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因其诗常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被誉为“诗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诗》。一、作者简介 杜甫生于士大夫家庭,怀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却因奸臣李林甫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才得一小官,“安史之乱”时被俘,757年逃出虎口,投奔肃宗,任左拾遗。759年,关内大饥,遂弃官西行至成都 。二、时代背景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三、解题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这首诗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歌”,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四、整体感知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飘 转zhuǎn俄 顷厦shàqǐngxiànsāng丧 乱见 此屋háojuànchángbìwùchóngqīnào1、生字词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飘转沉塘坳。(秋深)(怒吼)(虚数,泛指多)(江边的地方)(高高的树梢)(茅草飞得低的)(沉到∕飘落)(纷纷下坠,散落)(挂)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译文思考:这节诗使你想像到了怎样的情景?哪些 词语渲染了风的威力?明确:秋风肆虐之中,诗人茅屋的屋顶茅草被风卷走的惨状。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一系列的动词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这一段的叙述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内心情感?诗人对茅草的关注,透露着对现实的焦虑,侧面反映着诗人处境的艰难窘迫。根根茅草的动向都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使人痛苦的心弦。
心苦痛惜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竟然忍心这样)(动词,做)(公开,与”对面”呼应)(呼喊也没有结果)(跑进竹林)(诗人投诉无门的困窘)(拄着拐杖 ,突出诗人衰老的形态)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思考:这节诗表现了怎样的情形?诗人此 时的心情怎样?
明确:一群顽皮孩童当面将茅草抱走,诗人喊得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只能回来倚着拐杖独自叹息。表现了诗人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会儿)(像墨一样黑)(qīn,被子)(睡相不好)(被里)(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睡得很少)( “由何”,如何)(到天亮)(停)(阴沉灰暗)(渐近)(泛指整个屋子 )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自从安史之乱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长夜浑身沾湿,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思考: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你觉得哪些词语运用得较为传神?明确:表现了诗人屋漏又遭连夜雨,长夜沾湿难入眠的痛苦生活。如:“麻”字形象地说明雨点的密集;“铁”字道出了被子的陈旧、脏硬、量少等,说明了杜甫生活的困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么)(全部庇护)(所有的贫苦人)(安稳得像山一样)(同”现”,出现)(小屋)(高耸,此处形容广厦)(宽敞的大屋)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思考:无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情怀? 明确:诗人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推己及人,由眼前个人的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有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 胸怀天下,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无奈痛心忧思痛苦第一节:秋风破屋心苦痛惜第二节:群童抱茅第三节:破屋漏雨五、课文赏析第四节:祈求广厦忧国忧民1、给每一小节拟一个小标题。感受作者感情的变化。2、本诗有两个突出的语言特色,一是用词生动,形象鲜明;二是结构严谨,层次井然。那么哪些字词使你特别留意的?为什么?例如:怒号----用拟人写出风的猛烈无情,形象有力度。3、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 全诗描写作者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并由己及人,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4、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主旨是什么?秋风破屋 心苦痛惜
群童抢茅无奈痛心
长夜沾湿忧思痛苦现实风
雨白天
黑夜屋外
屋内自己 理想广厦千万间
忧国忧民寒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己及人5、小结 杜甫同主题的诗歌知多少?
思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 ——《垂老别》?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杜甫之所以伟大,因为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与精神已远远超越诗人之上。即使他没有写过一句诗,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的心灵,有如释迦牟尼、耶稣。
------------卢光政课堂练习按原文填空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 2、表现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的诗句是: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忧国忧民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4、其他“古仁人”忧国忧民的名句。
课件36张PPT。五月的心情
五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
它笑意盈盈,
那笑是麦子散开的麦芒,
那笑是刈麦人上下俯仰的身浪……你们能从他的诗中看出我们的心情吗? 然而,五月的心情却全不是这样…… 7.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的句子是:
, 。
8.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
, 。
, 。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题目解说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观刈麦》学习目标1、抓关键字词,了解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
2、品悟诗人亲农悯农的“诗心”,探究社会根源。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自主大声朗读看谁读得最大声,最有感情。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lǒnghè dānzhì xié xiǎngzhuó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bǐngbì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yàn做官的俸禄年底 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昨夜南风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女人挑篮送饭菜,儿童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去,男人割麦在南冈.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日长.
