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信史时代是指有文字或出土文物记载着当时社会情况的时代。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地中海地区均发现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字,它们的信史时代大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600年和公元前1000年。据此可知( )
A. 文字是文明诞生的唯一标志 B. 两河流域文明始终领先欧洲
C. 早期文明之间相互联系密切 D. 文明具有多元性和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地中海地区均发现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字,但它们的信史时代时间不一,反映了文明具有多元性和不平衡性,D项正确;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包括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等,A项说法绝对,排除A项;“两河流域文明始终领先欧洲”说法绝对,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文明具有多元性和不平衡性,未体现早期文明之间相互联系密切,排除C项,故选D项。
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有人“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那么执法者只能给与犯罪人“鞭笞六十”的处罚,而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这表明该法典( )
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 意图规范各阶层的义务
C. 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精神 D. 重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两河流域)。据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对待“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这一状况,法典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体现出一定的公正精神,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一定程度的公正,并不能看出其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也不是在规范各阶层的义务,排除AB项;仅从法典对一事件的规定,无法得出其对社会秩序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面是对古代某一帝国特征的描述。该帝国是( )
①地跨欧亚非三大洲②奴隶制社会空前繁荣
③法律建设成就斐然④与中国有直接商贸联系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该帝国具有“地跨欧亚非、奴隶制社会、法律建设成就斐然,与中国有直接商贸联系”等特点,结合所学,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奴隶制社会空前繁荣,形成了罗马法体系,与东汉时期的中国实现了直接联系,C项正确;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不完全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4. 亚历山大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文化探秘。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搜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
A. 加强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 B. 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D. 热衷于传播古希腊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材料“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搜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可以看出远征中所带的专门人才,在搜集资料和绘制地图时,与当地哲人存在交往,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并不是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也没有提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B项;仅从材料,并未提及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
5. 9世纪,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创立了一所智慧馆,把从各地搜集来的文化典籍集中收藏在这里,在这里从事工作的不仅有穆斯林,还有基督教徒、犹太教徒、袄教徒等学者。智慧馆的创立旨在( )
A. 促进东西文明交融 B. 推动阿拉伯发展
C. 奠定欧洲转型基础 D. 学习外来的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创立了一所智慧馆”并结合所学,哈里发是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而统治者政策的出发点一般来说是为了维护统治,推动本国发展,B项正确;智慧馆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融,也有利于阿拉伯学习外来文化,但都不是统治者创立智慧馆的主要意图,排除AD项;智慧馆的创立没有奠定欧洲转型基础,排除C项。故选B项。
6. 马丘比丘古城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上城区则是为贵族设计的宫殿和庙宇。石头房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采用的巨大石块来自于山下600米的采石场。这反映出( )
A. 印加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B. 玛雅文明深受埃及文明的影响
C. 古老非洲文明的光辉成就 D. 阿兹特克文明高超的建筑技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美洲)。据材料“马丘比丘古城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结合所学可知,马丘比丘是印加文明的代表成就,从其城区建筑可以看出,印加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洲印加文明的成就,并不是玛雅文明,也不是非洲文明,排除BC项;马丘比丘古城是印加文明的成就,不是阿兹特克文明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7. 下表为班图人大迁徙概况表。表中信息反映出班图人大迁徙( )
路线 概况
东线 9—10世纪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西线 最早的迁徙路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向南迁徙的数量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
A. 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 B. 促进了非洲文明的多样性演进
C. 促使南非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D. 颠覆了桑海在西非的霸主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班图人经过不同的路线迁徙到东非、西非和南非,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明,表明班图人的迁徙促进了非洲文明多样化的演进,B项正确;班图人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没有体现对南非地区生产方式的破坏,排除A项;班图人到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并没有使南非地区形成统一国家,排除C项;桑海建立霸主地位的时间是16世纪,晚于班图人的迁徙,排除D项。故选B项。
8. 15世纪中期,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注重运用在11世纪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此举旨在( )
A. 在世界范围传播罗马法 B. 宣示殖民扩张的合法性
