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词语,会说课文大意。
2.学习第四自然段,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3.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和官员们的比好在哪里。通过对比体会“才”字表达的意思,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明白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和官员们的比好在哪里。通过对比体会“才”字表达的意思,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明白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大意。
1.读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词语,注意读音。
(2)指名朗读。
(3)开火车读。
(4)说说你的发现。(第一行是故事中的角色,第二、三行是写官员的,第四、五行是写曹冲的。)
曹操 大象 曹冲 官员
到底 四根柱子 议论 砍树
一杆大秤 秤杆 船舷
一艘 大船 下沉
画线 为止 重量 称象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曹冲什么事?请给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内容,说一说故事。
曹操得到一头( ),想称出象的( )可是官员们想到的是( ),他们的想法让曹操( ),只有( )想出了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 )。
二、细读办法,说说过程。
1.小朋友们,曹冲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相关句子。(出示第四段)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这段话有点儿长,一共有几句话
(4句话)
(1)你能把这4句话读通顺吗 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试试。
(2)我们看到第二句,念准“线”“止”“重”三个字。
3.很显然,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就要分步骤。哪些词语提示我们是分步骤的
(圈出:再、然后)
我们一起突出这两个词语读一读。
4.要完成称象计划,需要四个步骤。
(1)谁能给下面的步骤排排序。
(出示课后题)
(2)学生在书上写。
(3)交流: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排序的?
5.你能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说一说吗?
(1)自己练说。
(2)按照这样的步骤(课件出示)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说一说。
三、方法比较,感受智慧。
1.学到这儿,大家都知道了曹冲称象的办法,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场,去看看当时官员们都想出了什么办法。
2.分角色再现情景。
(1)指名读对话。
(2)官员们想出的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指名回答。
(3)再读对话:老师要请能将这些官员们想不出办法来的囧样子能表现出来的孩子读。
(4)读完之后议一议,谁演得像,谁能演得更好。
3.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都感觉官员们的方法不行,正在大家束手无措的时候,曹冲站出来说,他有个办法。我们看这个句子。
(1)这里为什么要加上“才”?
请学生回答。
(2)是的,你把这个句子读一下,怎么才能读出曹冲的年纪很小。
(指导朗读句子)
(3)谁也来用上“才”说个句子。
指名说话。
4.谁来把曹冲说的话再读一读,体会他的聪明。
5.曹操听了曹冲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果然什么意思?
(2)齐读最后一段。
6.现在大家知道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很管用,比官员们想的称象办法好,可到底好在哪里呢?谁能来说一说。
7.师总结:是呀,官员们想到的是大杆秤,是常规思维。(板书:常规思维)而曹冲想到的是既然大象称不动,就把大象换成一块一块石头来称。这就是思维的转换。(板书:思维转换)
四、总结拓展,发散思维。
1.现在,大家都知道曹冲很聪明,一定很佩服他吧。其实我们班级的孩子们也很聪明,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也能把这头大象称出来?
2.如果换成现在,大家还有哪些办法呢?
3.是的,我们在碰到问题时,要分析当时的情况,突破常规的思维,可以转换一下思维,去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课文,讲述了曹操在得到一头大象之后,众官员对称象一筹莫展,只有小曹冲想到了个好办法。这篇课文生字词较多,就把生字词的教学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安排在了第一课。第二课时重点在称象。让学生学习了曹冲怎么称象,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以及拓展延伸了有没有其他好的办法来称象。
学习曹冲称象的办法的教学,板块清晰,“读办法、理办法、说办法、比办法、演办法、想办法”一条主线贯穿整节课的教学。 在学习办法对比的时候,将现场官员的对话用朗读的形式来学习,以取代繁琐的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其中一个训练要素是“借助语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课后题要求学生借助关键句的排序说说称象的过程就是这一语文要素的体现,我在教学“说办法”中,先“借助语句”,把课文语言进行内化,在朗读教学中既要读出曹冲语言的胸有成竹,也要给予学生思考和质疑的空间。同时,借助“先、再、然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理解称象的步骤,实现“有序表达”,用好“先、再、然后”等词语讲清、讲好称象的过程。在“比办法”教学中,既从中体会曹冲的聪明,也通过语言的细读,抓住曹操的神情变化等,感悟课文是怎么把曹冲的聪明表达出来的。同时,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称象,进行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