又见一位穷村姑,抱子抱到田垄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诉说的一番话 ,听到的人都感到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拾这麦穗充饥肠.
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从不用从事种田与植桑.做官的俸禄每年三百石,年底尚且有余粮.想到这些心里暗自惭愧,(自责之心)整日不能忘.译文一、诗中人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问:找出诗中人(原词作答) 。明确: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我” 比比谁最快思考:
?文章描绘了几个场面?
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
?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个字概括。? ??
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 二 诗中景 1、重点描写了哪两个场面?两幅画面画面一:烈日割麦画面二:抱子拾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割麦者 劳动的 场面.lǒnghè dānzhì xié xiǎngzhuó 艰辛忙碌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贫妇抱子 穗诉苦的 场面.bǐngbì 悲伤拾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语言描写: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心理描写:力尽不知热,背灼炎天光。矛盾心理: 为了早日将粮食抢收进仓,劳动人民不顾炎阳灼晒,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争分夺秒,拼命干活。 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更令人心酸不已。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以“你看:?”描述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一百字以内)? 探究:如果你是诗中的丁壮和贫妇,你想说什么!三 诗中情 作此诗时,白居易正任县尉,是主管一县的治安、催租等事物的官员。看到此情此景,他“自愧”,于是他自言自语道: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三 诗中情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三 诗中情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血泪诗人。 评诗人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五月的心情
五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
它笑意盈盈,
那笑是麦子散开的麦芒,
那笑是刈麦人上下俯仰的身浪…… 然而,五月的心情却全不是这样。 五月的农人 ,
五月的贫妇 ,
五月的诗人 , 不肯放下手中的镰刀
艰难觅寻散落的麦粒
悲怆地凝望天空……结合《观刈麦》一诗,说说造成以上这些诗中人物悲苦的社会根源吗? “税”: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瓦不遮屋的真正原因。三 诗中情家田输税尽结构全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描写悲惨场景议论交代时间地点全家出动忙碌艰辛农人心理活动贫妇抱子拾麦穗赋税沉重不劳而获
(触景生情
全诗精华)割麦者 农民的 艰辛拾麦者 赋税的 繁重官员生活舒适鲜
明
对
比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 悯农 》
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蚕妇》张俞(宋)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卖炭翁》白居易(唐)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苛政猛于虎四 拓展阅读观刈麦白居易田家 ,五月 。夜来南风起,小麦 。妇姑 ,童稚 。相随 ,丁壮在南冈。 足蒸 , 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
复有 , 在其旁。右手 ,左臂 。听其相顾言, 。家田 ,拾此 。
今我何功德, 。
三百石, 有余粮。
念此 , 不能忘。减字背诵《观刈麦》的作者是 ,字 ,号 ,这是一首 诗。其语言 风格是 ,
, 。文学常识填空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叙事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朴素感人 1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这一句从_____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_______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正面侧面当堂达标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4.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5.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
, 。
, 。
6.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
,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刈:割 倍:更加。 覆:遮满。
田家:指农民。 荷:挑着。
壶浆:用壶盛的汤水。
丁壮:指青年人。 灼:烧,晒烤。 敝筐:破篮子。敝,破旧。
吏禄三百石:唐制,县尉从九品,官禄每月三十石。石,容量单位,
10斗等于1石。重点词句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五月人倍忙( )
2.妇姑荷箪食( )
3.但惜夏日长( )
4.左臂悬敝筐( )
5. 吏禄三百石( )强化训练 更加 挑着珍惜破旧10斗等于1石1.背诵课文.
2.把文章改写成现代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