C. 彰显民族国家主权意识 D. 维护其全球的商业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中期(西班牙、葡萄牙)。根据材料“15世纪中期,大力推行殖民扩张的西葡两国注重运用在11世纪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可知西班牙、葡萄牙借助法律手段寻求对殖民地的“正当”占取,宣示殖民扩张的合法性,进而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B项正确;西葡两国并非为了传播罗马法,罗马法只是其维护殖民统治的手段,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这两国借助罗马法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的管辖权、财产权的支配,与民族国家主权意识无关,近代民族国家是以民族为族群基础发展起来的政治共同体,排除C项;此举与维护全球的商业利益无关,且此时并未建立起全球的商贸网络,此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9. 鹿鸣馆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市修建的一所类似沙龙的会馆,专供当时西化的达官贵人聚会风雅。据此推知,明治政府实行了( )
A. 殖产兴业 B. 文明开化 C. 废藩置县 D. 富国强兵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据材料“鹿鸣馆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市修建的一所类似沙龙的会馆,专供当时西化的达官贵人聚会风雅”,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时期,实行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鹿鸣馆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修建的,B项正确;殖产兴业是明治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通过废藩置县,日本逐渐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排除C项;日本政府以“富国强兵”为基本国策,积极推行军事改革,较快地建立起近代化的陆海军,使日本迅速在军事上崛起,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如下图所示的一些文献资料。据此推断其研究主题是( )
A. 社会改良 B. 工人运动 C. 理论创新 D. 暴力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信息可知:本题的研究内容是共产主义的发展。据本题图片信息可知,图1中“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它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图2是《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在创立的过程中,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成果;图3是列宁,他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和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立了列宁主义;图4是毛泽东的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体现的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该小组收集的文献资料体现了共产主义理论在继承中的发展创新,C项正确;《共产党宣言》号召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所以社会改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新和谐公社”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建立的理想模型,与工人运动和暴力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11. 《巴黎公社社员告农村劳动农民书》中提到:“乡村的居民们,你们现在应该看出,巴黎的事业就是你们的事业。”这表明巴黎公社( )
A. 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B. 具有初步的工农联盟意识
C. 很重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 建立起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法国)。根据材料“乡村的居民们,你们现在应该看出,巴黎的事业就是你们的事业”可知,巴黎公社建立后,注重与农民的合作,提出“巴黎的事业就是你们的事业”,说明巴黎公社具有初步的工农联盟意识,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工人阶级团结农民,没有体现无产阶级专政,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与农民合作,没有体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C项;D项与巴黎公社的历史史实不符,巴黎公社没有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B项。
12. 16—18世纪拉美出现了很多以“救世主”(Salvador)或“耶稣”(Jesus)命名地区,如:中美洲的国家萨尔瓦多(EISalvador),秘鲁的乌利科查县首府赫苏斯(Jesus)。地区的命名( )
A. 体现了欧洲对拉美的殖民影响 B. 反映出拉美文化呈现多元特点
C.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 表明了拉美地区开始社会转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8世纪(拉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被发现,欧洲大批殖民者涌入美洲,并用暴力征服这块“新大陆”的同时,天主教会的传教士也随之而来,天主教成为西方殖民统治的一个重要工具,许多地区的地名也发生了变化,以“救世主”(Salvador)或“耶稣”(Jesús)来命名,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拉美文化的多元特点,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D选项“开始”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
A.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 斗争目标为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 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 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亚洲)。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主义已经摆脱封建主义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并进行了英勇的实践,D项正确;19世纪70—90年代,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A项不属于20世纪初新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19世纪70—90年代,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权利已经是当时的斗争目标,排除B项;这一时期,各国的民主革命要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度或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政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4. 19世纪末,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妇女为争取自身权益进行了大规模的抗争。但在20世纪初期,德国的妇女运动退守到非常传统的层面,女权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妇女应对家庭、国家负有责任。这一转变是因为当时( )
A. 德国经济的发展 B. 德国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C. 国际局势的紧张 D. 民族主义情绪有所缓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欧洲局势紧张,列强间矛盾激化,而德国国内的妇女运动容易削弱本国实力,因此20世纪妇女运动退到了很传统的层面,C项正确;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发展并不会消解妇女政治诉求,排除A项;德国对妇女权益的保护,不是女性强调对国家责任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情绪显著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 )
A. 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 B. 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
