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四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23: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
四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属于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的是( )
A. 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 B. 粮仓的出现
C. 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 D. 曲辕犁的出现
2.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康乾盛世
C. 开元盛世 D. 贞观之治
3.清朝前期,形成了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这一制度( )
A. 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 有效的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C. 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 D. 促使中枢决策机构发生变化
4.“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役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 )
A.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 甲午战争时期
C.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 抗日战争时期
5.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西部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
A. 匈奴 B. 鲜卑 C. 吐蕃 D. 女真
6.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
A. 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 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 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 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7.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中指出,农业一旦产生,定居就一定出现。一旦定居,人口的数量就会增加。随着人口增加,生存的压力就会增大,农业于是向四处扩张,逐渐传播到四面八方。作者意在强调( )
A. 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 B. 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
C. 文明扩张方式存在差异 D. 人地矛盾推动文明融合
8.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 融合与吸收 B. 交流与改造 C. 模仿与超越 D. 传承与复兴
9.下图是一件发现于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的瓷器,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件文物可以用于说明东非国家( )
A. 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B. 手工业生产很发达
C. 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D. 对外贸易范围广泛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办、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C. 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 早期殖民扩张的意义
11.读下图。图中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推动
C. 跨国贸易的盛行 D. 西欧政府的重视
12.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 太阳历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60进制 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A. 各区域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B. 各区域文明产生于相同的历史环境
C. 各区域早期都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各区域文明独立发展呈现多元特征
13.在古希腊悲剧中,往往是主人公虽然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但受控于命运而致结果凄惨。民众在观剧中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怜悯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进而思考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悲剧性命运。这反映了古希腊悲剧( )
A.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强调故事情节的丰富
C.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 促使自我意识的觉醒
14.如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
大化元年(645年) 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
大化二年(646年) 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大化五年(649年) “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A. 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 B.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 维护了武士集团利益 D. 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8分)【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材料二 隋朝时期,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国王仿效华夏兴办学校,“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以相教授。”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则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
——摘编自《北史·高昌传》《旧唐书·吐蕃传》等
(1)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学习汉文化的原因。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
——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谴责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7.(10分)中世纪的欧洲孕育着近代的曙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阐释。
18.(10分)西方人文精神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贸易。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力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任寅虎《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商务印书馆2011年8月出版
材料二雅典人极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虽然允许修改法律,但有着严格的限制。在雅典,提交公民大会讨论的议案事先都要经过议事会的审查。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
在雅典全盛时代,自由公民的总数连妇女和儿童在内约为90000人,而男女奴隶为365000人。在伯利克里时期,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总数约有30000人至35000人,而公民大会的出席人数通常不超过2000人至3000人。作为雅典普通公民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了谋生的需要,常常不能出席约10天举行一次的公民大会。
材料三在西方某些政治学和历史学的著作中,总是津津乐道地称颂伯利克里时代的所谓民主政治,并以它的“优越性”来贬抑所谓的东方君主专制。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剖析一下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早期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归纳希腊民主的特点;
(3)据材料三及所学,概括说明材料中“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并非十全十美”的观点。
19.(10分)【知识生产与知识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 世纪,在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的私人庇护下,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新学”。16世纪,英国教区牧师收入锐减,传统教育衰落,引发知识危机,在早期资产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各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又被称为“实证主义反叛”,最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新的哲学理论在1914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对正统理论颠覆最显著的领域,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创了确定性。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历史学和社会学里也有相似的辩论,探讨自身学科领域的科学性。
——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16世纪英国知识生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上半叶西方“知识危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诱发“知识危机”的原因。
2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表格。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法国 伏尔泰 自由与平等
法国     三权分立原则;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法国 卢梭    
材料二:图片历史:
(2)材料二中三位历史人物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分别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三大理论成果在中国近代历史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参考答案
1.A 2.B3.A4.B5.C6.C7.A8.A9.C10.A11.C12.D13.D14.B
15.【答案】(1)史实: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与吐蕃赞普和亲C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册封回纥、粟末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大了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管辖;唐蕃会盟,唐蕃之间基本停止了战争。
(2)隋唐时期民族政策开明;国家强盛,经济和文化繁荣;相对和平的环境;杰出政治人物的推动等。
【解析】(1)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唐朝与吐蕃赞普和亲,促进了汉藏友好交往;唐玄宗册封回纥、粟末靺鞨等少数民族首领,加大了对西北和东北地区管辖;唐穆宗时期与吐蕃会盟,唐蕃之间基本停止了战争。
(2)原因: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民族政策开明;国家强盛,经济和文化繁荣;相对和平的环境;根据材料,西域高昌国王、松赞干布等杰出政治人物的推动等。
16.【答案】(1)特权及其影响:割让香港岛,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使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
(2)政策:自由贸易政策。
目: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
【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上半叶中国和英国。特权及其影响:据材料“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结合所学得出割让香港岛,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据材料“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并结合所学得出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据材料“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并结合所学得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据材料“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并结合所学得出治外法权,使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据材料“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并结合所学得出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上半叶中国和英国。政策:据材料“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谴责的”并结合所学得出英国当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目的:据材料“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并结合所学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
17.【答案】(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观点:欧洲中世纪时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阐释:城市:城市自治权的萌发、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大学的发展社会结构:市民阶级壮大;政治势力:专制王权的强大时代: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18.【答案】(1)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大量移民定居雅典;奴隶主有雄厚经济实力;国王权力有限,受元老院议会制约,这传统有利于建立民主政治。
(2)希腊实行的是城邦制的直接民主。民主权利不具有广泛性。是维护奴隶主行使特权的工具。
(3)古代雅典对公民的身份严格限制,公民只占城邦人口的极少数,奴隶、外邦人、妇女和未成年人没有公民权,其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少数人的民主,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一中“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贸易。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能力。从材料二中“雅典人极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虽然允许修改法律,但有着严格的限制。在雅典,提交公民大会讨论的议案事先都要经过议事会的审查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依据材料三文字说明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参与范围极其有限,这充分说明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本质和局限性,即古代雅典对公民的身份作了严格限制,公民只占城邦人口的极少数,是少数人的民主。
19.【答案】(1)变化:内容上,从神学到世俗学问;主体上,从教会到私人资助的学术群体(机构)。
影响:打破了神学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助力科学和技术研究,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提升。
(2)主要特征:对学科知识科学性的怀疑。
原因: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弊端逐渐暴露;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知识界对现代文明(或学科知识)的主动反思。
【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6世纪英国。变化:根据材料“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得出内容上,从神学到世俗学问;根据材料“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在早期资产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可知,主体上,从教会到私人资助的学术群体(机构)。
影响:根据材料“以推动各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打破了神学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助力科学和技术研究,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提升。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主要特征:根据材料“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可知,对学科知识科学性的怀疑;
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危机、战争影响等角度概括。根据材料“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1927年)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创了确定性”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弊端逐渐暴露,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是当时诱发“知识危机”的重要背景;根据材料“1914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以及知识界对现代文明的主动反思,也导致了当时“知识危机”。
20.【答案】(1)孟德斯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
(2)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就: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思想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三权分立原则;法律是理性的体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梭”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等。
(2)理论成果: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依次提出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就: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思想领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创建新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