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整理与练习》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 第33~34页“整理与回顾”,“练习与应用”中的1~5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回忆与整理,使同学们的头脑中有清晰的知识结构,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能熟练地进行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公式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与态度 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公式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 程 设 计 导 航 策 略 调整反思
一、自主复习,整理知识(预设 7 分钟) 1.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转化的思想;画图的策略等等。 2.列表,制成表格图。 图形 特征 计算公式 圆柱 1.上下粗细一样 2.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S底=πr rS侧=ch =πdh =2πrh S底=2s底+s侧 V柱=sh =πrrh 圆锥 1.有一个顶点 2.底面是一个圆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 V锥=1/3sh =1/3πrrh 3.小组合作整理。 【板块一】 组织学生自主复习。 1.提问: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学习方法? 2.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整理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呢? 3.小组内合作回忆整理。
二、全班交流,完善知识结构(预设 5分钟) 【板块二】 教师质疑: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解决什么问题?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得出: 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判断圆柱和圆锥。 针对有关条件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进行有关的逆运算。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际问题。
三、分层作业,内化提升(预设18 分钟) 基本练习 1.整理与练习第1题。 (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实际运用 1.整理与练习第2题 。压路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2.整理与练习第3题。 3.整理与练习第4题。 (1)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2)求圆柱的容积(体积)。 4.整理与练习第5题。 分别求出圆柱和长方体的容积,再作比较。 综合应用 (1)在一个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放入一个底面半径3厘米的圆锥形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上升0.3厘米。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2)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长40厘米,现需要沿直径把它对半锯开,锯开后每根木料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 【板块三】 组织练习 引导学生借助想象理解“压路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帮助学生理解 “求彩带的长度就是求4条直径与4条高与15厘米的总和”。 注意立方分米与升的转化。 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什么,具体材料数学化。
作业设计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第26页 。家庭作业: 《一课一练》第23页
反思:
第2题借助教具,引导学生想象认识到:压路机前轮在路面上滚动一周,就相当于把它的侧面展开后平铺在路面上。因此,前轮滚动一周的压路面积即前轮的侧面积。
补充问题:(1)前轮滚动2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大?
(2)前轮滚动5周,压过的路有多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