C. 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 D. 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大国的要求都未能完全得到满足,说明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C项正确;巴黎和会实现了严惩德国的目的,排除A项;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排除B项;巴黎和会受到西方列强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其中第16题1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
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发生变化及对近代西欧崛起产生的影响
【答案】(1)变化:各国王权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城市商业发展并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创办了多所大学;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等。(3点)
(2)影响:城市自治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新航路提供了经济条件;王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国家统一)奠定基础;大学兴办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传播提供精神条件;贵族限制国王权力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了历史传统
【解析】
【详解】本题是比较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中古中后期的西欧。第一小问是变化,据材料“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可知,各国王权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据材料“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可知,城市商业发展并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据材料“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可知,创办了多所大学;据材料“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等。第二小问是影响,结合所学从城市自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为新航路提供了经济条件、王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大学兴办为人文主义的传播提供精神条件、贵族限制国王权力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了历史传统的角度分析。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阐释。
材料二 下表为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答案】(1)现象:人口、动植物以及疾病在新旧大陆之间的传播与交流。
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动植物交流,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和疾病的传播;疾病的传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同时导致原有社会解体,推动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2)趋势:欧洲占比不断扩大。非洲占比不断下降。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
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或黑奴贸易)。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现象:根据材料“玉米、马、天花”可分析出人口、动植物以及疾病在新旧大陆之间的传播与交流。
说明: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物种交流、疾病传播、殖民统治等较角度进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动植物交流,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和疾病的传播;疾病的传播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同时导致原有社会解体,推动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趋势:根据材料“18.3”、“24.9”可分析出欧洲占比不断扩大;根据材料“18.3”、“7.4”可分析出非洲占比不断下降;根据材料“2.4”、“1.6”、“9.0”可分析出美洲1750年之前占比下降,之后则不断扩大。
因素:结合世界市场发展可分析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结合早期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可分析出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或黑奴贸易);结合工业革命的推动可分析出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是最早对体育问题进行探索的。弗吉里奥是将人文主义思想运用到教育实践的第一人,他的博雅教育思想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军事教育和休闲娱乐等。美尔库里亚利斯的《休操术》是体操教师的主要参考书,此书将体操从医学和人体健康角度进行分析。西尔维乌斯提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修身方法,是近代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对体育和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对西方近代体育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洛克认为身体健康是成为绅士的基本。卢梭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优良品德的基础。启蒙运动对整个西方世界文明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摘编自苏香远《三大思想运动对西方近代体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时期体育思想发展的影响。
【答案】(1)特点:纳入教育体系;内容较为全面;注重医学和体育结合,科学指导;重视理论指导,注重修身方法;具有人文色彩。
(2)影响: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推动了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的体魄;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特点:根据材料“他的博雅教育思想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军事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可分析出纳入教育体系,内容较为全面;根据材料“将体操从医学和人体健康角度进行分析,为近代体育的产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分析出注重医体结合,科学指导;根据材料“美尔库里亚利斯的《体操术》是体操教师的主要参考书”可分析出重视理论指导,注重修身方法;根据材料“西尔维乌斯提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修身方法,是近代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可分析出具有人文色彩。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影响: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根据材料“洛克认为身体健康是成为绅士的基本”可分析出推动了近代西方体育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的体魄;根据材料“启蒙运动对整个西方世界文明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可分析出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夜幕降落在城市的四周,好一片暗淡凄凉的时光;寒冷的灰墙,阴暗的钟楼,听野风正呜呜地衰唱。
男人,女人,儿童在做工,被锁在狭小阴暗的地牢,当今的刑台-车轮飞动,生命之线飞快地断掉。天上的星星看着也发怔,烟雾弥漫,机器怒吼;这城市就象热锅沸腾,煮沸的毒水横溢四流。
工厂城(节选)
[英]琼斯
在那发臭的围墙里面,生命与死亡纠成一团;
工人和工人肩并着肩,血肉和钢铁进行殊死战。
大风吹起,歌声震落,冲破云霄,震裂海洋,
它仿佛对着人民歌唱:“敲断链索,就象这样!”
起来啊,组成一支队伍,农场的奴隶,工厂的罪人!
记住吧,要保卫自己的土地,最好的办法-把宪章实行!
