略。(10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