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5 15: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怀疑与学问
作者:顾颉刚
了解作者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余毅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民国九年(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诚明文学院等校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 中国史学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顾颉刚是中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负责校点《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与人合著《三皇考》《中国疆域沿革史》《中国历史地图》等。1980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
本文关联知识
古史辨学派
又称古史辩派、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古史辨》 ,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经十年拓展,五四运动以后,顾颉刚等史学家为探索古史做了不少工作,从1926年至1941年,《古史辨》共出版七册,包罗了三百五十篇文章,三百二十五万余字。
生字词
停滞 ( zhì )
盲从 ( máng )
腐草为萤 ( yíng)
程颐 ( yí )
譬如 ( pì )
虚妄 ( wàng )
词语解释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课文分层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即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即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文章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为了论证这一论点,作者提出了两个分论点,是哪两个?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
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听说“腐草为萤”。
戴震善问的例子。
笛卡儿的例子
本文的道理论据有哪些?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尔
01
02
03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文章的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特点:引用名言
作用:
开头段引用名言的作用
引用……的话,引出中心论点/论题;
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
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
举例论证的作用
举......的例子,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段观点)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第3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 最先见于何书 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 著者何以知道 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 有什么科学根据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请简要分析第4段的论证思路
1
阅读第五段,思考:
怀疑有哪几个步骤?几个步骤能否调换?
“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不能调换, 因为人只有先怀疑才可能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后顺序排列的,调换后就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了。
第5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道理论证。引用孟子的名言,论证了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强调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课堂笔记
怀疑与学问
中心论点
分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引用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需疑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证明
教师总结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首先开头引用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然后第3-5自然段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接着第6自然段论述了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全文运用了 举例 论证、道理论证和 对比 论证,层层深入,向我们阐述了怀疑和 学问的关系。
01
02
03
下节课见!