——一八四七年《劳工月刊》第一期
以“《工厂城》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
《工厂城》赏析
《工厂城》创作于19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英国工人阶级掀起了宪章运动。
诗歌开篇以“暗淡凄凉”、“寒冷”等词烘托英国工业革命后严重的社会问题;“狭小阴暗”、“烟雾弥漫”、“发臭的围墙”、“刑台”等语句则具体描绘了工人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诗人通过“冲破云霄,震裂海洋”、“起来啊,组成一支队伍”等语句,呼唤工人阶级紧密团结、奋起抗争;并在诗歌最后指出“把宪章实行”的奋斗目标。(任选三个角度)
《工厂城》以诗歌的形式,直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工人命运的同情与关注;它是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阶级生活与斗争实践的产物;有利于激发工人的阶级意识,增强了工人阶级的凝聚力,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对此后无产阶级文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工业革命后的世界。
题目:审问题以“《工厂城》赏析”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可知首先需要结合材料写出一个正确明确的题目。据材料“一八四七年《劳工月刊》第一期”“好一片暗淡凄凉的时光”“男人,女人,儿童在做工,被锁在狭小阴暗的地牢,当今的刑台-车轮飞动,生命之线飞快地断掉”“起来啊,组成一支队伍,农场的奴隶,工厂的罪人!记住吧,要保卫自己的土地,最好的办法-把宪章实行!”等信息可得出短文题目是“《工厂城》创作于19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英国工人阶级掀起了宪章运动。”
叙述:首先赏析作品的具体内容,结合所学可知,要想读懂诗歌需要了解该作品的背景,据材料时间“一八四七年”并结合所学,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工人生活贫困,劳动条件相当恶劣,工作时长和报酬不成正比,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另外环境污染、疾病、犯罪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总之,资本主义弊端逐渐显现。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欧洲爆发了工人运动,如英国宪章运动等等。这就是材料中《工厂城》写作的主要背景。结合了所学知识,再看这首诗歌,可以看出诗歌开篇先介绍了当时的背景,诗歌以“暗淡凄凉”、“寒冷”等词烘托英国工业革命后严重的社会问题;“狭小阴暗”、“烟雾弥漫”、“发臭的围墙”、“刑台”等语句则具体描绘了工人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诗人通过“冲破云霄,震裂海洋”、“起来啊,组成一支队伍”等语句,呼唤工人阶级紧密团结、奋起抗争;并在诗歌最后指出“把宪章实行”的奋斗目标。然后高于具体内容,解析作品的写作手法和意义等。结合所学知识和前面具体内容的分析,可得出《工厂城》是诗歌体裁,直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工人命运的同情与关注,它是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阶级生活与斗争实践的产物;据材料“它仿佛对着人民歌唱:‘敲断链索,就象这样!’”“起来啊,组成一支队伍,农场的奴隶,工厂的罪人!记住吧,要保卫自己的土地,最好的办法-把宪章实行!”并结合所学,诗歌中强有力的呐喊有利于激发工人的阶级意识,增强了工人阶级的凝聚力,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另外结合所学可知,这首诗歌除了激励了当时的工人斗争,对后世而言,对此后无产阶级文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信史时代是指有文字或出土文物记载着当时社会情况的时代。两河流域、黄河流域、地中海地区均发现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字,它们的信史时代大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600年和公元前1000年。据此可知( )
A. 文字是文明诞生的唯一标志 B. 两河流域文明始终领先欧洲
C. 早期文明之间相互联系密切 D. 文明具有多元性和不平衡性
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有人“打了居高位的人嘴巴”,那么执法者只能给与犯罪人“鞭笞六十”的处罚,而不能按照“居高位的人”的意愿或执法者自己的意愿去随心所欲地处罚。这表明该法典( )
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 意图规范各阶层的义务
C. 一定程度上体现公正精神 D. 重在保障社会秩序稳定
3. 下面是对古代某一帝国特征的描述。该帝国是( )
①地跨欧亚非三大洲②奴隶制社会空前繁荣
③法律建设成就斐然④与中国有直接商贸联系
A. 波斯帝国 B.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4. 亚历山大远征可谓是一次异国文化探秘。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搜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
A. 加强了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 B. 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 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D. 热衷于传播古希腊文化
5. 9世纪,哈里发马门在巴格达创立了一所智慧馆,把从各地搜集来的文化典籍集中收藏在这里,在这里从事工作的不仅有穆斯林,还有基督教徒、犹太教徒、袄教徒等学者。智慧馆的创立旨在( )
A. 促进东西文明交融 B. 推动阿拉伯发展
C. 奠定欧洲转型基础 D. 学习外来的文化
6. 马丘比丘古城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住房,上城区则是为贵族设计的宫殿和庙宇。石头房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采用的巨大石块来自于山下600米的采石场。这反映出( )
A. 印加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B. 玛雅文明深受埃及文明的影响
C. 古老非洲文明光辉成就 D. 阿兹特克文明高超的建筑技艺
