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7《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梳理课文围绕“盼”写了作者的那些表现。
3.品读课文,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盼”这一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迁移运用,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按事例梳理习作提纲,为单元习作打好基础。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盼”这一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校要在六年级开展一次“一字表我心”主题征文比赛,要求同学们选择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个汉字写一篇习作。我们用一个“盼”字先尝试说一说,可以组词,也可以说一句话。预设:盼望、期盼、祈盼……我盼望自己有一辆赛车我祈盼奶奶的病快点好起来……老师盼望你们期盼的都能如愿以偿,著名作家铁凝也是选择了“盼”作为题目,写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板书:盼,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立足单元习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和单元习作打好基础。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盼”写了一件什么事?它的起因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
2.指名交流汇报。预设:本文围绕“盼”写了蕾蕾盼穿新雨衣的一件事,它的起因是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结果是蕾蕾终于穿上了新雨衣。
3.结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并用小标题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4.指名交流汇报。预设:1-2自然段:得到雨衣 3-17自然段:盼穿雨衣18-20自然段:穿上雨衣(板书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梳理“盼”的表现
1.细读课文,梳理课文围绕“盼穿雨衣”写了作者的那些表现。
2.指名交流汇报。
3.师小结。作者围绕“盼穿雨衣”具体写了“我”先是盼下雨,下雨了就盼着外出,无法外出盼雨停,雨停了盼第二天再下雨等具体表现(4个事例)。
四、聚焦表达,体会写作妙处
(一)品读课文3-17自然段,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盼”这一心理活动,课文哪些部分写得比较具体?勾画出自己认为描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旁批)
(二)指名交流汇报。
预设:1.环境描写
①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就变了脸色。(用小树的喧闹、笑,天变了脸色暗示了“我”盼来下雨时的高兴和激动)。
②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马路比作玻璃,把雨珠比作珍珠玛瑙,表达了作者盼望雨停的心愿达成后,内心由担心到放心、轻松的心情)
2.语言、动作描写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嚷”和“奔”写得特别生动,充分体现了当时我发现下雨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特别特别”和“央求”两个词体现了我盼望外出的强烈愿望。“可是......不是要炖肉吗?”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睛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瞟”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我当时害怕雨停,不能外出的心理。
3.心理描写
①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的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②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天吧。(这两处内心独白,生动地体现了终于盼来了雨,内心的愉快和不能外出的担心和盼望雨停的心愿。)
四、迁移运用,拟写提纲
出示习作示例中的汉字,学生联系生活,选择感受最深的汉字,确定一个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确定几个事例,再想想运用哪些写作方法,拟写提纲。
评价标准:
①围绕一个意思写,选取一个事例,运用一种表达方法。(★)
②围绕一个意思写,选取两个事例,运用两种表达方法。(★★)
③围绕一个意思写,选取三个事例,运用三种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反思习作过程,激发学生习作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