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小石潭记》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5 17:0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复习练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 ,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
语句: ,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6)《小石潭记》中“ , , ”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二、内容理解
1.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小石潭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石潭的。
3、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构造形态的
4、细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并用原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5、第3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源流的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7、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还要说“寂寥无人” (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三、主旨情感
1、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考查作者情感由快乐变凄的原因,答案为第③点)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人说《小石潭记》“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4、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5、作者写景如画,又寄情于景,在对小石潭描写中已写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遭遇,请你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技巧
1、第1段中的“伐竹取道”能否删去 请谈谈你的理由答
2、(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第1段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来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这样写有何作用
(2)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请简要分析。
3、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有何作用
4、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多种描写,值得我们借鉴。请从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方面,任选其一并结合语句进行赏析。
5、有人说课文第2段用法巧妙,一笔两用,看似描写潭中鱼,整段文字甚至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考査如何从侧面描写水“清”)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8、怎样理解文中的“对比”和“反衬”
五、勾连对比
1.《小石潭记》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和《记承天寺夜游》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写到景物的“影”,作用有何不同?
2.《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两位作者处境相似,但有人说柳宗元易伤感,而苏轼较旷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理解性默写
(1)《小石潭记》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佩环
(2)《小石潭记》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小石潭记》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小石潭记》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记》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二、内容理解
1.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小石潭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写作顺序是:发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小石潭源流一潭边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石潭的。
【答】①荒僻的地理位置。②特点鲜明的潭中景物:清澈的潭水、奇特的石头、活波的游鱼、曲折的源流。③幽静的潭中气氛。
3、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构造形态的
【答】紧抓住其特点,先点出“全石以为底”,这正是“小石潭”得名的根据;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小石潭的形貌,突出水石相谐之奇、之妙、之趣。
4、细读课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哪些特点,并用原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答】小石潭的特点是“全石以为底”“水尤清冽”。
①文中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不仅写出了石底的特点,而且写出了石底翻卷出水面的种种形态。②文中写“全石以为底”是直接进行描写的,写“水尤清冽”是通过写潭中的游鱼从侧面表现出来的,“鱼可百许头”“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都是水清所见,写鱼就是在写水。
5、第3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源流的
【答】“斗折蛇行”,写其逶迤曲折之状;“明灭可见”,写其时隐时现之景;“犬牙差互”,写出溪岸山石嶙峋之势。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加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懣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还要说“寂寥无人” (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答】①这种感受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关。外界的景象与作者贬谪后长期的心情暗中契合,相互作用,因此作者当时沉浸在寂寥无人的心境之下。②这里的“无人”并不是说真的没有人,而是强调环境的寂寥和内心的落寞。同行的五个人都是柳宗元的亲友,也经历了打击和磨难,因此这几个人心相契合,都是失意和落寞的。
三、主旨情感
1、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考查作者情感由快乐变凄的原因,答案为第③点)
【答】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①由“隔篁竹”听到琤琮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②置身小石潭,潭中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与游者相乐”,此时,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③当作者向潭西南而望时,看到水流曲折幽邃,岸势如犬牙交错,内心幽深不可测度的感受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产生了契合。于是,眼前景象不再充满勃勃生机,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周国环境与个人感受的结合,含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
2、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或: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带的美好事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怨愤抑郁的心情
3、有人说《小石潭记》“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答】同意。①作者被贬永州,失意中寄情山水,见到小石潭极幽极佳的景致,心乐之。②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于自然的愉悦情感。③久坐潭上,又感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忧伤的心情。
4、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答】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茫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凄悲京、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5、作者写景如画,又寄情于景,在对小石潭描写中已写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遭遇,请你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谈谈你的理解。
【答】作者初入小石潭,“闻水声,如鸣珮环”,被景物吸引,心情愉悦,所以在他眼中游鱼“空游无所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而小石潭源头“斗折蛇行”“不可知其源”正是作者对前途艰险的忧虑,此时的小石潭在他眼中则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恰好是作者心中孤单寂寞的投影,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写作技巧
1、第1段中的“伐竹取道”能否删去 请谈谈你的理由答
【答】不能删去。①与“隔篁竹”相对应。②为听悦耳水声,不惜伐竹开辟道路,传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③揭示了作者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懣之情,常常探山玩水。
2、(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第1段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来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按照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石潭的游览顺序来写的,通过“闻”“伐”“取”“见”等精准的动词写出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作用: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小石潭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做铺垫。
(2)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请简要分析。
【答】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石潭,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到小石潭以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式,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3、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有何作用
【答】“闻”“伐”“取”“见”。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4、作者在描绘景物时善于运用多种描写,值得我们借鉴。请从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方面,任选其一并结合语句进行赏析。
答案】示例:①动静结合:作者写潭中鱼“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然不动”,这是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也出小石潭水的清激。“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出鱼的游动之态,这是写动,动静结合衬托出作者“心乐之”的情怀。
②正侧面结合:文中第2段内容,正面描写了潭中鱼的动态与静态,侧面烘托了潭水的清。
5、有人说课文第2段用法巧妙,一笔两用,看似描写潭中鱼,整段文字甚至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考査如何从侧面描写水“清”)
【答】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既从正面写出鱼的数量和状态,又从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见底、空灵透明。“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游鱼的影子、水底的石头、石上的阳光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的清激。③“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正面写出水中游鱼或动或静,精灵可爱,又通过游鱼清晰可见的状态从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溪水比作北斗星和蛇,“斗折”从静态入笔,“蛇行”从动态入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溪流蜿蜒的走势。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凄静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8、怎样理解文中的“对比”和“反衬”
【答】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的情态,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五、勾连对比
1.《小石潭记》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和《记承天寺夜游》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写到景物的“影”,作用有何不同?
【答】“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中的“影”是通过鱼的影子从侧面突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盖竹柏影也”是通过写竹柏的影子来表现月色的澄澈透明,展现月光下的美好意境。
2.《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两位作者处境相似,但有人说柳宗元易伤感,而苏轼较旷达,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并说明理由。
【答】同意。①《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在“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中顿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抒发了自己在寂寞的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②《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从美好的月色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自我排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