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历史八下第四单元复习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目录编排
单元概述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1947年
1955年
1958年
1965年
民族
团结
1979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84年
1992年
1993年
1997年
7月1日
1999年
12月20日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达成
“九二
共识”
汪辜
会谈
香港回归
澳门
回归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世界
新疆维
吾尔自
治区成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西藏自治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
祖国统一
1947年
1955年
1960年
1967年
1968年
1990年
1991年
1993年
1999年
杜鲁门主义
出台,美苏
“冷战”开始
华约成
立,两级
格局形成
“非洲年”
欧洲
共同
体成立
日本成为资
本主义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
纳米比
亚独立
苏联
解体
欧盟成立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确立 过程
实施状况
地位
意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前提),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c、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022年课标:
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1955年
西藏自治区
1965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
考点一:
1.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链接中考
知识拓展:
历代王朝对台湾的管辖
台湾
三国时期
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隋朝时期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球
元朝时期
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明朝末期
荷兰侵占台湾,实行殖民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
1683年
1684年
1885年
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
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
南海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促进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链接中考
知识拓展:
历代王朝对新疆的管辖
新疆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了西域都护
东汉时,派班超经营西域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新疆事务
平定噶尔丹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驻扎军队,设置哨所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首领渥巴锡)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
1.元朝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最大;清朝疆域奠定了我国现代疆域的基础。
2.对“回部”一词的理解。清朝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不是回族,而是新疆维吾尔族。回部是清朝时期对维吾尔族的称呼。
西汉
时期
东汉
时期
唐朝
时期
元朝
时期
康熙
时期
乾隆
时期
专题概览
重点详解
链接中考
知识拓展:
历代王朝对西藏的管辖
西藏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时期
唐中宗时期
金城公主入藏
唐穆宗时期
立“唐蕃会盟碑”
元朝
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1653年
顺治帝正式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13年
1727年
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51年
1793年
乾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加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促进了西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乾隆设立噶厦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一:
1.2 共同繁荣发展
共同繁荣发展 背景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2)新中国成立后,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措施 ①因地制宜,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②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在此时建成);
④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意义 (1)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
(2)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B
1.(2023·广西)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2.(2023·四川)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
A.政治协商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B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3.(2023·山东)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三步走”发展战略
4.(2023·内蒙古)关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D
C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1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构想 背景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提出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目的 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内容 (一国)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制)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特点 极具创造性,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性;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的灵活性)
地位 邓小平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2022年课标:
考点二:
2.2 港澳回归
原因
史实
意义
(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制度保障:“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现实原因: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4)其他原因:中英、中葡的共同努力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A
1.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
A.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C. 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2.“……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C. 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C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D
3.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香港、澳门与中国大陆长期的分离,直到20世纪末我国才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顺利回到祖国怀抱,得益于哪一方针的指引( )
A.政治协商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带一路”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创造。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史问题是( )
A.西藏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台湾问题
B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基本方针 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对台基本方针
改善史实 走向缓和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
打破隔绝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重要一步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峽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 ”;1993年,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项主张 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和平之旅”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重大进展 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实现“三通”
“首次会面”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意义 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加强;两岸经济、文流合作不断扩大,互利互惠,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必将为两岸和平统--奠定基础
九二共识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022年课标:
考点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复兴做些什么?
①思想上:认识到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的领土。
②态度上,坚决反对台独。
③行为上: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2022年课标:
知识拓展:
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项目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不同点 目的 稳定社会,解决民族问题 祖国和平统一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权限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区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范围 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港、澳、台(台湾尚未回归)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
相同点 ①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非主权实体); ②都是中央和地方关系; ③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C
1.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A
单元概述
课标要求
时空观念
知识建构
知识梳理
史料实证
链接中考
C
3.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望大陆》反映了台湾同胞希望( )
A.安葬在祖国大陆 B.祖国统一
C.回到祖国大陆 D.安葬在台湾
4.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望大陆》反映了台湾同胞希望( )
A.安葬在祖国大陆 B.祖国统一
C.回到祖国大陆 D.安葬在台湾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