7. 下表班图人大迁徙概况表。表中信息反映出班图人大迁徙( )
路线 概况
东线 9—10世纪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西线 最早的迁徙路线,进入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向南迁徙的数量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
A. 破坏了南非地区的生产方式 B. 促进了非洲文明的多样性演进
C. 促使南非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D. 颠覆了桑海在西非的霸主地位
8. 15世纪中期,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注重运用在11世纪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此举旨在( )
A. 在世界范围传播罗马法 B. 宣示殖民扩张的合法性
C. 彰显民族国家主权意识 D. 维护其全球的商业利益
9. 鹿鸣馆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市修建的一所类似沙龙的会馆,专供当时西化的达官贵人聚会风雅。据此推知,明治政府实行了( )
A. 殖产兴业 B. 文明开化 C. 废藩置县 D. 富国强兵
10.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如下图所示的一些文献资料。据此推断其研究主题是( )
A. 社会改良 B. 工人运动 C. 理论创新 D. 暴力革命
11. 《巴黎公社社员告农村劳动农民书》中提到:“乡村的居民们,你们现在应该看出,巴黎的事业就是你们的事业。”这表明巴黎公社( )
A. 是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权 B. 具有初步的工农联盟意识
C. 很重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 建立起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12. 16—18世纪拉美出现了很多以“救世主”(Salvador)或“耶稣”(Jesus)命名的地区,如:中美洲的国家萨尔瓦多(EISalvador),秘鲁的乌利科查县首府赫苏斯(Jesus)。地区的命名( )
A. 体现了欧洲对拉美的殖民影响 B. 反映出拉美文化呈现多元特点
C 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 表明了拉美地区开始社会转型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
A. 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 斗争目标为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 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 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
14. 19世纪末,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妇女运动,妇女为争取自身权益进行了大规模的抗争。但在20世纪初期,德国的妇女运动退守到非常传统的层面,女权主义者更多地强调妇女应对家庭、国家负有责任。这一转变是因为当时( )
A. 德国经济的发展 B. 德国对妇女权益的保护
C. 国际局势的紧张 D. 民族主义情绪有所缓解
15. 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 )
A. 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 B. 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
C. 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 D. 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其中第16题12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
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及对近代西欧崛起产生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阐释。
材料二 下表为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900年 24.9 7.4 9.0 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是最早对体育问题进行探索的。弗吉里奥是将人文主义思想运用到教育实践的第一人,他的博雅教育思想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军事教育和休闲娱乐等。美尔库里亚利斯的《休操术》是体操教师的主要参考书,此书将体操从医学和人体健康角度进行分析。西尔维乌斯提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修身方法,是近代人文主义体育思想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对体育和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对西方近代体育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洛克认为身体健康是成为绅士的基本。卢梭认为健康的身体是优良品德的基础。启蒙运动对整个西方世界文明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
——摘编自苏香远《三大思想运动对西方近代体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时期体育思想发展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夜幕降落在城市的四周,好一片暗淡凄凉的时光;寒冷的灰墙,阴暗的钟楼,听野风正呜呜地衰唱。
男人,女人,儿童在做工,被锁在狭小阴暗的地牢,当今的刑台-车轮飞动,生命之线飞快地断掉。天上的星星看着也发怔,烟雾弥漫,机器怒吼;这城市就象热锅沸腾,煮沸的毒水横溢四流。
工厂城(节选)
[英]琼斯
在那发臭的围墙里面,生命与死亡纠成一团;
工人和工人肩并着肩,血肉和钢铁进行殊死战。
大风吹起,歌声震落,冲破云霄,震裂海洋,
它仿佛对着人民歌唱:“敲断链索,就象这样!”
起来啊,组成一支队伍,农场的奴隶,工厂的罪人!
记住吧,要保卫自己的土地,最好的办法-把宪章实行!
——一八四七年《劳工月刊》第一期
以“《工厂城》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